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嗯,我是来批判这句话的。

前半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害人之心当然不可有了。这没什么好讲的。

关键在后半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

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啊,对别人的信任和坦诚有时候确实会让自己上当受骗呢。

那我就往极端上讲:人这一生,被骗几次又能怎样?

一生都坦坦荡荡,不猜疑别人,内心充满阳光,至少大多数时候都是快乐的,偶尔被骗几次又能怎样?

身体健康的人,不会天天戴着口罩出门,防着流感。为了可能发生的一两次感冒,天天戴口罩,划得来么?

同样的,为了可能有的一两次受骗,一辈子畏畏缩缩、小心翼翼防着别人,划得来么?

而且,有这样“防人”心态的人,他自己就可能是个坏人,至少不是个君子。一个一天到晚想着防人的人,你觉得他能好到哪去?

他会去做好事,做好人么?

他看到跌倒的老人都不敢去扶,因为他要防着人!

再换位思考一下,你愿意和一个整天把你当坏人防着的人交朋友么?

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是个非常糟糕的观点。

更糟糕的是,如果我们在全社会提倡“防人之心不可无”,那这个社会什么都不信,所有人都是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一切人猜疑一切人,一切人防一切人,最后这个社会就变成了“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社会就彻底分崩离析了。

有本经典名著叫《合作的进化》,里面讲述了,什么情况下合作,什么情况下背叛,会取得最优收益。

很多读者可能有所了解,所有策略里面,最后胜出的永远都是“以牙还牙”策略。

这个策略是:

1)不管跟谁,我首先都选择合作;2)你要是和我合作,我就继续和你合作,你要是背叛我,下一次和你相遇时,我也背叛报复。3)报复完后,原谅,继续重新开始合作。

发现没有,这个策略里从来都不需要防着对方,一开始都是主动合作,要是被骗了,那又如何,反正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如果道理说到这就结束了,那水平还差点。这本书的研究内容是80年代完成的,2007年翻译成中文引入中国。研究方式是,计算机模拟。

那问题就来了,计算机模拟是精准无误的,而现实中的人是会犯错的。

也就是说,现实中,有些”背叛“,真”不是故意的“。

一个可爱的小妹妹来我家,不小心把我的玩具弄坏了,我当然会原谅她了,嗯,不需要赔。

最新研究表明(《the art of strategy: a game theorist's guide to success in business and life》),

如果考虑到人会不小心失误,那“以牙还牙”策略的背叛一次就报复,就不是最佳策略了。

最佳策略是,允许对方犯错,当对方背叛两次的时候,再报复。

嗯,比你想象的宽容再宽容一点点。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那接到个陌生电话,亲,你中了100万哦。这也不需要防着,也可以选择信任对方吗?

这种抬杠、钻牛角尖的话,挺没劲的。各种公众号 多的是防火、防盗、防渣男的软文,真不需要我在这啰嗦这些玩意儿。

最后,用孔老夫子的话结尾吧,”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对别人有着绝对的信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