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勃利陶瓷厂的故事

            作者  许长贵

      关于陶瓷的故事我知道的并不多,我一生喜欢喝酒,究竟是先有酒,还是后有陶,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陶器就装不了酒,可见陶瓷的源远流长。

      勃利陶瓷文化产业园的前身就是1959年由王福海、王衍堂等几名山东人所建的瓦盆窑,后来变成县陶瓷厂。我是1976年由县劳动科分配进厂当工人。当时工人共150名,厂长赵昌林是个退伍军官,山东人。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们上班每天听红歌,学小靳庄,搞理论宣讲,开会,看各车间的文艺节目表演。下班后还要进行两小时的义务劳动,因为我年令较小,累地直发蒙。当时厂隧道窑刚刚建成,为了树立典型人物,弘扬劳动模范,当时任厂副书记的铁姑娘吴桂荣等人来到烧成车间拍照扛大缸,只见俩工人把大缸架到矮小瘦弱的铁姑娘身上,只见她的腿已经发抖,没等拍照完大缸掉下来了,把我笑的肚子疼。但这样的劳模铁姑娘还是登上省市县的报纸。正所谓:陶瓷之花铁姑娘,弱身为厂扛大缸。一双玉臂擎天日,革命理想放光芒。

      当时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响彻整个厂区。主要产品有民用缸,瓷管,小坛花盆等。产品质量都很好,我记得有一次大缸烧成欠火,发白又出现陶裂,厂长赵昌林,外号赵山东子发火了,把粉粹、制缸、烧成等等车间主任都骂了。会后又让大家排队到操场跑步,几圈不停。烧成车间主任张东来,岁数大个子较高,光头、白脸特长,只见他累得四肢无力,双眸无光,身不由己瘫座在地上。为了产品质量,厂长把部队作风都用上了,看在眼里,至今笑而难忘。

      当时陶瓷厂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各有千秋。隧道的余热利用就是由当年的工人刘喜春(现任勃利县社保局局长)和技术员颜俊石研发设计利用的。现在有很多当年的工人流落在外地,都成为当地的栋梁之材,比如天津的马尚,北京画家张成,海南的韩淑珍,常务县长廖太等等都是我们勃利陶瓷厂的人。

      1994年经过几代勃陶人辛勤劳作和努力老厂转为股份制了。后《勃陶文化产业园》董事长由70年代勃陶能人时任厂长安树友重掌帅印,带领新班子和技术人员向黑陶艺术研发传承进军。

      龙江瑰宝,端庄秀美,瓷腻润泽,陶出荟萃。近些年来勃利黑陶为国家的非遗技艺传承活动做出了卓越贡献,也得到国家、省、市、县、及文联文化旅游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奖励和帮助。这正是:匠心存陶韵,妙手续瓷风。中华添国粹,代代应传承。日用品乾坤,百炼色出众。奢华尽显美,勃陶艺永恒!

        我虽然在老陶瓷厂只干了一年零一个月就转走了,但勃陶人和当年的事我记忆犹新没齿难忘。今天我应产业园安总的邀请,来到园区参观,一入眼帘,各各展区目不暇接,浓厚的文化基因教育体验区,孩子们的作品让我看得眼花缭乱,震憾不已。黑陶展区雕刻精致,光彩夺目,绚丽多姿,是淬炼的陶艺明珠。九个不同展区各有特色,也章显了新一代黑陶文化产业园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黑陶是勃利的名片,黑陶是我县的骄傲,黑陶是“土与火”艺术结晶。黑陶是艺术发挥,匠心独创。黑陶艺术多彩多姿,构思多样。黑陶喜传承,产业普华章。研制提水平,工艺美名杨。产业园因陶而立,缘瓷而兴。思进取而得天时,占地利拼搏图强。汇英才而求发展,随改革再铸辉煌!今赋拙文故事,愿《勃陶文化产业园》如大船挂云帆破巨浪直济沧海也!

                        2021.10.13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经历的勃利陶瓷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