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归来 聚焦传统

锁住情感,呐喊心声。对于听者来说,这音韵不过是乐器的长腔短调,而对于吹之奏之的人来说,每一次手指纷飞的节奏是心率的节拍起伏,每一次的慷慨激昂都有着不同的音乐灵魂,每一声大大小小的音调,奏出了百味人生。

匠心独运,在每一日长久重复的练习中,匠人才能与工具磨合,也不知道要磨坏多少个唢呐口才能练就一身不凡本领。木工需要磨损很多个木头,在无数的时间消耗和工具的长期磨合才会有优秀的作品出来,而这些注重技巧性的东西,则是需要更为长久的时间忍耐,也需要更多的重复的练习。

在传统文化中,唢呐是很重要的一个民间乐器,他可以是表达乔迁之喜欢的的雀跃,他也可以是秦晋之好的期待,也可以是送行的悲伤。稍微重视的事,有点讲究的人家在遇到红白事时,总是会请上一班唢呐,唢呐队伍最基本的是四台,稍微高点的是八台,而最高的则是唢呐班头焦三爷独奏的《百鸟朝凤》。这个曲子,一代只传一个人,并且只有在德高望重,品行高尚的人过世时才会奏起,人人都期待着这个曲子,它是最高技艺的表达,也是对人品的最大认可。

礼义廉耻,仁义智信。这是那个年代信奉的信仰。他们是有讲究,有追求的。也许因为他们的娱乐方式少。也许是因为审美观不同,在那样一个年代,备受推崇的唢呐成为一种极为重视的乐器。

唢呐一扬,故事开场。并没有唢呐天分的天鸣被父亲胁迫而来,只为了父亲那未完成的梦,而着急迫切的父亲竟不小心摔了一跤,跌破了额头,天鸣心疼的掉下了眼泪,也正是这滴眼泪,这份纯善,让天鸣和焦三爷结下了师徒缘。

我们将一件事情真正的做好,做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天赋,还必须有一颗坚定善良的心。蓝玉是天赋极好的学习者,而天鸣天赋稍差,但是却是比别人努力百倍。蓝玉学习用芦苇吹水,一天功夫便掌握了诀窍,而天鸣则需要一周乃至一个月的时间学习。但是为什么天鸣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比蓝玉远?靠的无非是专心不二的决心,和那纯善的坚守。中国有一句俗话:“做事容易,做人难。”将事情做好,你可以多花时间,多花点精力和金钱,甚至如果你有天赋,能将事情轻而易举的办成。而一个人的品行,性格,则是在长时间生活磨砺中得到的经验。心中有一个自己的桃源,无论外界魏晋,都是不会让桃花失色的。

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人这一生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呢?独独与自己喜爱的东西在一起,已是莫大的幸运。有人认为追求荣华富贵多好啊,人这一世追求的不就是柴米油盐吗?而有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清贫自守,无论世俗变迁,依旧初心不改,焦三爷如此,游天鸣也是如此。

别人的眼光真有那么重要吗?即使别人对于你的努力嗤之以鼻,即使一波三折,但是不能忘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相信天鸣也是如此,因而他不受利益吸引,当收到外界的诱惑时,他依旧是那一句:“我对师傅发了誓的。”誓言千金,信仰千金。天鸣小时候不爱唢呐,觉得他尖细又聒噪,但是当他真正了解他,喜爱他,为了他努力,为了他有过喜悦和泪水,为了他有了荣耀与自豪。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乐器,而是一代匠人的魂,一代匠人的所有心血和希冀。

焦三爷他是传统风骨,虽然平时不苟言笑,但对待自己的徒弟又是那么亲切,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无论外界如何评论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信念传承传统,即使被生活重压,也要坚持奏完自己的曲调。

从一开始,人人景仰的焦三爷,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谁不想在有生之年再听一次游三爷的百鸟朝凤?但到最后在灵家村村长的葬礼上,为了与西洋乐队对抗,焦三爷奏起了百鸟朝凤,但是,此时却不复往日的荣光,吹的再响再好听,也只有几个懂行的在旁边听,而大部分人都被新潮的西洋乐队吸引。多么悲怆,多么孤独的隐喻。优胜劣汰已经成为社会的规则,在新事物一日一日更新的情况下,谁还会去关注那些老旧的东西?这恰恰是一种对比和反映。从人人期待到无人理会。这不仅仅反映的是社会的变迁,并且也是展示了现代人们对传统的漠视。

传承,传达,承担。看起来简单,实则不易。对于从小 听着流行音乐长大的人来说,谁可曾静下心来了解过唢呐,听过传统乐器的喜悦?对于从小见惯了电视剧里的爱恨情仇,谁愿意去听一场京剧,观一场戏,聆听那些别有韵味的曲调?我想这也是吴天明导演坚持的,传承美好,坚守初心。不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坚持还原真实,坚持制作精良,即使文艺片可能不会有很好的票房回报,即使知道他与喧嚣电影格格不入,但他坚守自己的操守,如片尾游天鸣依旧坚持将唢呐的音调长扬一般,坚持传统中的美好部分,不会让传统就这么消失,最后焦三爷放心离去的背影也诉说了他的愿望。在洪流中坚持方向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不能因为艰难就放弃,即使前途迷茫,但是相信能经过时光淘洗的东西才能历久弥新。

游乐回来,聚焦传统?初心不改,百鸟朝凤。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乐归来 聚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