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五年,你是脱胎换骨,还是作茧自缚?

7月26日,直播长达 7 个小时的中国产品设计大会第三场「乘风破浪专场」落下帷幕,有很多同学参与了大会的分享,并反馈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感谢在活动中帮忙选宣传的朋友们,为了把教育和招聘内推的事情做好,我们每次都在尽全力。

这次乘风破浪主题全部都是女性嘉宾,我们其实想顺道传递一种态度职场上确实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等各种各样不公平的事情,我们希望能够告诉所有人:能力是职场上的唯一考察因素。

在此,特别感谢知群的嘉宾老师特别真诚的分享,创新工场的 COO 陶宁老师,产品战略专家梁宁老师,小米的高级设计总监陈露老师,知名海外产品 CEO 王小雨老师,充满能量的尹玫老师,知名主持人和南开大学的老师丽君老师,还有知乎的增长与市场总经理来原老师,她们准备的非常认真。

此篇分享的是产品战略专家梁宁老师的演讲实录,梁宁老师是前湖畔大学产品模块主任,百度集团顾问。

梁宁老师演讲视频回放,和更多完整ppt,均在知群训练营里,现在可以关注知群公众号,后台回复「训练营」即可免费申请训练营。

扫码关注“知群”获得更多后续大会资讯

五年,你是脱胎换骨,还是作茧自缚?

我们看过很多的书,比如说什么三十几岁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其实人的一生也不由任何一个因素去决定,但是如果给你5年的时间,你日复一日地努力,你在做的事情是让自己脱胎换骨,最后成为一个更强大的、生命的能量更充沛的人?还是说作茧自缚,成为被重重的现实一层一层压制的中年人,在其中动弹不得,还没有你想做任何一个改变都很难,感觉一个好大的大山在压着他。

首先,当你从离开家乡进入大学后,和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同学混住在同一个宿舍时,你就会不断产生「这人怎么这样啊?」的想法,这样情况到了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就更多了。

▎理性与人性

其实就是我们从大学毕业一进入社会,其实就是说可能会首先面对的一大堆一个事情,其实这件事情有可能是大家从像大学就是离开你熟悉的家乡,熟悉的人文环境,对吧?和来自不同的家乡,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同学混住在同一个宿舍的时候,你就会不断的觉得说这个人怎么这样对吧?然后到了工作的时候遇到的就更多了。

第一,合理的部分是理性,不合理的部分是人性。

这是我们作为一个 1~5 年的产品经理,在这 5 年的时间里,需要持续深化的概念。因为我们做产品经理要学会洞察,那什么叫洞察?就是深化熟悉的事物。看上去他都很熟悉,但是你知道这一从你的熟悉的表象下,你了解的深度有多少吗?

因为我们上学的时候,一条条公理,一次次考试,学的、考的都是理性,所以我们整个的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对理性能力的练习和考核

但我们一旦离开学校,然后开始参加工作,这时候你要面对是和同事的协调,然后你要处理和客户的关系,尤其是像我们产品经理,我们需要观察和理解用户,这时候,我们要面对和要处理的,会让我们产生自我困扰的,其实都是人性

第二,生活世界是由一些「循环」组成的,而且这些循环不会自行停止。

这次大会主题也涉及女性产品经理,我对这话题也挺感兴趣的。在我之前差不多有20年的职场经历里,我身边的朋友说我没有女性特质,我就觉得很奇怪,我说你看我头发挺长的,凭什么你说我没有女性特质,后来我发现我确实女性朋友很少,后来我就专门结交了两个女性朋友,花了很长时间问他们到底什么是女性特质。

回到刚才提到的我们要「理解人性」,然后理解「这人怎么这样啊」,然后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是被他的生存模式所塑造的,我当时真的是特别认真地把我这两个女性朋友向我列举的女性特质一条一条地列出。

比如说你坐着的时候,手臂应该有一个姿势标准,不会直接表达自己,很含蓄,非常在意对方感受,然后对方的一点反应在我这里会放大,会过激,会过度解读,但我也不会主动讨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希望他能够通过观察理解我,要委婉有需要别人能够理解自己……

列完这些女性特质后,我就说这不是女性特质,这是弱者的特质,这是一个弱者对强才会表现出来的姿态。这个特质不是一个女性对男性时才有,而是比如说一个公司里就是一个下属对他的老板;或者是我们在服务客户时,乙方对甲方,我对我的客户,都会呈现这样的特质。

然后朋友说:“你说的很对。因为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格局里,女性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特质”

因为在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农业社会,那么在农业社会的这种分工生产里,女性的体力体能确实不占优势,所以女性确实是弱者,然后作为一个依附者的姿态在生活。

所以我们所知道的很多的女性特质都是基于:首先,有一个对自己弱者身份的认同,然后基于女性弱者身份的认同,再发展出来的一种生存的智慧,最后就会表现为很多的「女性特质」。

比如我是一个女性,如何很体面地去从强者这里拿到帮助,要到资源,这就是所谓女性通过男性获得世界的那些传统套路。我说:“哦,难怪!他们说我从来没有女性特质,是因为我内心从来没有觉得我是弱者过。

▎三种女性分类

工业革命核心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我们放弃了对肌肉和体力的崇拜,以前农业社会是需要体力的,工业社会让人类突破了体力的极限,我们通过发展电能等各种能量能源,把需要肌肉做的事情都交给机械去做。

像欧洲的工业革命更早,也更完整,所以女性的独立也会更加从精神上独立也会更早,而我们可能是100年,然后才从农业社会开始步入工业社会。

虽然我们今天是在一个半信息社会、半工业社会,但是我们的集体意识还是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杂糅的情况。这个时候,社会上的女性又会分成三种,传统女性、新女性和半新半旧女性。

-传统女性

需要依附于男性生活,能够搞定什么样的男性,就是人生的成就。比如评价一个女性往往就会看她丈夫是谁,或者她儿子是谁,以此来衡量她是否成功了。

-新女性

新女性不是因为关系而定义自己,不生活在靠依赖异性的关系中,她的关系都是通过努力获得,比如说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新女性,这样的女性现在也非常多。

-半新半旧女性

她的特点,首先依然是生活在关系里,因为异性关系,分享了对方的社交账户,接着又希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的事业。所以你会发现社会争议最多,讨论最多的,比如说像邓文迪、田朴君等,其实都是这种半新半旧女性。

当我们看待一个人,很容易从表象带来的感知去直接判断,但是接着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的背后的道理是:所谓合理的部分是理性,不合理的部分是人性。

然后你还会接着发现,每个人不管是你多么理解,或多么不理解的一个人,这个人都是被他的生存模式所塑造的。从生物意义上来讲,我当然依然是一个女性,而从社会学来讲,我是一个新女性。

未来的女性主流的生活模式会是什么样子,比如半新半旧的女性现在是充满了争议的话题,在未来会不会成为一种相对广泛的女性生存模式,这个也未可知。

▎传统女性的社交模式

说起女性产品经理,为什么优秀的女性产品经理不多,其实依然和女性的生存模式有关。比如最近火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你会发现女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模式就是「赞美」。

女性的社交就是相互赞美,比如“你又瘦了”,“你这件衣服好好看”,“我觉得你这个发型特别适合你”,“你的口红色号是多少?好好看”。我认识几个女性朋友,都是夸夸群高手中的高手。

说句老实话,对这种女性之间互夸的社交模式我是挺怵的。因为我觉得这种东西对我来说没价值,我希望和你交流的时候,你能告诉我,你不同意我的一些看法,因为这样你才能对我产生信息增量,我和你交流我才获得了新的信息,我才有收获感。

所以基本上如果我跟一个人交流,对方一直在夸我,说什么都是“好!太对了!太好了!真不错!”我就再也不想见这个人了,因为我觉得我跟他说话,就好像对着一个镜子回声,我没有得到任何的信息增量,我丝毫不能够从这种赞美和认同中得到愉悦感,我只会觉得不耐烦。

我也尝试过用和男性的交往的方式来和几个女性的朋友进行平等地交流,然后我会在一些地方表示不同意,或者是我对他的产品或者他做的东西,指出我觉得不对的、不认同地方,然后对方会当即反弹,抗拒我的反对。我很好的朋友曾因此对我说:“梁宁,你这样跟我说我会很有压力。”我当时就不明白你要见我干嘛,和我交朋友的意义是什么。后来有朋友给我说,女性的友谊如果不赞美就无法维系。

对于这一点,我是觉得非常的不理解,也不认同。我觉得如果说不赞美就无法维系的友谊,那我就不要了。其实 这可能也是大家在交往中的取舍吧,我想要的是能够给我信息增量的人,而不是一直赞美我的人。

 我曾在《增长思维30讲》里讲过所谓的增长就是能够持续做出正确的决定,依靠的就是信息环境和决策模型。如果你给自己搭建的是一个夸夸群,然后在群里大家全都是在赞美你,你就会发现你的产品做不大。这也是很多女性产品经理经常遇到的情况。为什么?因为大家凑在一起就是为了相互赞美, 说“你的东西真的好好”,然后还有的女生就把她的朋友夸他的截屏给我,以此来表示她的产品很棒。我是不认同这样的产品好坏的衡量方式的。

所以当你发现,身边人全是在夸你,在赞美你的时候,而你的产品还没有获得爆发性增长,你的产品所表现出的研发的产品力,和你在夸夸群里承受的赞美力度不匹配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你已经是在一个严重变形的小世界和信息环境里。

我认识过一些女性老板,像女王一样运用自己的个人魅力,然后有一大群爱慕她的人,然后享受在一个夸夸群的环境里。如果你想做一个真正优秀的产品,我觉得还是该认真对待自己的信息环境,而不是总喜欢通过赞美来作为重要的社交方式。

今天本来马力约我说给女性的产品经理打个 call,我觉得首在全世界范围内看到有很多极其优秀的女性的产品经理,然后做出了非常优秀的产品。再接着对于广大女性,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你是一个传统女性、新女性还是半新半旧女性,最后是要认清自己的环境,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可持续成长和进步的信息环境里。

从观察现象到洞察本质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系统之美》,我觉得每一个做产品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这本书我有一个摘录,就是管理者不能只是解决问题,而应该善于应对混乱的局面。

你是脱胎换骨还是自作茧自缚,你每天你沉浸在哪个层次,是表象,还是规律,还是本质?就是说你每天在感知的,你在力图改变的东西,是一些表象问题,是一些规律级别的问题,还是本质问题?

举一个减肥的例子,比如说我是一个特别爱吃的人,然后我有高度的选择障碍,有一次我想吃蛋糕,就趴在蛋糕店盯着两块蛋糕,一块是布朗尼,另一块是另一个味道。犹豫纠结吃两块中的哪一块。我盯着这两块蛋糕盯了5分钟,就是认认真真地在脑子里把这两块蛋糕的滋味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店员小姐姐都笑了,就是没见过一个人,直直地盯5分钟选不出来。这是什么?这是滋味,滋味对我来讲太不一样了是吧?

但是,如果是站在一个减肥的人的本质上来看,它们其实就是碳水,左边是碳水,右边还是碳水,对吧?左边500卡,右边还是500卡,它们没有区别。

比如你吃饭点了一大桌子菜,所以当你沉浸在滋味中的时候,餐桌上的每一道菜,主料和辅料它的滋味的差别都好大,吃这个菜、吃那个菜简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但如果你要是站在一个减肥的营养学角度,你就可以把餐桌的一大桌子,不管它是10道还是20道菜,你就能简单地划分为碳、水、糖和脂肪的成本,这就是过度的抽象,忽略现实的复杂性。

所以做产品首先就是不能停留在表象问题,因为所有的表象都是暂时的,小到桌面的干净还是混乱,大到公司,再大到产业,再在大到国际,一切的表象都是暂时的,都是一个系统运作的结果,但其中又有规律和本质,所以,你日常的洞察到底在哪里?

但是接着人又是生活在表象世界里的,即使你知道了食物的构成有哪些,但是仍然会沉浸在某些滋味中不可自拔,这个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训练,首先是一种自我觉察,然后接着是一种自我训练

梁宁老师演讲视频回放,和更多完整ppt,均在知群训练营里,现在点击即可免费申请加入训练营 或关注知群公众号,后台回复「训练营」即可免费申请训练营。

写在最后

再次感谢梁宁老师为这次大会的辛苦和认真的准备,可能大家今天在中国任何一个提供培训课程的地方,都不会找到像知群一样每次邀请这么重量级的嘉宾来分享讲课的。

有这些高级别嘉宾出席的大会,往往也会收取高额的费用,挡住了很多人。知群现在把这些都以很低的门槛开放出来,每次大家只需要帮忙传播分享,就可以获得这些宝贵的学习机会。 

为什么知群会持续做这样的事?因为我们有教育的情怀和初心,也有推动行业发展、让大家更好的交互交流和结识的初心。知群现在覆盖了非常多的互联网人,我们还有相应的招聘和内推服务。


知群训练营申请入学

知群的付费训练营,现在有一个申请免费机会,包含阿里腾讯等公司的工作方法论,讲授个人发展成长体系

(1)职场能力提升训练营 :找实习、找工作和职场提升,个人定位、结构化思维、数据思维、沟通和协作能力、个人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知识体系搭建。

(2)产品经理和UI/UX训练营 :入门、跨专业转行、野路子提升。

认真学习可以获得包含上百个知识点的高清知识&能力地图点击即可免费申请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宁:五年,你是脱胎换骨,还是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