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戮力六十年 孤竹旱海赛江南

   前言: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有一方值得记忆和歌颂的热土_卢龙县。3600年前,一支具有龙的风骨的中华儿女,在卢龙这个地方建立了方圆千里、传国千年的孤竹国。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逊让君位,传为千古佳话。大禹治水更是孤竹文化璀璨明珠,但神归“天国”的大禹是有遗憾的。大禹治水虽然治服了洪水泛滥,却无力救治古老孤竹国的干旱灾难。卢龙历史以来的干旱贫水,已形成规律:“十年九旱是春旱,三年一遇有初夏旱,六年一遇卡脖旱,五年一遇又秋旱”,旱魔肆虐饮无泉,是卢龙干旱贫水的真实写照。

在卢龙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推车换伞”。传说从城南来了两位神仙,一个推着小车,一个握着雨伞。二仙在南门相遇,推车大仙道:“此地久旱无雨,带伞何益?”伞仙说:“差矣,吾带此伞,必然无雨,若尔拿此伞,立即下雨”。又说:“此城山路崎岖,为何推车而来?”推车大仙道:“尔等推此车,我自送你一条好路。”于是二仙推车换伞,顿时风雨大作,大路畅通,此后卢龙一带风调雨顺、路平道净。这个故事寄托了世世代代卢龙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然而,这个美好的期盼只有到了新中国才真正成了现实!

卢龙地处河北省东部燕山余脉,北靠万里长城,西依青龙河、滦河,呈山环水抱之势,正所谓虎踞龙盘、襟漆带滦。这样山环水绕的地理特征,本应是一个风水宝地,可是当时的卢龙却十年九旱,一代又一代的旱海焦民祈祷苍天,为水煎熬,为水祈祷,为水抗争,期盼伞仙驱走旱魔!据《卢龙县志》记载:”旱灾频仍,令人扼腕。明万历29年,全年大旱,民不聊生,草木殆尽,空村无烟,坐死待毙者无数;道光七年六月,河水断流,井水干枯,渴死人众多……“《永平府志》中《祈雨文》载,康熙十一年六月至七月大旱不雨,田苗枯槁,井泽涸竭,万姓皇皇。知府唐敬一恭诣城隍庙设坛,每日三次,步率僚属,免冠路拜,三致告文以达神听。“今禾黍垂成,而骄阳不雨。百姓携妻挈子,头抢地,声震天”:“嗟乎此方之民,何不幸而罹此旱虐耶!”放眼卢龙,从元朝到民国,历朝历代、历届政府都始终没能改变卢龙的干旱面貌。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建国初期,全县没有一处水浇地,500个村200个村缺水。是卢龙没有水吗?不,卢龙县境内有71条大小河流,年平均降雨量706.3毫米。然而这些水资源却没能滋润到焦渴的卢龙大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卢龙大地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水利建设新高潮。自上世纪60年代起历经六十多年,卢龙历届党委和政府,无一不把水利建设作为富民强县的中心工作之一,不忘初心,接力治水,终结硕果!而今在这片曾经饿殍遍野、焦渴难耐的土地上:山地河堤坝顺,排洪无阻;平原井群遍地,丰收有望。卢龙的大地上沟渠山川百库遍布犹如“群星落地”;引青主干纵贯南北好似“银河下凡”;十二分干辐射东西若“旱海游龙”;硬化后的主干渠和分干渠似身披盛装的银龙。昔日“孤竹旱海”,今日“北国江南”!“一渠百库”的当代伟业足以让伞仙拍案惊叹;从城北经过的102国道,环城公路,遍布全县的乡间公路网纵横交错,更会使推车大仙无地自容!而这一切的缘由,无疑是千百万吃苦务实的卢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几十年艰苦奋斗的结晶!仅据《大禹传人》记载:“卢龙人民五十年来接力治水完成工程量高达3.1亿立方米!这浩大的土石方,如按1.7米身高标准垒成一人高一人宽的墙,能环绕地球赤道2.69圈!相当于16条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万里长城那样长!工程之浩大、施工之艰难可惊可叹!

一、群策群力摘群星落地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抵御干旱,发展农业生产,卢龙县党政领导与水利科技人员一起,踏遍全县山川沟壑,勘察设计,组织全县人民兴修小型水库,开启了卢龙水利建设工程的先河。经过艰苦奋战,从1958年开工截止到1978年,共建成121座小型水库、181座塘坝,被誉为:群星落地”。当时的卢龙大地上,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到处是修库、建塘、改河、造田的建设工地!男女老少齐动员,家家户户锁门上前线,挖基槽、筑大坝,车拉人担,日夜奋战,到处红旗招展、热火朝天!三十多名县级党员干部无私无畏奔赴水库工程建设第一线,包片、包工程、包重点;上百名人民公社领导干部进驻水库建设工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数千名生产大队干部带领上万名党员、群众奋战在水库建设第一线。时任县委书记孟英同志由于始终坚持在水库建设第一线靠前指挥,废寝忘食,导致十二指肠球部严重溃疡,直到工程结束,才去医院就医,医生告知胃病十分严重,必须部分切除。为了卢龙的水利事业,我们的孟书记竟奉献了自己五分之四的胃!大杨庄公社仅有8000多口人,公社党委书记张树仁带领党委一班人,举全社之力,高标准完成蓄水108万立方米的桃林营水库修建任务。大刘庄公社土山大队年过花甲的老支书戴荣,将行李搬到工地,吃住在工棚,白天挥锨抡镐,夜里看管工具。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顶风雪,战严寒,创造了“四个当年”(当年建库、当年配套、当年整地、当年受益)的奇迹。百座水库建成了,犹如颗颗群星洒落人间!鸟瞰沟川百库,碧波迭起,粼光点点。国家水利部李伯宁司长来卢龙视察,被这神奇壮丽景观吸引,激情赞誉“全县普开水利花”;1975年,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卢龙县受到大会表彰;李先念副总理专门听取了卢龙县作的小水库建设的工作汇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卢龙县小型水库建设的成功经验;卢龙县作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典型,出席并在国际大坝会议上交流了水库建设经验。

二、百折不回引银河下凡

在卢龙这片热土上,经卢龙历届县委接力治水,截止到1976年全县共建有机井6000多眼,水库100多座,但一旦遇到重大干旱年季,机井水位下降,有的成了枯井;水库蓄水不足,有的快为干库,干旱贫水状况尚未根本解决。县委书记李连璧上任后,他从滚滚过境的青龙河上,看到了驱走旱魔的希望。带领县领导一班人,经过反复论证,反复权衡,顶住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工程技术上的压力,做出了“立下愚公志,修建引青渠”的决定。然而正当卢龙人民满怀信心准备向大自然宣战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唐山大地震爆发了,紧邻震中的卢龙人民的生命财产同样遭受了较大损失,可这些丝毫没有动摇卢龙干部群众立志治水的顽强意志。县委李连璧书记怀着失去三位亲人的沉痛,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奋战在引青工程的第一线。

渠首拦河坝,工程雄伟,坝址选在桃林口村西南小黄崖脚下。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坝长340米,重力段长40米;顶宽2.5米;最大坝高18.9米;涉及库容1284万立方米。13个民兵连开赴施工第一线,展开渠首拦河坝清基备料大会战。刘田庄、城关等9个民兵连,集中在桃林口村东300亩漫石滩上会战,深挖河滩,备足河卵石8万立方米,为筑坝准备了充足的砌筑材料。蛤泊等4个民兵连, 顶风沙、冒严寒,春节不休假,昼夜倒三班,坚持施工60天,提前完成右岸120米基槽清基任务并转入大坝砌筑。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大坝汛前拦洪,1977年5月1日县委和工程指挥部在工地召开“决战红五月、六月保拦洪”的誓师动员大会,会议要求:前后方协同作战,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前线,大干60天确保汛前完成筑坝任务!指挥部决定集中3200名优势兵力,人机结合,开展攻坚大决战。调集20多台机泵、27台推土机昼夜排水抢挖基槽,600多辆马车抢运沙石,40多辆卡车和拖拉机抢运水泥、钢材和木料。工地车水马龙,规模空前。大刘庄民兵连,每天坚持施工16个小时,在42天的会战中,完成了84天的任务,被誉为“猛虎连”。共产党员李广纯,高风亮节,无私奉献,儿子李连生在工地不幸遇难,又把女儿李莲芳送到工地,替兄参战!

1977年6月28日,三声枪响,大坝截流封堵开始,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在每秒40个流量、瞬间就可以把导流渠冲垮!激流面前,县委书记李连璧、县委常委、现场指挥陈会带头跳进齐腰深水里,与干部民兵手拉手组成人墙,用装满砂石的草袋,抢筑三道截留埝,保证了大坝顺利合拢、闸门的顺利安装!从大坝砌筑到大坝合拢,历时106天,完成工程量12.8万立方米,拦河大坝拔地而起,青龙河水被拦腰斩断,锁住了 “龙头”。当年7月4日,拦河大坝经受住了近二十年一遇4800立方米/秒的洪峰考验,大坝溢流,凭高作浪,飞瀑垂帘,浪花迭起,蔚为壮观。

引青渠配套工程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暗涵.....每项工程都非常艰巨。凿通大岭隧洞异常艰难,面对隧洞开凿面临的出料、通风、水淹、塌方、冒顶等诸多技术难题,指挥部领导与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多次论证,确定从地面下挖14条导洞的施工方案,解决出料和通风问题。在隧洞开凿中,工作人员不顾滴水淋漓、先掘进,后扩洞,再成型,苦干加巧干,终于打通了隧洞。渡槽飞架南北,如巨龙腾飞,又如彩虹落地,眼观四路风云、八方山水,万亩稻田绿波翻滚。

经过6年4个月的艰苦奋战,67.5公里长的主干渠宛若长龙,蜿蜒南下,61公里长的8条分干渠,1123条支斗渠,纵横交织,星罗棋布,辐射四面八方。“昔日空望水流去,今日牵龙走山间”,被人们誉为“银河下凡”,称之为“社会主义幸福渠”。这是卢龙水利史上的奇迹,更是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

三、众志成城牵旱海游龙

引青渠设计引水流量10m³/s,设计灌溉面积16万亩,至1985年实际灌溉8万多亩。但工程配套仍不全,尚有4条主要分干渠未施工。

1989年秦皇岛遇到35年来罕见伏旱,据市水管部门预测,所有水源加在一起,市内用水只能延续到来年春天。在这危急关头卢龙县的引青渠工程显示了巨大威力,有效地解决了秦皇岛市区断水的燃眉之急。为长远解决市区供水问题,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建引青济秦工程。四条分干渠也被纳入“引青济秦总体工程工作计划,统一施工。

1989年冬,县委书记张树仁、县长何进先,在主持制定振兴卢龙经济的宏观发展战略规划时,审时度势,决定紧紧抓住秦皇岛市修建引青济秦工程的机遇,继续接力治水,领导全县人民完成引青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经过二年多的组织施工,在保质保量完成引青济秦西线工程的同时,先后建成了四百户、燕河营、花台、陈官屯4条分干渠,并翻建、维修了原来的主干渠部分工程及8条分干渠、大量支、斗渠配套工程。受益面由原来的17个乡镇,扩大到全县25个乡(镇)。灌溉控制灌溉面积由16万亩扩大到3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1万亩,为基本实现全县水利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当初还有人怀疑,四条分干渠是硬骨头工程,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依靠农民落后的生产手段能不能承担下来?实践证明,农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开挖明渠,没有作业机器,面对坚硬的土石,硬是一镐一镐啃下来,又一锹一锹倒上去!10米20米高的大渠,全凭人工一锹一锹往上倒。一锹土石,从渠底到渠外,最深的地段要经过十八个台阶。就是靠这种“人梯”精神,困难被踩在脚下,希望在人们手中诞生。开凿隧洞,仅靠一锤一钎,地下清一色的花岗岩,开凿掘进异常艰难。隧洞狭窄,抡不开大锤,就用手锤、铁镏子一点一点地凿,有的弓腰曲背,有的蹲坐在潮湿的地面上,有的像修汽车那样卧身仰面抡锤打眼掘进,每一块岩石都被他们的大手捂热,每条石缝都被他们的汗水浸满!

正在施工的魏家沟5号隧洞发生大塌方,李黑石村李卫永等4名民工被压在洞里!魏家沟百余名群众闻讯急忙赶来救援,大家用锹头挖,用手扒,救出了被堵在隧洞里的三位民工兄弟。在抢挖被埋在一米多深土石下面的青年农民李卫永时,坑壁又连续几次塌方,抢险人员随时都有一起被压死的危险。20多人组成两道人墙,硬是用血肉之躯档住滑落的土石,保护抢险人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抢险,李卫永终于得救了!应各庄乡沙河村村民孙守新、王玉有,有凿洞一技之长。他们平时跑买卖,每月收入上千元,两人放弃赚钱的机会,带班开凿隧洞。当隧洞随时有塌方冒顶危险时,家属来工地劝他们回家,他们说:“有了危险咱脱开,让谁去冒险”!应各庄乡红花峪是非受益村,在完成自己工程任务后,还主动帮助兄弟村施工,拿出70亩河滩好地供堆砂备料,为兄弟村施工提供了方便,不讲任何报酬和条件。上应各庄村年过半百的复员军人李建忠,左小腿截肢四分之三,后又做过胃切除手术,主动向党支部请战,带领两个女儿和16名妇女,承担29米长、5米深的渠段。在挖渠中,他在残腿上绑上1尺多长的木棍,代足蹬锨,小腿磨肿了用胸顶锨。刘田各庄镇女青年刘静华,是下应各庄青年张四旺的未婚妻,俩人原定11月初结婚。分干渠开工后,他俩推迟了婚期。刘静华主动来到未过门的“家”修建大渠。刘田各庄镇北山村80多岁高龄的老党员高荣,得知从自家门前挖大渠的消息,特意买来一把新锹。他说,要把修渠用过的锹留给子孙……

群众的奉献精神从何而来?各级干部做出了表率!1990年5月,县人大换届选举,县长何进先做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利用会议休息时间返回工地继续指挥施工。在工地接连发生塌方的危急时刻,张树仁、何进先、董荫乔、王文兴、周兴礼等县领导,冒着生命危险,钻进隧洞同技术人员研究救援方案,参加抢险战斗。周兴礼把北京老家发来的“母亲病危”的加急电报装进衣兜,没有离开抢险现场一步。没过几天,母亲病故,没能见上诀别的一面,留下终生遗憾!工程指挥们昼夜指挥抢险,累得疲惫不堪。大胆果断、处险不惊的何县长,在险情排除后竟然坐在一根木棍上,耷拉下了脑袋,在旁的群众悄悄地说:“别打扰何县长, 难得让他眯上一眼!县水利局局长王彦秀带领水利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在漫天飞雪中紧张工作,7天行程58公里,完成勘测任务。工程开工后,他每天都要在29公里的工地上转个来回。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发生险情,他就战斗在哪里。县水利局50岁的水利工程师袁克斌在工地上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一渠百库”功成伟业、泽被后世,这项水利工程用一面面渠墙、一座座塘坝、一架架渡槽讲述了水利老前辈的担当和奉献。就是靠着这种“吃苦、务实、团结、奉献”的卢龙精神,才使巍峨的群山乖乖地给渠水让了路。1990年6月29日,中共秦皇岛市委做出“向四百户分干渠建设者学习”的决定,时任市委书记顾二熊发表《大力弘扬吃苦务实团结奉献精神》的文章,称赞“四百户分干是我市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河北省委副书记李炳良在视察中,赞扬卢龙修建4条分干渠为“旱海游龙”。1989年至1991年,省、市政府先后授予卢龙“水利先进县”称号。1991年6月25日,国家水利部长杨振怀来县视察,题诗:“卢龙不平凡,水利冀东先,引来青龙水,幸福千万年”。1992年1月,国家水利部授予卢龙“全国水利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四、再写辉煌,绣银龙盛装

改革开放以来,新时代卢龙人坚持“一张蓝图,几任目标、接力治水、兴县富民”的信念,他们接过了老一辈的接力棒,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坚定决心,续写了卢龙水利建设的新篇章。

由于“一渠百库”骨干工程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受制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工程建设标准较低,工程还不完善,渠系配套不健全,加之年代久远,工程老化,跑渗滴漏严重,大大降低了工程渡汛的安全性和水资源利用率。为了让这千辛万苦建设的工程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益,有必要对原有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对引青渠进行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新时代水利人又掀起了“银龙盛装”第四次水利建设高潮。

卢龙县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工程投资力度这一契机,捕捉信息,做好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资金近2亿元,完成水库除险加固80余座,确保了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5年河北省水利厅对卢龙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给予通报表扬。

1999年,邀请河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做了《引青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总体规划》并在国家水利部立项。1999年底,引青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正式全面展开。至2018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22389万元,先后实施了试点项目工程、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工程、田间改造工程、高效节水和水源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表水节水灌溉项目、卢龙县柳河山谷水系工程及河道美化工程、实施生态补水工程等多个项目。实现年节水2000万立方米,沿渠减少灾害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12万亩,改善扩大灌溉面积4.5万亩,实现了亩增产粮食200公斤的目标任务。成功探索出适宜卢龙地形地貌的多种节水灌溉模式:在平原区发展网格式管灌和喷灌;在山区发展管池并用,分层用水,实现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在百库下游巧用势能布设管道,发展自压式灌溉;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79.6%,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在全省率先运行了县级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通过掌上EIDS系统,对渠道的防汛、调水、工程、雨情等情况实现实时监控和处理,渠道水的利用系数由原来的不足0.32提高到0.45,年减少输水损失1400多万立方米。积极探索用水管理改革,推进水资源费改税,建立了“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节奖超罚”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用水指标体系。

“一渠百库”工程建设,对促进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卢龙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意义。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授予卢龙县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卢龙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海河杯”竞赛先进县荣誉称号。

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千方百计才结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成果。一渠百库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卢龙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生存(靠天吃饭),而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了新的生活!

90年代以来,围绕节水保水、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科学发展,节水改造工程,加快水利改革,促进水利事业的大发展,带来了农业的连年丰收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甘薯、酒葡萄、畜牧养殖成为卢龙农业的三大主导产业,蔬菜、干鲜果品、杂果等新型产业也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甘薯产业和酒葡萄产业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中国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并纳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 已经全面实现水利化的卢龙,倍加珍惜全县人民用血汗和生命换来的水利建设成果,把水利建设的重点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探索科技兴水、节约用水、高效用水之路,续写接力治水的新篇章。

五、铸就精神,追梦新征程

六十年来的接力治水,在卢龙大地上不仅留下了“一渠百库”星罗棋布的水利工程,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建设篇章,更铸就了催人奋进的“吃苦、务实、团结、奉献”的“一渠百库”精神!这既是卢龙人民对昨天的总结与传承,也是对今天的鞭策和对明天的引领,它将永远流淌在卢龙人民的血脉里,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成为卢龙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同志提出“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借此来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03次提到人民,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卢龙六十年接力治水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环境,不同经济基础和不同技术条件下,党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创建的有形浩大、弥足珍贵、改天换地的的优质工程。正是靠党的坚强领导,靠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卢龙县的水利事业不因不同的政治背景而改变接力治水思路,不因领导班子成员的调整而间断治水进程,不因不同的经济基础条件而动摇决心,不因不同的技术水平而减小治水力度。此精神内涵丰富深邃,影响深远,是卢龙水利人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这种精神已成为卢龙人民心中的丰碑,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精神动力。

新世纪是百舸争流的世纪,更是宏图大展的世纪。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伟大人民建设伟大工程,无数的党员干部心系百姓,所思所想的是卢龙的命运和前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宝贵青春,甚至生命谱写了一首首激情澎湃的壮丽诗篇。他们与时间赛跑,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明城脚下不夜天,壮士锁龙十里滩”赶工度汛;他们与困难赛跑,悬空抹面,“虎口拔牙巧施工”,每座水利建筑无不折射出智慧的光芒。他们为新时代水利人注入精神力量,成为我们永远的榜样,我们要继往开来接过前辈治水接力棒,在他们精神旗帜指引下,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水利队伍,为卢龙的水利事业增光添彩,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引领这片英雄的土地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心戮力六十年 孤竹旱海赛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