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7 好作品的简化标准A

昨晚和学生讨论作品创作与投比赛,聊到学生自己如果能够建立一个相对清晰的评判架构,能够让自己对作品有个快速的认定,这样可以加速在创作过程中的目标明确,同样这样至少可以在作品指导上,能够省下不少的精力。在作品给老师看到之前,创作者自己某种程度上扮演了评判者的角色,那这个创作自然就更顺了。

任何事情,还是标准优先会更好一些,建立标准,之后很多事情才会有自动运行的基础动力和保障力。而这个标准,看应用在什么场合,如果是与评判专家制定标准,那可以细化到作品的条条框框,一级标准配二级标准,那个表可以罗列很长,但给学生,不能太长,像评判那样的标准,在学生那里往往不具备可行性。原因很简单,作品是学生自己创作的,如果让他们自己评分,多半都是高于实际分的,而且他们大多也没有耐心去打那么多的细分,最后可能会事倍功半。

回到正题,什么是好作品的简化标准,这个不是一条可以回答完的,所以立个条目,A,后面还是B、C...,会有多少,理到哪里是哪里吧,后面不断扩充。

昨晚和学生整理的有三条,分别是:

1、有专业

有专业指,在专业上过得去,达到自己觉得过于合格的标准。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创作,不能太过强求作品的优化,专业能力与专业熟练度还没达到,抗压能力也是在不断练习中提升的。觉得自己作品达到了专业应有的水准,就是目标,这个标准是什么,那就看要不断提升自己对专业学习内容的评定。这讲上一个标准,其实只是套着标准的幌子,更主要的是提升学生对自己作品不断打磨并建立信心。我们在看作品的时候,始终以够专业来评判,那作品始终都会有需要提升的地方,同时也容易建立起对作品的信心,这是一个可进可退的标准,很适合给低年级学生去执行。

高年级则不一定了,那就需要进一步去细化了,这个留到B里面再说。

2、有肌肉

作品最后的评委评定,客观与主观基本上是混合的,评定的那一点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做不到与作品的细节度相匹配的细致度的,那就带来了很现实的问题,有一个客观的尺子,但同时受制于时间和精力,还有一个主观的直觉。那面对这个直觉,如何提升,那就得靠肌肉了。能够让评委在较的时间内记得这个作品,需要创作者们在作品的主体或是呈现环节中,及时地将自己的独特之处或是最花精力的地方,用适合自己的语言体系讲出来,视频、组图、精简的文字都是可以使用的方式,这些方法的使用,围绕的点是怎么样秀肌肉,让评委知道,同时需要注意的不能引起反感。

3、有内涵

最后说到内涵,按说这个内涵是在策划阶段就定立的,但事实上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跟丢了,或是跟弱了。在作品最后检查优化的过程中,这个内涵需要及时补上。好作品通过了前面两关后,接下来如果要给予较高的奖项,那么评委自己也会问,这个作品如果在公示、点评或是其他展示的环节里,除了上述两点之后,能不能经得起推敲,最关键的是,如果能予最高的奖项,那对以后的作品创作有没有引领价值,这个引领的内涵是什么。学生在作品展示汇报过程中,如果帮评委把这个答案填上了,那评委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

撰写于2021.10.19 / 第一次修改:

#数字媒体艺术考# 第二十七个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D27 好作品的简化标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