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原则GTD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日渐增长,对人生、对自我规划的日渐清晰,我越来越发现,拥有时间自由,或者说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更多无限的可能是我最最在意的。

因此,这两年我对有关时间管理、高效工作、学习方面的书籍、音频和视频特别感兴趣。

毕竟,谁能站在时间的制高点上,谁就能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与深度,尽管我们的生命长度都是不可把控的。

史蒂芬·柯维是我特别崇拜的一位时间管理大师,他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我听读了不止三五遍。也是在这本书里我才知道了人生各种各样事,除了可以按“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这种划分标准,还有四象限划分法这种全新视角。(读书真的能让人多长能处呢)

果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之前,我傻傻的不知道平衡自己的人生仪表盘,在家庭生活中投入时间太少,负疚感越来越强。

也是在听读一本又一本的书的过程中,才明白我的这种状态极不科学,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确是当下很多人尤其是我的头等大事。

因为,我们需要工作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养家糊口;也需要享受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这是技术更是艺术。

听读《搞定3——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艺术》这本书以后,我又得到了两个时间管理的妙招:两分钟原理和3D原理。尤其是两分钟原理实在是太吸引人了,赶紧以“读书笔记+个人感悟”的方方式整理出来,显摆显摆,也免得“猴子掰玉米”,这边听那边忘,到头来一场空,索性留下些读书痕迹喽。

什么是“两分钟原则”

如果某个要做的事情,估计可以在两分钟内搞定,那么立马做掉它,效率是最高的。

如果两分钟处理不完,就要想想是不是做这个事的最佳人选,如果不是,那就分配给别人去做。

或者这件事既不能两分钟做完,也不是很着急,那就“搁置”到一边,先行处理了符合两分钟原则的事情之后再回过头来慢慢“收拾”。(这其中抽丝剥茧之后就是3D原则)

我一听到这里,乐了,两分钟啊,是忙忙碌碌的一天24小时里极为不起眼的一个时间点而已。多少次,我明明因为A事要拿起手机处理的,不晓得咋回事注意力分散,差不多十来个两分钟过去了,我才猛然醒悟:啊?我要干啥来的呀?早就从A跑到B到C到D乃至更远了,果然是“脚踩西瓜皮,手抓两手泥”。

若是我能把两分钟原则的精髓消化掉,践行到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那岂不是善哉善哉!

下面这个表格中间的C位就可以看到两分钟原则在整个做事流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这本书的分享者是我特别欣赏的美女大咖,她分享了自己做事流程中高效秘诀——

养成习惯,每天开始工作的前半个小时,利用史蒂芬·柯维的四象限图表来规划当天的事情:

第一步,把所有当日工作任务都列出来;

第二步,把它们分配进四象限图表中;

第三步,利用2分钟原理快速地为重要且紧急的事务寻找解决方案。

当天中午回顾处理效果,但绝不让它占用自己全天时间;与此同时,我会把当天主要时间用在重要但不紧急事情的跟进与解决上,不让困难和障碍升级;四象限剩下的两类中,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立马交代给助手或者其他同事去处理;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就直接pass,做被动处理。

唉,想想我们有多少人,就是因为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不会努力地分阶段去追求与实现我们的目标,以至于活得像个单细胞动物,日复一日,忙忙叨叨,浑浑噩噩,

等终于某天幡然醒悟时,回头一看,活了这么多年,最关心的人一个也没照顾好,最在乎的事一件也没办成。

我曾经若干次陷入到这样的“情绪沼泽地”里无法原谅自己,又不能高效推进,从而进入两难绝境,进而掉到恶性循环的窠臼里。

我也想工作与兴趣齐飞,家庭与生活一色呀。

我希望通过完成本职工作来维持住饭碗,还奢侈的希望维持一个小兴趣来调剂压力,放松身心。

同时,我还奢望能够实现部分的家庭财务自由,有时间精力抓好子女教育,最好再有点时间用来休闲娱乐………

不敢再“想入非非”了,太难啦!

这本书的作者戴维·艾伦说:“要想生活、工作齐头并进,遥遥领先,并不是让一切事务井井有条,纹丝不乱,而是熟知人生地图的横向和纵向坐标,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能够马上重新找准定位,为自己指明接下来的前进方向。”

我觉得“熟悉人生地图的横向与纵向坐标”与“把控好自己的人生仪表盘”两种说法是异曲同工的。

所以我要狠狠地、稳稳地抓住两分钟原则,优化简化我的工作和生活。

最后再来解释一下题目里的GTD,这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把事情做完”,就是要指引你前进,让你做出明智的举动;就是教你学会有始有终,做事把握方向,摆正视角,体现自主性。

谁不想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像清汤挂面一样秩序井然、条理清晰呢?却往往因为主观客观的种种原因,最终过得是鸡零狗碎、鸡飞狗跳、抓耳挠腮。

我也老是陷入这种状态,所以我特别想学会熟练地运用两分钟原则来GTD!我特别想一手悠闲工作,一手享受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2分钟原则G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