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9:读书作业--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之一,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曾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出圣君之下。又言,强家无恶奴,慈母有败子。无独有偶,《旧约-箴言》第13章24节,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第22章15节,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驱除。“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的具体出处不可考,但类似的思想不论东西方很早就有。一直到今天,很多人都批判这种理念,但也不乏信奉者,狼爸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辉煌,虎妈把孩子送进了哈佛、耶鲁。还有我们熟知的郎朗、董卿,都是在父亲的棍棒高压下有今天的成就。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吗?事实胜于雄辩。棍棒底下能出孝子,也不能出孝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逻辑是,通过严厉、威胁甚至是打骂的方式,让子女遵从父母的意愿,达到令行禁止的程度,最终达致父母预设的目的,例如上某个大学,获得某种成绩。要让这个逻辑成立,需要具备一些前提条件:1.孝是家庭里的主流价值观,即子女一定要听从父母的安排,不论是子女还是夫妻都认同;2.棍棒的威胁让孩子不敢反抗,甚至长大之后也不敢反抗;3.父母通过棍棒指导的行为是正确的,是清晰的,孩子最终从这些行为及养成的习惯中获得值得的收益。

这三个前提条件要在现今的社会里面同时实现,难度其实相当高。现在信息时代,人们接触到的层面越广,思想的开放程度较以前高很多,不说子女可能不认同“孝道”,夫妻双方也很难在教育子女方面,统一让子女完全听同其中一方的意见。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孩子不愿意练琴,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就会安抚孩子,最终可能的结论是先让孩子休息5分钟再继续练。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第二点到了孩子的叛逆期,到了学习的倦怠期,棍棒也有很高的产生负面效果的风险,这很考验孩子本身的生命力及亲子关系。关系好,打是爱骂是疼,关系不好,打骂就是侮辱和不尊重。第三点,有多少父母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让自己始终能把事情做对。

由此可以知道了,为啥你的孩子不是爱迪生,因为你不是爱迪生他妈。不单郎爸成就了郎朗,郎朗也成就了郎爸。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过程中,隐藏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激励与成就的良性互动。这点可以在郎朗与郎爸接受的采访中可以看出。

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如果你对于培育孩子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和方法,并自信你的方法是可行及有效的,就不妨去做,用结果去验证。如果没有信心,还是老老实实放下这套理念。世上本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道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父母也不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39:读书作业--棍棒底下真能出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