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山上大铁环来历之迷!

如果有一张博山的军用地图,看看等高线便会发现,博山的地形像极了一口尖底的大锅。那锅底就在现在的万杰俱乐部门前。那是范河与孝妇河的交汇处。而东边的北岭,秋谷岭,南边的峨嵋山,团山,西边的南高台(博山公园),双山,北面的白虎山,青龙山就是这口大锅的锅沿了。而在考院小学那里,从北岭伸过来一个拖脚,就象是锅沿上挂了一个勺头,孤零零地悬在那里,这就是所谓的大水台。顾名思义,站在这个高台之上,可以看到博山发大水时的样子。

图片发自App

在过去很久远的年月,博山这地方是很容易发水的。一发水就不会小,迫使孝妇河象一条游龙左摇右摆,总也固定不下来,这也是长期以来,孝妇河上难以建桥的原因。

博山山上大铁环来历之迷!

图片发自App

古老的博山

有时全城都淹了,一片汪洋中,唯有两个地方安然无恙:一个是河西的南高台地(博山公园),另一个是河东大水台。大水台名称的由来,就是全博山被水淹没后,站在这高台上,可以观看大水其势汹汹的样子。这两个地方不被水淹,并非水怪龙王使然,只是这两个地方的高差优于別处而已。

其实,在宋代之前,博山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个铁锅形的地方太容易发水了。那时青龙山和白虎山毗连处的地势比此前的孝妇河河床还高。所以稍一下雨,孝妇河便聚水成湖。紧接着便是水漫山城。每次发水,总会有许多人家破人亡,到处是无家可归的人。据说博山历史上曾被水毁过三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宋代。

博山山上大铁环来历之迷!

图片发自App

解放前红门

有一年大水。整个博山地区一片汪洋。在这广阔的水面上,到处漂着房梁檩椽,箱柜桌椅,还有许多猪牛狗羊甚至人的尸体,那场面真可谓惨不忍睹。

然而博山人是坚强的,在多次毁灭性打击之后,他们掩埋了亲人的尸体,擦干了眼泪,重新站立了起来,重建家园。为防如此惨剧再次发生,在雨季来临之前人们提前备下大量木料,船只。并冶炼大形铁环固定于四面山上,以便遇水逃生时好顺利登岸。

到了唐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国内的道儒各教也争相发展起来。高宗李治时期,在博山便有一大批庙宇道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如龙泉寺,炉神庙,报恩寺,火神庙,龙王庙等。其中大水台的三官庙更是值得记下一笔的。

此三官庙并非临南关街而建,而是距南关街还有一段距离,大约在现在的考院小学附近。因为在建庙之初,考虑到祭典,和其它一些公用,在庙门外预留大片场地,筑起边墙,这就是所谓大水台。这实际上是一个小型广场。可容纳上百人在此祭祀丶庆典等活动。并竖高大旗杆,挂有纱灯。若求天神,就挂红灯,若求地神就挂白灯,求水神就挂黄灯。后来这功能又有发展:每年雨季,有专职观水人员,于台上观察水势,只要看见孝妇河水漫上西圩墙,立刻拉起黄灯,通知居民准备,出北门、上吊桥过范河,在北岭山下备有木伐、船只,可以安然逃离。

所谓三官庙,供奉的是何人呢?即天官,地官,水官。此三位"官”分别掌管着天堂、地狱和水府三界。据道教释义:天官为尧皇,地官为舜帝;水官为禹王。为这三位神灵建庙供奉,是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此三官庙中拜过,三官都在,对人世,亡灵均可保佑超度,用句时髦的话说,那叫一站式服务。

初期,当皇上发出圣旨,要求建寺立庙时,博山地方官们(当时博山属县制镇,就是名义上只是个集镇,而县衙的办事机构它都有,只不过另有叫法说词不同而已),积极推动募资。百姓们因长期遭受水患之苦,自然乐意皆涌跃参于,很快募齐资金,不多时一座巍峨庙宇便在大水台落成了。

博山山上大铁环来历之迷!

图片发自App

三官庙

三节五令城内居民总有人来参拜祭祀。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醮祭会。当时醮祭会司礼中有一赵姓私塾先生,在百姓中威望很高。一天他对百姓说:“禹王托梦给我,要想永世不再发水,必须斩断龙虎连须”。他解释说:龙的须和虎的须缠在一起了,挣不开就发威,就发水呀。这龙虎连须就是青龙山、白虎山靠得太近了。这一年赵先生带领乡党居民大战一冬春,终于在两山之间挖了一道深沟,“截断了龙虎连须”,从此,孝妇河水得以有效宣泄,再也没有发生过大水漫城的事。人们更加信服禹王爷,对三官庙的祭典更加隆重了。其实,这其中的奥秘,只有赵先生心里明白了。乡亲们一个冬春的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终于打通水道,使博山免被水患所欺。

博山山上大铁环来历之迷!

图片发自App

火车站大铁桥

当水道打通之后,赵先生们根据众人提议,决定在工地边上建一座庙,立一方碑,以纪念这次掘沟浚河的壮举,二为请河神长驻于此以佑百姓安康。于是孝妇河上河神庙在众人热烈期盼中动工开建。

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它绝不同于其它庙宇的筑造。这河神庙,基座,庙墙皆为大块青石料材砌筑。其基座阔三丈有六,庙堂进不丈八。只所以如此,旨在为防止遇到大洪水时,可立于激流而不损。而这些巨型石材,并非当地所有,需从凤岭以南的青石山开凿运来。

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附近乡民在日常总能听到不断的劳动号子:嗨哟,嗨哟一一在这嗨哟声里人们看到河滩上,一个四四方方的坚固平台破土而出。又过一段时间,全石结构的庙墙竖立起来了。以后的工程进展神速起来,这个超大单间庙堂不几天就横檩竖椽上瓦压脊顺利完功。

博山山上大铁环来历之迷!

图片发自App

孝妇河

河神庙刚落成时,四周百姓纷纷前来观看。人们走在宽阔的平台上,围着庙墙查看着抚摸着,嘴里发出啧啧赞叹。为庆祝河神庙落成,在这河滩上连唱三天大戏。一时间广大民众欢声雷动好不热闹!

要说当时博山的庙已经很多,大多供奉的都是神化的人。如三官庙供着尧舜禹,报恩寺供着关圣爷。这河神庙供的是谁呢?真不知道人们从哪个神列仙班中查得河神为大(dai)王,就是一条小蛇。有人说它是龙王三太子,有人说它是龙王外甥,反正与龙王沾亲带故也算是个龙种吧。

河神庙建成后,接着就是祭祀大典一一请大(dai)王。这次大王是真的,不过仪式完成后又放了。但在其神位上,塑有它老人家塑像一一一条黄灿灿的大长虫。以后每年都要举行这样的祭祀活动。有时也唱戏,很热闹的。

这座河神庙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其遣址就在柳杭桥北侧东边墙下。据老人们讲,庙是五八年拆的,为了砌孝妇河的边墙。虽然没有了河神庙,因为砌高了河道边墙,河水倒也没漫过滩。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山山上大铁环来历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