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言菊语】看于老师教《惊弓之鸟》朗读教学(课例研讨)

问题:

本节课是如何通过“重感悟”进行朗读指导的?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收获?

      第一节课于老师重点多种多样的识字教学,第二课时则是对课文的朗读理解。

      上课伊始,于老师看门见山,有读书要做到有感情,引出学会“过电影”,也就是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接着进行了一个小小练习,“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节的第一、二句,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学生回答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于老师引导学生练习读出悲惨。当该生读出悲惨感情后,于老师又引导全班学生像该生读的那样读。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兵教兵的过程,也是点面结合法的运用。 学生朗读兴趣十分浓厚。这有点像写文章,开头定下感情基调。

      接着于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读第五小节。于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问了几个问题:请大家读读第五节,说说你脑子里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吗?响得很吗?于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进入作者描述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再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就水到渠成。当学生读的不太好时,于老师给予及时提示:读这一节速度要稍快,紧张一点,“蹦”和两个“直”要强调。然后师做了示范,生练习后读得很有感情。

      对于分角色朗读,于老师是这么做的:同学们,读对话比较难,大家把书放下,看老师读2――4节。注意老师读魏王和更羸对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有什么不同,并想想为什么不同。当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因为人物身份不同,读魏王的话,要皱着眉头,不相信语气,读更羸的话时面带微笑,态度认真。然后指导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课文。这是这一课的难点,于老师抓住难点,进行突破,并且做到有的放矢,并不是平均用力,这给我很大启发。我们在分角色朗读指导时,没有让学生先观察、感悟,后朗读。而是直接分角色朗读,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流于形式,孩子们没有真正体会出感情来。

    有了之前的朗读指导,对6――9节的处理,于老师是让学生自己找出每一节应该以什么样的的表情和语气读,并让生自我练习读。

    学生展示读时,于老师开展了比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这是因为于老师抓住了小学生喜欢比试的心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于老师总结评价两个参加比赛学生读的情况,并让全班学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读一遍。到此应该说这个环节结束了,但于老师并没有停留至此,而是让学生尝试背下来,并添加上动作。注意表情、语气,加上动作表演读,于老师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另一方面在读的过程中,自然归纳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于这样的设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张田若研究员这样评价的:水到渠成。这实际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但教师揭示得巧妙,不露痕迹。巧,就是艺术。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啊!

    对于课后题的处理,于老师的方法也值得学习。师:更羸为什么一见这只大雁飞的慢,就知道她是受过箭伤的。其他人也看见了,为什么不知道?只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动脑子吗?于老师的这个问题提的好,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更羸是一个知识多,经验丰富,能力强,聪明的人。

    对于题目“惊弓之鸟”理解,于老师出示了一篇短文,并指名生读,生通过阅读,知道了它的意思是,比喻受到惊吓,一有动静就害怕的人。这样的处理,比教师直接说出成语意思,留的印象更深。

  造句教学,于老师设计也可谓是独具匠心,他先示范,“小朋友我说一句话的开头,看谁能接着说往下说,并用上“悲惨”一词。――猎狗的腿断了,夜里……当学生会根据声音来形容“悲惨”时,于老师又引导学生,理解它另外的意思。他先出示了一个句子“杨白劳被地主毒打了一顿悲惨的死去了”学生明白这是写样子悲惨。接着,于老师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根据语境进行训练。

    于老师通过朗读重视学生感悟,整个过程,根据难易程度不同,层层递进,有帮有扶,有示范,有指导,整节课,老师像导演一样,引领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文本,重感悟,重迁移,重情趣。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亮点频频,精彩不断。让人回味无穷!

你可能感兴趣的:(【菊言菊语】看于老师教《惊弓之鸟》朗读教学(课例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