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读书就够了》: 颠覆三观的持久学习力思维与实践

这是一本实用的书,写的篇幅很长,耐心读完并坚持实践,你的工作生活将有很大变化。建议收藏。

       一、你的伪学习,正在加速你的焦虑

       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居高不下的房价、离婚率、生活压力等等时刻令人精神紧绷,充满危机感,这是一个几乎人人焦虑的时代。

       为什么我们总被自己立的flag啪啪啪打脸?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大咖的课程却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为什么我们考证、培养新爱好总是半途而废或者达不到我们理想的标准?

       其实,成年人的很多麻烦都是源于学习能力不足。比如,拼命加班却无缘升职加薪,想要跳槽到自己喜欢的行业却苦于没有那份勇气与底气,渴望自我提升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当然,本书所说的学习能力,并非应试能力或快速理解记忆的能力,而是改变行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面对生活中形式多样的难题,工作中源源不断的压力,如果我们拥有这种学习能力,我们的生存与生活境况都将得到很大改善。

       对成年人来说,怎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呢?

       本书给出2个核心观点:

       1、学习者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可以拆为己用,可以处理信息,可以解决问题。归根结底,学习者是否能够到达知行合一;

       2、学习者是否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反求诸己,可以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是否可以不断升级,最终成为专家。




       二、从校园人到成人的蜕变式学习法

       本书提及2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法,分别是“以知识为中心”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法。

       由于中国的应试教育理念,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法,这种知识不一定会对现实有帮助,以求通过理解和记忆搭建知识框架,然后通过考试。因而很多人在步入社会以后感慨“读书无用”,理由很简单:我读过的书本知识或业余书籍对职场加薪没有帮助,更解决不了生活中的难题。

       作者在这里告诉我们,读书无用论的本质其实是,学习者不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最明显的是,仍有太多人没有对“读书”进行分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成人的学习法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也就是说,以终为始,从自身的提升目的出发,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学会拆为己用,联系个人经验加以运用,最后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

       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困惑的问题时每每都会去请教经验丰富的前辈,殊不知,前辈的“经验”有时并不会带来价值。若想解决自身的困惑,得学会从亲身经历追根溯源。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Criticos)曾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同样,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内化和反思之后。

       我们从学校到职场,从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读书一直依据学生时期的那种学习法,通过记录笔记、摘抄,然后理解想方设法记在脑子里,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全过程。但遵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论去指导成年人的现实,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强调以理解再记忆的方式去学习,必然经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假如我们今天读了一本书,大家能够保证自己的记忆在一个月以后不会忘记吗?

       作者这里给的答案是,既然做不到,那么我们是否读懂、记得住,这些问题就不是很重要。因为成年人世界里的自我导向的阅读,不太关心看不懂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不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行为。

       从校园人到成人世界,不仅仅只是年龄上的数字变化,更多的应该是学会在万变的世界里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否则,职场危机感和心理焦虑终会摧毁自身。




       三、便签学习法,让你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阐释是“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作者表示,这意味着对“知”(知识、信息)和“行”(经验、行动)都要加工,这样二者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合一”。

       那该如何让我们的人生做到知行合一呢?便签学习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论的应用工具。

       有的书建议记录每1分钟,有的书强调把一件事重复10 000个小时;有人鼓吹要每天记晨间日记,有人推崇要把所有物件分门别类收纳;有的社群崇尚早起,有的社群说你得每天听1本书……提出这些建议的人都觉得其正确无比,听的人也会觉得其做法有道理。但你若用3张便签去分析整理,会发现其实不少信息对你并不重要。有些就算你觉得好,却怎么都用不上,或者用上了也不是享受,而让你苦不堪言,得咬牙坚持——坚持的结果一定是坚持不下去,最后导致你对自己评价很低。很多信息或建议都是这样,无论发起者本人是多么发自内心地去推崇。其实,这些信息或建议的适用条件都因人而异,对不同人来说,投入产出比相差很大。

       本书的实践之处,这里先给大家说下“便签学习法”的3条便签的定义:

I便签

       I便签主要是辨别知识和信息,首先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然后A1和A2便签会促进我们对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的界定。

       A1便签分为2种不同情况按需求使用任一。在读书时写下的A1:应用和内化知识时的A1便签;为解决问题时写下的A1(最好是紧迫解决的问题):反思和追问经验(保证真实性)时的A1便签。


不同情况下的A1便签

简单说就是,我们要先明确问题,再从以往丰富的经验中去抽取相关联的细节回忆,结合前因后果,再复述出来,也就是左边的A1。倘若我们只是凭借惯有认知写出自己的难题,也就是右边的A1,则跟左边的A1完全不同,因为左边A1能够澄清背后的真实问题,梳理出最关键的因果关系,挖掘真正核心的问题。做到这些还得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续性的反思。

       A2便签:写出至少1个以上的可行性方案,因为多个备选方案会大大增加找到更好的行动和结果的可能性。解决方案需符合如下要求:目标性、行动性、关联性、可控性。(详细说明:仍然先考虑目标,也就是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你才满意。这样,A2写下的行动或应用都是为了缩短现状与目标状态的距离。然后考量每个行动方案的现实性和成本收益,紧紧围绕I便签写下的问题,最后根据“可控性”的要求锁定具体行动。)

      如果你不懂如何具体进行操作,以下是8类提问法,再举个例子供参考:

反思和追问经验时的A1便签

      接下来,试着用以下问题向自己提问:

      1. 为什么学英语对我很重要?

      工作发展有需要英语的地方,否则技术文档看不懂。

      2.  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过去一年来,我越来越多地需要阅读英文文档。

      3.  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为什么没学好)?

      (1)英语基础薄弱(2)学习时间少,工作忙、加班多(3)因为没有师傅指导或同伴一起学习等

      4.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选择或可能性吗?

      对呀,我该请教学得好的前辈们。

      5.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

      ①英语水平提高→工作发展顺利→晋升加薪

      ②不过只是有可能而已。我们公司技术专家的晋升通道很窄。

      6. 有没有人不同意我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还真不知道!但这点挺重要的,有必要去了解,是不是每个专家的英语都是很强。

      7. 要解决这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就我这英语底子(勉强过四级,忘差不多),要学好英语需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8. 这件事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完成?

      如果能有机会定期参加合适的技术培训,效果应该会好。可惜公司很少安排学习机会。

      9. 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

      我有朋友在BAT,他们参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很多。估计一些重视技术的公司都很看重技术类员工的成长。

      10. 可借鉴思路和我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区别就是公司很少提供学习机会,也没有太多给技术专家晋升的空间,所以我才总是想着自学技术文档。

I便签在A1便签后重述信息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有1个小时来解决一个问题,我会花55分钟去思考问题本身,5分钟去思考解决方案。所以,请把尽可能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从A1便签到I便签的过程中。要相信,经过追问和反思,你一定会在I便签上写下不一样的问题。

      最后在A2便签上写下规划应用。在界定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再开始寻找解决方案。

A2便签需符合:目标性、行动性、关联性、可控性

      总的来说,这就是3便签学习法,它能帮我们提升反思、提问、分析、整理、内化、应用……学习能力的各个要素都可以得到强化。如果运用时你发现并不容易,或者花长时间在A1到I便签的过程,这都是正常的。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得勤加练习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颠覆三观的持久学习力思维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