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治理(软件信息化)与人性

  尽管本人从事软件信息化领域的相关工作,但是我一直对信息化领域的应用持谨慎态度。例如汽车的定速巡航、自动停车泊位从来不会去使用;我们开发的iNeuOS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先让用户试用后判断是否是他们想要的,再谈合作。

  这次出差某特钢,打车和出租司机聊以某滴,司机反馈抽成比例高;大活基本会派给某滴的车;大活可能会自动取消订单,但是都会提示是对方主动取消的订单;会给司机打分,低分值就很难拉到活,评分标准之一例如早晚高峰有没有出车等,出租司机感慨到:原来还可以休息一下,现在是不敢休息,过春节后还没有休息一天

  让我想起很多年前,工业企业流行上设备点巡检管理系统,上这些系统之前的宣传点之一就是减轻人员劳动强度,但是上了系统之后出现点检仪人为损坏的情况、员工普遍反馈增加了劳动强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产生了“健康码”、“行程码”等科技产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疫情防控中成功应用,坚持科技抗疫成为控制疫情进入常态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字投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数字治理就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促使社会治理向更加高效、更加科学、更加透明、更加民主、更加多元、更加包容、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

  数字治理的方向是大势所趋,我们在强调科学、透明、精细的同时,怎么协调民主、多元、包容?这里涉及到人性的问题,不管做软件系统、软件产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最近和一个水务行业交流安防的项目,用户问:还有没有新的技术?我回复:新技术就这些,其他公司也可以介绍的头头是道,但是就项目来讲做的是人性,一是保障项目短期内落地,二是将来你们自己可用和扩展

  数字治理的软件项目也好、软件产品也好,能够做到人性化取决两方面:一是需求方和提供方务实的态度,二是科学化的应用,再先进的系统也有人来规划和使用,不是上一套系统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大部分类似的项目只做到了完成、产品做到了能用

  现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特别是中国“清零防疫”政策下,好的人性化产品级的软件系统和产品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在减少直接交流的情况下、又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iNeuOS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