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慈悲,莫过于彼此成全——《你好,李焕英》之心理解读

《你好,李焕英》年初热映的这部电影围绕着:女儿想让母亲高兴的想法,展开了一系列事件。首先不能让”现在”的父母结婚,她认为这是能扭转结果根本的方法。于是她积极撮合母亲李焕英和富二代谈恋爱,她认为如果母亲没有和父亲结婚,就不会有她,不会有她,就不会导致母亲连连失望,直至突然死亡。这类似于有名的“祖父悖论”。其次,让母亲战胜其竞争者。

最重要的是她希望抹去自己的存在换来母亲的高兴,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她发现母亲并不会因为有她而不高兴,相反母亲因为有了她,才爱笑。

同时,《你好,李焕英》还隐着另一条侧线,那就是女儿对于母亲形象的一种执念——她希望母亲以最美好的形象离开,希望母亲是以一个漂亮、美丽、未婚的女子的形象离开,类似以一个完美的女人的形象离开。也许女儿贾玲希望她的母亲李焕英,在下一世以一个年轻女人的形象,那么她就不被母亲这个角色所束缚,那么她重生以后就有很多高兴的可能,母女在下一世都有一个好的开始。此生缘分已尽,但下一世会是更多更好地可能性。

女儿的一千零一个疑问后面是一千零一个答案,一千零一个答案后面又是女儿的一千零一个愿望,而这一千零一个愿望后面又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一种成全。

面对一个即将失去的人,我们总想给出我们的全部,以期补偿。而最终我们会发现失去只能通过承认过往所拥有的来弥补,在失去面前最慈悲的可能就是成全。

关系的断裂引发了巨大的幻想

母亲的一生的路线,也是一个女人一生的路线,大多数女儿都会受到来自母亲路线的影响。精神分析认为母亲在子女的精神世界建构的初期起着浓墨重彩的作用,有些子女终其一生都不能走出母亲留下的“基调”。母亲是女儿最初对于女性形象初次认同的对象,也是其生命之初作为女性欲望的启蒙者。因此,母亲的所思所想所做都会对女儿产生深刻的影响。

当母亲去世,作为女儿,不仅有不舍,还会产生更多疑问,就像贾玲在问询的:

假如妈妈生的不是我,她的人生是不是更理想?

假如我还能为妈妈做些什么,我该做些什么?

假如临死时我会令她满意吗?

西方总是强调荣耀神灵,我们中国人更强调的是荣耀父母、祖先。

或者一种反转的思考:假如妈妈突然死去她希望女儿怎么过她的后半生?

所以贾玲问李焕英:你喜欢儿子还是女儿?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女儿?这些问询都是在问母亲,你想要我存在吗,你真心接受有一个女儿吗,你欣赏这个女儿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大的慈悲,莫过于彼此成全——《你好,李焕英》之心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