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古今中外教育史,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层出不穷、花样繁多。
从底层逻辑出发,增加知识的唯二法门只要:指导性学习(辅助性学习)和自我发现型学习(非辅助性学习)。
所谓指导性学习是指人们经由指导而进行的学习。
譬如一个人用语言或文字教导另外一个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被引导式学习。
当然如果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我们同样也可以进行学习。
否则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受到教育才能去教导他人,那么最早哪位老师又由谁去教导呢?
显然这位最早的老师,必然会采用另一种增进知识的法门“自我发现型学习”,这就是求知的起源。
因此我们可以非常笃定地下结论,这种“自我发现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我提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是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独立思考、反复推敲、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
自我发现的学习就是没有老师引导的学习,而指导性的学习就是需要其他人帮助的学习。
无论我们使用哪一种学习方式,只要那些真正在学习的人才是一个主动而合格的学习者。
所以在对学习主动性的认知上,我们经常会犯这样一个谬误:自我发现的学习是主动的,指导性的学习是被动的。
其实任何一种方式的学习都应该具备活力,就如同阅读一样不能昏昏欲睡。
那么这两种学习方式的共通之处又是什么呢?
我想最贴切的答案就是“思考”,一种两种学习方式中都会出现的东西。
这里所谓的思考是指,运用我们的头脑去增进我们的知识或理解力。
就如我们在阅读和倾听的过程中必须要思考,而我们在调查研究问题时也必须要思考。
当然这两种思考的方式是不尽相同,就如同两种学习方式的不同一样。
而且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与指导型学习相比“思考”显然和自我发现性学习的关联度更高。
产生这样认知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阅读与倾听是不需要消耗任何力气的一项活动。
因为和积极主动的研究发明相比,阅读与倾听无疑是被动的,不需要思考的。
这样的说法的确有一定道理,当一个人在阅读或放松时候确实思考会比较少。
但这里所指的阅读都是基于“较为被动的阅读方式”而言。
如果对于那些主动的阅读方式——增进理解力的阅读而言则是不正确的。
因为没有人能够丝毫不需要思考就完成的高效阅读工作。
当然思考也只是主动阅读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人还必须要具备观察、记忆、感觉以及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使用想象力的能力。
简单来说,主动阅读中所要求的能力就是阅读艺术的一种体现,也涵盖了所有自我发现式学习应有的技巧。
敏锐的观察、形象的记忆、想象的空间、训练有素的分析、深刻的省思能力。
阅读改变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阅读了吗?我是小贺期待明天与你相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人公众号lixiyue82——西月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