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你是不是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奋?——《好好学习》阅读笔记


公众号、短视频、各类媒体平台......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多学点知识,有的学习是为职业发展赋能,有的是为了开启第二曲线,有的是想做个斜杠青年增加收入......所以每天不停的在各个平台学习,看起来很努力。

可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明明学习过,但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和应对。就好像那一句“名言”:“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其实是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奋”。

能改变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不能改变行动的只能算信息。”在刘润老师视频号直播中,成甲老师的这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果断下单购买了他的《好好学习》这本书。

这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2017年,目前这一版是升级版。作者成甲是一位园景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一位知名的知识管理达人,曾是“得到”APP“成甲说书”的节目讲书人。他是从2008年开始接触知识管理的,并在2017年出版了第一版的《好好学习》。

作者认为,人们不需要学习所有的知识,而是要学习能让自己前进一步的知识。而“临界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是我们要掌握的底层规律,只有掌握了底层规律,才会提高学习效用,让知识真正为我们所用。


01 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拼什么?

作者对中国过去30年的社会发展,从认知优势的构建角度来看,分为3个阶段:

1、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的“知识数量构建认知优势”,代表性事件是这一阶段以各种咨询企业、广告公司等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蓬勃发展; 

2、2000年到现在的“知识获取速度构建认知优势”。典型代表是现在美团网创始人王兴,他的校内网、饭否和美团,都是第一时间从美国快速兴起的产品——facebook(脸书)、Twitter(推特)Groupon(美团团购网鼻祖)。这种依靠知识获取速度得以获得认知优势的。

3、目前可能已经到来的“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像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能够胜出,就是王兴以知识认知深度取得的胜利。他的胜出关键在于,其他团购网站大打广告战时,美团不加入广告站,而是把别人打广告的钱投入到系统开发和效率提升上,因为他坚信决定团购事业的关键是“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

在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一些学习平台的发展,获得国内外先进的经济、社会、科技、哲学界知识越来越方便。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知识管理并不是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其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呢? 

作者认为,有深度认知能力是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需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在这里,作者正式提出“临界知识”这个概念,临界知识是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金模式,从而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作者提到,我们的努力有一个重大的误区,就是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高“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需要的“认知效率”。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越努力,跑的越快,要学习的知识就越多。看起来很努力,但其实是在原地打转。这就是“老鼠赛道”。

要想从老鼠赛道跳出来,就要努力提升认知效率,而提升认知效率,就要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我们要把80%的时间,用在20%的关键问题上。

、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 

现在有很多的“斜杠”,最有名的当属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既是工程师、慈善家、还创办了特斯拉、支付巨头payPal ,太空探索公司ApaceX。但是,作者认为,如果把追求多元的职业体验/兼职收入作为斜杠青年的努力方向的话,就是因果本末倒置了——斜杠是结果,不是原因。

斜杠青年应该更加深入地探索,而不是简单追求多元的结果。像埃隆马斯克说道,他并没有认为自己在跨界,他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问题。他比别人能更加深刻地看到自己做事情背后的规律:用最基础的原理来改变世界。

从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不想干的知识,最后都会在底层联系起来,一旦你的研究深度到达底层规律的层面,表面上看起来不想干的事情都会在底层盘根错节的联系起来。这些“不想干”的事情联系起来的,正是我们说的临界知识。

我们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属于执行能力。例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

2、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能力。不是指学校划分的专业,而是指能够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领域里,你要能够跨学科思考、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实践、思考中,灵活地随时调用多个学科之间的知识;

3、通过必修课,属于结构能力。学习通用必修课,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我们经营的领域是如何产生的?等。这其实需要啊我们透过事物表面的现象,来思考和分析这些现象的背后更基础的力量是什么。

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构,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02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制定了读书计划,一年内要读完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但是你发现了吗?我们曾经读过的书,现在再拿出来看的时候,你发现今天从书中看到的价值,过去看不到,过去看的的东西,今天基本记不得了。这其实是我们读书的方法太原始。怎么办?升级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中间建立联系。大脑的记忆是将信息与经验联系起来的。记住新知识的办法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

1、读书的时候不要图快,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描述读书后收到的启发,以及这些启发和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这样,在记录新知、旧知之家的联系时,才能让读过的书为我们为来获取新知提供帮助。慢读才能让读书事半功倍。

2、从读书发现临界知识,读书时将新知识和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重要作用的规律进行联系,让读书更有成效。

例如,你可以在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并且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有没有自己熟悉的知识?你还能把这个原理用到其他什么场景或领域?

在这里,我要推荐给你一种学习方法:费曼学习法,将学到的新知识用简洁的话讲出来,再讲解过程中,大脑会调用之前的知识对新的知识进行打包,从而形成更深刻的记忆。

二、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学习临界知识,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

底层心态:

1、绿灯思维 

要提升学习效能,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建立绿灯思维。遇到问题时,不要掌握临界知识,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

2、以慢为快 

在具体学习时,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到真问题上,比如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性的观点和自己没有明白的问题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例如,作者提到自己在学习《反脆弱》这本书时,对其中一个重要概念:非线性,认真仔细琢磨推敲,发现立刻明白了查理.芒格说的“寻找错误定价的机会”和巴菲特书的“投资的20个孔”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立刻对这本书的理论体系和推演逻辑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要敢啃难啃的硬骨头(临界知识),深度挖掘普遍规律,像曾国藩一样“结硬寨 打硬仗”才能真正掌握临界知识,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1、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年龄的差距,不是经验的差距,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2、以教为学:因为要教别人,因为你要讲清楚,所以督促自己去找到知识阻塞,进一步打通知识。讲清楚的过程,也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的过程。和别人分享后,别人的疑问和新的想法,会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认识;

3、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关键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元认知是对思考过程的思考)

举个栗子:新手下棋,看到的是“车、马、炮”等棋子,高手看到是棋局走势和可能的策略,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认知方式,就是心里表征的差别。 

三、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记录、定期回顾和付费购买。

1、记录。记录要如实记录过程,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不仅记录事件,要记录对事件的思考及看法,吸收教训,加速成长,这样当时间跨度比较长,就可以让不是那么规律的规律线变得清晰,就能够看到更深层的规律,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足够精彩。 

像我们每天写日记、总计笔记等都是比较好的记录形式。

2、定期回顾。可分为3个层次进行回顾:周/月度回顾、年度回顾和5年回顾。

通过不同时间段的回顾,来审视我们解决问题的假设和效果,能够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时间跨度下,看清脉络,总结正确及错误的根源,从而更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3、付费购买。贵才是节约,贵才是高效。例如,我们自己琢磨事情耗时耗力但由于基础知识不够,事倍功半,通过阅读或者在线购买课程的方式,像在这个领域中厉害的人进行学习,则事半功倍。


03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一、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1、很多时候,复杂的世界是有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

稻盛和夫认为:面对复杂的问题,要从简单的、基本的原则入手。查理·芒格提出:我们要真正认识这个世界,必须理解并掌握重要学科的基本规律,并把它们当作基本的思维模型来处理问题。成甲认为,用简单的基础规律来解释复杂的世界现象。 

2、那是不是只要学习临界知识,就能立刻快速进步?

答案是不一定。这个快速进步是相对的。

通过大量练习来掌握某个行业或领域内的知识,而取得快速成长,它的成长曲线是这样的:

而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在前期不断训练和掌握基本的心态和学习方法,所以速度会很慢。可是一旦掌握了整个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学习能力就会大幅提升,你可以将跨领域的知识相互穿插、借鉴应用,学习速度会越来越快。对应的增长曲线是这样的: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1、哪里产生临界知识?

作者提出,可信度比较高、适用面比较广的重要“硬学科’里,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理学等更容易产生临界知识。

当然不是说让我们学习加减乘除法用来买菜,而是说要学习最基础而重要的规律。例如:很多数学公式,数学定理,还有数学运算方法,都能够帮你去看清现实生活的一些问题。 比如“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这两个统计学上的概念,会让你理解很多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像身高和智商,甚至一个国家的足球天才数量,都是呈现正态分布的,它能让你对于自己的身高和智商有一定的认知,也对这个世界的天才有一定的认知。

而学习软学科不是说不能产生临界知识,而是要谨慎考虑应用条件,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我们往往需要深刻理解其与原理和前置假设才能应用。

像经济学里的有些基本原理对我们也有所帮助。比如规模效应、边际效应等。

心理学属于社会学,对结论的要求比较低,可能一个反例就会推翻一个定理。但是一些研究成果是对人们有很大帮助的,例如从众心理、权威效应等,也是我们理解生活的重要工具。

我本人就在一个学习平台上正在学习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科和陈海贤老师的个人发展心理学,在现实中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感觉很有收获。

2、具体如何找到临界知识?

从兴趣出发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多留心,观察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是否应用里我们已知的规律;

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例如“一万小时定律”,很多作者都在借鉴这个定律,但是你要找到原始出处,你对这个结论的应用及可能的局限性就会有清晰的认识;新版的《刻意练习》中,作者对“一万小时定律”作出了回应,推荐你看看。

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这一步的工作就是寻找和建立临界知识的关键步骤)例如埃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去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这个还蛮有挑战性)

3、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方法和技巧永远都是工具,内心的热爱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刃。

对此,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作者提出很多的高手并不一定是天才,都是通过“刻意练习”取得的,我个人对此表示认同。本书中,作者也提出,可以从热爱的事情入手,去发现临界知识,例如作者喜欢聊天,那他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常常需要更多的知识满足他的聊天欲,所以倒逼他去查找、研究相关知识,并付诸实践后跟别人分享。

4、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1)刻意练习。

一是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二是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练习;不只是重复的大量的练习,而是对针对性的、主要的、关键的问题地进行练习。《学习之道》作者乔希.维茨金说过一句话:我们能成为顶尖高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 

(2)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

未来的竞争是预见性认知的竞争。我们这个时代所处的经济阶段对预见性认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大致从资源驱动型变为技术驱动型,然后现在正在发生的创新驱动型演进。在创新驱动性的阶段,技术不是第一位的,而只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目前经济形势下,创业的门槛在降低,机会很会,关键看个人是否有预见性认知,其实是加速了人们在知识层面的竞争。

如果认知能力高,提前在战略要地布局,在后来的竞争中就会占很大的竞争优势。对临界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帮助我们构建底层认知,进而提升遇见认知力。

5、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是由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的知识组成的,而且在这些领域里,你要比90%的人都做的好。实战级预见性认知必须处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之中。

查理.芒格说:不能界定边界的能力,称不上真正的能力。你必须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欲望。

例子:红军去攻打城市,结果差点覆灭。所以做狙击手,而不是敢死队。要利用自己的优势,瞄准指定的方向,一招制胜。敢死队是勇敢无畏的,但是胜负难料,一般字要失败的时候采取的无奈之举。 

04  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一、复利效应。

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复利效应在前期是很不明显的。

举个例子:写公众号文章,前期你花很多精力写的文章和别人随便写的文章阅读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坚持写下去,一直发布高质量的文章如果坚持下去,迟早会等到临界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前期看不到的积累,反而是遇到黑天鹅事件的关键。

人脉也是一种复利模型,拓展人脉的关键,首先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对他人有帮助,其次才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价值。

二、概率论。

1、生活概率分布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创业成功了,就认为他的决策都对。我们应该养成这样的思考方式:过去的每一件事情的结果,都是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也将有无数种可能的结果。查理.芒格提到的费马帕斯卡系统,其实是用排列组合来研究事情发生概率的技巧。

2、频次概率与主观概率

掷骰子掷出1的概率是6分之1,这是一个通过统计就可以直接计算出来的概率。这样的概率为频次概率,又称为物理概率。

明天你老板心情好的概率有多大?这是主观概率。全靠猜。如何提高主观概率的准确性?答案是提高信息质量。

例如,你想送女孩一个礼物,不知道她是否喜欢,你可以观察她平日的喜好,也可以问一问和她最要好的同事。

有人会说我的命运真是不好,找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公/老婆。现在可以用概率论来解释,你找了一个不好的老公/老婆,是你众多可能的结果之一;未来要发生什么事情,也会有无数种可能的结果。所以,不要再纠结。

3、决策树与外部视角

决策树理论是概率论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画成一个树枝状的结构图,分步骤列举问题和方案。

外部视角就是说我们应该把自己的问题看作这个世界上一系列类似问题中的一个。

比如你要创业,可以对收入超1000万的概率进行判断,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在创业的人群中,哪位年收入超过了1000万,你调查后发现不超过千分之一,那么从外部视角分析,你创业,年收入超过1000万的概率很可能也不到千分之一。

4、为大概率坚持,为小概率备份

也就是选择有利的大概率事件持续投入,结果肯定比我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做事情要好的多。

5、概率不是固定值,而是动态值

每一次,你都要根据新的情况来重新计算你的概率。这就是概率论当中的贝叶斯定理:对于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估计一个概率,然后再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根据新的信息和反馈来调整原先的估计,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概率判断。

三、黄金思维圈。

看问题的方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是事情的表象,是我们具体做的事;第二个层面是how ,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做的事;第三个层面是why,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What,现象、成果;how,方法、措施;why:目的、理念。

黄金圈最大的价值是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营销你的价值观,就是营销你的why,即你为什么存在。例如:大品牌的手表会告诉你关于这个品牌的故事,比如会讲述在二战期间佩戴其手表的飞行员有着怎样勇敢冒险的经历,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等,而不是说这款表走时多准。

用今天的流行语说,就是:他们卖的是情怀。

大家想一想,你们“卖肾”买的手机是不是就是这样营销的?

四、进化论。

1、与鬼共舞,是进化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适应过去的环境时,会形成一种动作a,可当环境发生变化不再需要a了,物种仍然会延续过去的做法,就像与鬼魂共舞一样。 

2、拥抱变化,想要在变化的世界里生存地更好,你得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快速响应。 

3、位置比努力重要。让自己站在具备信息优势的位置至关重要。 

4、死于“知道”的多。“积极的惰性”-看起来在更努力的尝试,本质上仍然因循守旧。  

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很多机会,你却没有行动起来。

3个办法尝试:一是祈祷自己拥有冒险基因。二是精益创业,最小成本试错。“策略尝试、观察结果、保留策略”对应进化论的三要素:变异、后果和遗传。第三是模仿领先者的行动。例如乔布斯模仿施乐的图形界面。而毕加索也爱模仿别人的画。 

五、系统思考。

1、高效的方法总是反直觉。很多事情都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巨大复杂系统呈现的可见部分,真正起作用的,往往不是这些能够看到的表象。

例如,“3天教你学会打造ip,5天教你通过短视频变现,某某老师教你快速成交”。现在,市面上这样的“速成”式的培训越来越多,表象是互联网越来越普遍了,背后其实是他们研究了人们要快速挣钱的心理。

2、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物”。两个假设:一是系统结构决定部分的行为;二是系统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回路网络关系。跳出简单的因果关系,进行更深入的系统思考,关键突破口是:从事物的互动“关系”入手,而非“事物”本身入手。

例如:魏则西事件,百度肯定知道它为c服务,怎么会杀鸡取卵呢?从关系入口,就能看出来,是他们的运营系统是竞价排名,让其他人误以为“看见”的就是好的。 

3、系统的反馈秘密。时滞,是系统思考中非常关键的概念。系统的关键常常被时滞带来的假象隐藏起来

公开评价会督促卖家更好的服务客户,如果没有公开评价等反馈,或反馈有时滞时,很容易让系统中的其他部分阐述没有什么问题的假象,进而让系统产生错误的扭曲。

4、系统思考:找到关键解。所谓关键解,是指一个系统中的特定位置——对其施加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导致系统行为发生显著的变化。

例如减肥,做记录是关键解,实验表明,做记录的人比不做记录的人减重更明显更有效。饮食记录,就是这个系统的关键解。

我本人就是通过每天记录饮食,通过记录控制卡路里的摄入量,打造身体能量缺口,在35天内由122斤减至110斤的。

5、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系统思考是一种与我们的直觉思考不同的思考方式。它是整体、动态、连续地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动态中以简驭繁的智慧。

训练系统思考能力需要注意:关注关系而非事物。养成从分析关系和事物彼此间的影响入手的习惯。分析系统结构,也可以从历史情况入手;独立思考,快速试错,观察系统的结果;系统关键解有时在信息制高点。

六、二八法则。

在这一篇里,作者以人脉管理这个话题,来谈二八法则这个临界知识。

1、人脉的三个价值:第一,情感,提供情感慰藉;第二,信息,提供信息情报;第三,能力,分享资源与能力。

把人脉当资源进行管理,二八法则就会起作用:20%的人脉给你带来80%的价值。

2、人际关系的“结构洞”

这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罗纳德.博特,在《结构洞》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结构洞是指连个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

举个例子:你和特朗普之间的关系,你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你,你和特朗普之间就存在一个结构洞。当然,你也可以说你和特朗普是亲戚。

朋友分两种:一种是我们和亲戚、同学、朋友之间,聊的东西也差不多,认识的人也差不多,你们的关系是重复关系。另一种是你和一个人活在不同的圈子里,彼此的朋友也不一样,你能通过他认识到另一个陌生圈子里的各种新朋友。这种朋友关系就是非重复关系。

如果要让你的人脉网络关系形成更大的信息优势,你就要在你的朋友圈中尽可能地增加“非重复关系人”,这样做后,你的人脉结构就会得到优化。

有点绕,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下原书。

3、人脉蜂窝:从串联到并联

就是打造人脉蜂窝,链接更多的人脉。在这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富兰克林早在21岁的时候,就连接不同领域的人员组成一个组织:共读社。大家以读书和分享为纽带建立联系,同时又在各自领域发展成长。多年以后,这个组织变得非常有影响力,成员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的人成为测量局局长,有的成为法官,而华盛顿本人更是成为与华盛顿同享声誉的领袖人物。你看,300年前的“共读社”现在仍然在流行,这不就是事物的底层规律嘛。

4、人脉管理与二八法则。二八法则是一个表象,真正推动这个结果的关键是系统正反馈。

七、安全空间。

是人类在无数次犯错之后总结出来的对小概率事件的应对之道。

1、冗余备份

完整备份、关键节点备份、解决方案备份(planB),都是通过构建一个冗余备份来创造安全空间:冗余的系统、冗余的关键功能、冗余的解决方案。

2、冗余的反面:精简。

创造安全空间,除了冗余的办法,还可以通过精简来获得。

冗余的思路是:如果一个小概率事件发生的结果很危险,那么就需要有一个预案来避免这个糟糕的结果。

要获得最大的胜算,只有在胜算的情况下出手是聪明的做法。

3、简单的法则最难坚持。

永远不要仅仅通过别人是否赚了大钱,来判断这件事情是否值得做。我们大多数人的做法,却往往是这样的。成就背后的代价,可能会毁掉你的一生。

除非潮水退去,否则无从分辨谁在裸泳。

4、靠等待挣钱。

等待,并不是无所事事。要做的是避免犯错,这是很重要的工作。查理芒格说一要花很多时间思考,二是避免自己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道理很简单,越忙越容易出错。

5、构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间。

反脆弱提出全新的思路:不是对系统的结果进行应对,而是直接改变系统的性质。

例如,塑胶球摔到地上会反弹。雪球摔到雪堆里会越滚越大。

所以,要想增加安全空间,不需要纠结地预测什么时候发生极端事件,如何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而是应当想办法加强系统的反脆弱性。

在这里,我推荐你阅读《反脆弱》这本书,这是著名的《黑天鹅》的作者尼古拉斯.塔勒步写的另一本书。

你要坚持只在有胜算的时候做决策,就要有能力在受到高风险、高回报的诱惑时保持冷静。

八、临界知识的综合运用。

 作者以黄金圈、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复利思维、冗余备份这几个临界知识,以作者自己“成甲说书”栏目取得的成功为案例,从栏目开办时思考why,思考到要达到的目标,及如何达成目标(目标的关键解是内容生产能力)思考自己的品牌战略是什么,并运用二八法则找到核心价值环节,并运用复利模型让节目的价值最大化。关于冗余备份,作者采用两个外包团队帮助准备相关内容,为项目正常运营上了保险。 

好了,整本书就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想看这本书的冲动?

我们曾经努力学习了很多东西,读过许多书。

但是,读的书多,不代表智慧足够,因为智慧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经过验证的产物。知道不如做到,知道,如果不能做到,等于不知道。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拥有快速获取临界知识并能够应用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本书中,作者从深度认知谈起,对临界知识做出来解释:临界知识是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作者分享了他对于临界知识的看法,让人在阅读过程冲不断产生新的启发和认识。

本书中作者应用的几个临界知识,例如黄金圈、复利效应、进化论、系统思考、冗余备份、二八法则等,你来想一想,这几个知识如何应用到你的工作或生活中呢?

加油!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你是不是陷入了低水平的勤奋?——《好好学习》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