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新阶段开始的仪式——重读《断舍离》

图片发自App

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里是这样解释这三个字的:这三个字是从瑜伽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中得来的,比起整理收纳这种词语,更能给人一种自我修行的印象。

今天重读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这本书。同时也对家里的部分东西进行了又一次断舍离。离开家一个月,结束旅游回来,需要对家里进行扫除,正是断舍离的最佳时机。特意从书柜里找到这一本书,再一次翻看。从这一本书不光读到了断舍离的原则,也读到了断舍离的动力。

因为之前阅读有圈点勾画,今天读起来显得重点突出。阅读效率更高。

图片发自App

作者在书中非常强调一个看法: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以这样的标准,自己房间里的很多东西都得请出房门了。比如那件外套,记得几年前我是可以穿的,还穿着它上了公开课,印象格外深刻,可是后来长胖了一点,衣服总是有些紧,穿不了了。但是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把它挂在衣柜里。每次看到它就想:也许自己以后瘦了还可以穿的。但到今天,我依然没有瘦上来。这件衣服已经买了超过八年。算了,今天还是请它到应该去的地方吧。

再比如说:那两对高跟鞋,刚买来的时候,我还是非常喜欢的。尤其是黑色的那对鱼嘴皮鞋,有些暗纹,很漂亮。但是最近两年,我更爱穿舒服一些的鞋,可以穿坡跟就不穿高跟。那么,这两对鞋子几乎就没有穿过了。最近一两年一次都没有穿过。那天,儿子整理鞋柜时,我毫不犹豫地让他将这两对鞋子扔掉。

包括你上班时北有那个包,按照这样的原则也可以进行整理;一个小小的生活阳台也可以以此标准审视。

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的打开收拾的突破口。从一个小小的场所开始进行断舍离,也许渐渐地就能锻炼出高超的选择与分类的能力。我正在不断地努力中。

本书明确地传达出了这样的一种观念:那就是自己不用的东西,堆放在房间里面就等同于垃圾,要把垃圾清理掉,我们才能够与自己喜爱的物品和谐相处在一起,从物品当中接收到更多的正能量。

想来也是,一些不用的东西占据着很多空间,每次做清洁时还给自己增加了很多负担。

自己配用更好的东西。

图片发自App

厨房里面正在使用的碗碟,个别的碗碟已经有了一些缺口,可是你总舍不得,因为它和其他碗碟是一套的,因为它是在一个特别的日子买的,所以总舍不得扔掉。试想,如果你到餐馆就餐,人家拿破了边的缺了口的碗碟给你使用,你的心情是不是不好呢?那么就请毫不留情地把破了的碗碟扔掉吧。包括那些因为反复消毒已经略微有些变形或者颜色发生变化的筷子!

你是不是用上次购物赠送的那个玻璃杯子喝水?而你的收纳柜里却放着自己精心购买的特别漂亮的水杯呢?你舍不得用。因为太漂亮了。

其实错了,好东西就是要拿来用。物品使用才显得有价值。如果只是放在收纳柜里,那里物品的悲哀。除非它本身是一件装饰品。仅供观看。

好东西,用起来。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筛选物品的同时,也改变了人际关系,这种筛选物品的工作也具有改变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力量。

生活中,人与物的关系是比我们自己想象的还要密切。很多时候,外在的物是我们形象的代言人。

在收纳空间的整理方面,山下英子强调751的总量限制原则: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比如衣柜;看得见的柜子如酒柜,放满五成;摆放装饰品的柜子,只能放一成。有了物品数量的限制,你淘宝的时候会比较理智一些了吧?可能 通过限制总量,更加严格的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的提升了品位。

我依然是刚刚踏上断舍离之路,正在不断学习实践中,争取有一天能够有超强的选择力,超强的分类能力。然后拥有更好的生活空间,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是新阶段开始的仪式——重读《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