读浪潮之巅

好几年前的快消书了,但文笔朴实,行文非常流畅,即使是高科技行业的门外汉,读起来也是毫不费劲,反倒意犹未尽。四月第一周大概每天花2小时读完了它。不打开书本,我早已忘记高科技行业每个周期变化点具体是哪家公司落幕或是有远见地完成了换血。但还是收获了很多,特别是上册,除了中间一章和最后一章,都是在描述当今世界级互联网与IT公司的前生今世,而且也让我站在一个学历与工作背景近乎完美的行业人物视角看这几百年历史长河中基础研究的突破如何推动每一次社会变迁,真的是非常享受。读研期间有个很拽的老师,他的有段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概是谈描述世界的能力不稀缺,而思考才是人类进步的基础,现在多数的研究,还是尽力在描述世界而已。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凭吴军博士的阅历,他在描述每家公司起落时或多或少的个人评价及总结,非常值得重读。下册则更多的是集中写的是技术上可行外,建立了技术壁垒,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以及互联网行业植根的温床,对大学教育、金融领域的思考。毕竟是大众读物,他对风投的解读很容易理解,但是说到大学教育,也一下子点醒了自己,工作后的圈子实在太窄,新认识的朋友除了同事发展之外,再无其他,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以下笔记我认为是本书特别值得延伸思考的部分。基本上计算机行业的兴落现今为止,对其生态链的普遍规则都基于第4和15章的几个定律和规律。首先是摩尔与反摩尔定律。简言之,IT行业的量变非常迅速,所以这个行业的公司如果想要护住自己在这个行业内各自领域的一亩三分地,在研发上就必须考虑多年后的市场,那么顶层领导的洞察就至关重要。相反地,反摩尔即指,如果步伐慢了半拍,很可能最好结局也就是面临行业横纵并购的灭顶之灾。90后早期还有点接触的摩托罗拉最后就是被Google收购后,拿走核心资产后再转卖给了联想。而反摩尔定律就像紧箍咒,无论多么极致的公司,都要居安思危,不断寻找革命性的创造发明达到质变。我觉得其实这类定律是对除了自然垄断行业外的所有行业都有普遍意义的,只是在计算机行业周期变化更加快,更容易为人感知和警醒。

第二个是安迪-比尔定律,安迪曾是Intel的CEO,比尔就是微软的比尔盖茨咯。这个定律更简单了,既然在充分竞争的计算机行业适用摩尔定律,那么过去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是价格的快速下降才对,大学时代高价买的笔记本,现在计算机的市场价格整体上和10年前似乎没有太大变化?现代商业环境下,天然地因为专注力的限制需要不同细分市场的分工,软硬件分开是必然的(苹果你赢了),微软是软件开发商的代表,当软件公司间竞争不断升级后,原来的硬件就无法支撑,这就带动诸如Intel这样的半导体公司改进处理器性能。两者是有互补性的商品,更靠近终端的软件公司需要持续盈利不断有新的idea产生,进一步带动整个生态链的更新换血。所以一旦软件公司股票下降,硬件公司的股票就要斟酌观望了。所以10年过去了,我想换个电脑时,价格整体还是那个水平咯,但此电脑已非彼电脑了。

两定律讲完了,后面第三开始是7-2-1规律。这个主要说的是信息产业特点决定的成熟期下的商业均衡状态。主导公司7成市场,第二梯队两成,剩下的就是零星公司了。具体每个阶段细分领域排名如何不重要,主要是这个行业的两个特点决定了这种均衡。首先是低成本及高研发投入,对技术壁垒,除了少数天才的灵光一现,在混沌中找到蓝海外,绝大部分的是高额的开发投入来维持,资本积累增强了壁垒。说到这里,那人类的终极不是99.9%的财富掌握在0.1%的人手上吗,文中多次提到是法律放缓了这种脚步,一个公司发展过大,美国司法就跑出来以垄断之名踩两脚,这种社会科学真是耐人寻味。另外一个特点,吴军博士指出是因为这个生态链各环节之间的耦合性很强。比如当Windows3.0操作系统占据的生态链上游,往下游多是依托这个平台开发应用软件。换个词就是用户黏性,买了定制的剃须刀那就只能跟着买匹配的刀片咯。

剩下两是诺威格定律和基因决定定律,这两定律让我不断地和现在的工作环境产生联

想。人工智能专家诺威格指出一家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50%时,就无法再翻番。如果从一个以会计专业的角度看(其实我感觉自己的大学教育是比较失败的,尴尬),以前的经济学基础让我形成这样的共识,企业存在的根因是交易费用内部化。也就不难理解,当公司市场占有超过某个临界点(我想50%只是一个性质概念),企业内部其实也形成了一个小市场。当内部市场越来越大,公司内部的部门间交易成本是有可能超过公司之外的。特别是如果这个企业在横纵向都有扩展,内部转移价格若无市场价而基于成本加成等其他方式,必然导致管理扭曲。当价格机制不是源自充分竞争,如同计划经济必然导致失败是一样的道理。换个不熟悉的角度看,公司迅速扩张,一锅粥的管理模式显然不再适用。部门墙的建立,领导层级的复杂化,又延伸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公司内部的政治生态形成带来的管理成本早已超出我的认知范围。在这点看,一个公司要布局未来上百年不消亡,流程框架的制定是非常需要水平的,但是无法实证,被适用未来10年20年的流程还能持续多久。的这个定律也增强了完全竞争环境必然是一个动态的帕累托均衡。吴军博士认为诺威格定律也是现在跨国公司的兴衰根源。不过在分析原因上,他的角度是进而引出了基因决定定律。基因是指企业文化、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等,这些内部条件曾经指导着公司走向成功,这些因素也深深植根入公司。但是产品和服务可能随着市场变化,但是适应现在市场的基因未必适合新的市场。这点我最近感同身受。我服务的业务是公司非常传统的业务,传统业务走到今天也在新的5G到来(5G真的可以和2G 4G一样有那么普遍的商业空间吗)前举步维艰。业务下现在比较明显的对立是,一方死守传统业务,一方天马行空地勾画未来的新模式蓝图。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保证不会在黎明前死去和拥抱明天的太阳,这种均衡本是需要非常果断的管理决策。可惜管理层的链条太长,在位者业绩的驱使,到达真正的执行层矛盾就非常难以化解。


文章初载于微信公众号 susie的世界 2018-04-15 深圳马蹄山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浪潮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