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古代人的爱好竟然是种树……

植树绿化是当今环保工作重要的一环。其实,不光现代人,古人也留下了许多关于种树的故事和趣谈。比如说皇帝会给不好好植树的人定罪,将军会把不爱护树木的官兵赐死,官员会经常带着百姓去植树,文人则把植树的成果作成大量诗篇影响后人......现在就来看看,这些花样的植树知识都有哪些吧~

植树皇帝

早在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掌权者就非常重视植树。据记载,西周皇帝为了推行全民植树,当时的朝廷特别设立了“林衡”和“山虞”等官职,对植树造林进行全方位监管。同时,为了让政策更好地贯彻下去,对消极抵抗的不植树者,制定了严重的惩罚措施:不种树的,死后不能用树木做棺材!于是百姓不得不乖乖种树去了。

一向重视农业生产的汉文帝、汉景帝父子对种树这事当然也不含糊,他俩曾九次颁布劝民植树之诏:“多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虽然听起来种树只是为了从大自然获取生活物资(食物和衣服),但换一个角度想,这何尝不失为统治者劝民植树的机智之道。

植树官员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贬任柳州刺史时,一上任就“手植黄柑二百株”。他本人痴爱柳树,号召百姓在种好庄稼的同时,还带领百姓在柳江西岸大面积种植柳树。当他离任时, 柳州已到处是一片郁郁葱葱,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含有很多“柳”字的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说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诗的后两句说明柳宗元植柳不仅是出于热爱,也是为了惠福当地的百姓。

植树武将

一代爱国名将冯玉祥不仅喜欢种树,还以军令保护树木。他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状: “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驻兵北京期间,冯玉祥亲率官兵四处植树,因此得了 “植树将军” 的美称。驻兵徐州时,冯玉祥作了一首护林诗来警告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如此真性情的诗句,可见“植树将军”爱树、护树的热情。

植树文人

中国古代文人也大力提倡种植树木,不仅仅由于自然景物常常是他们描写的对象,更是因为他们大多有着博大的情怀——既关心江山社稷,又关注民生疾苦;不仅追求文化素养,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很多地方做过官,每到一处,他都要栽花种树,并留下诗篇。谪居忠州刺史时,他带领百姓在城内种了很多花木果树。“江州司马日,忠州刺史时。栽松遍后院,种柳荫前墀。”一首《春葺新居》描述了他在不同地任职时的植树经历,可见他对植树乐在其中。

植树在唐代蔚然成风,诗人多爱植树,多植柳树,并且还运用笔墨把植树的成果描绘出来。我们能从李白的“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光好,绝胜烟柳满皇都”、王之涣的“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韦应物的“聊将休假日,种柳西涧滨”等等名句中,领略到当时植树之广泛,让人赞叹不已啊!

这么大种树热情到底从哪儿来?

古人为啥这么爱种树?种树的好处真的有这么多吗?如果说今人种树主要目的是为了今后的生存环境,那么,古人的生态意识也这么强吗?其实,古人种树主要有这几种原因。

1古人确实有很先进的生态理念

世界上最早的生态理念,便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来的。他在《荀子·王制》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意思是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荀子将之称为“圣王之制也”。这种思想,与鸟兽生长繁育季节不进行狩猎是共通的,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可持续发展观。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作为生态建设重要内容的植树造林,在古代也成为许多帝王和名人志士所崇尚的事情。

2官方一直在倡导

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就是植树造林的身体力行者。传说黄帝战胜蚩尤,定居在桥山,因臣民伐树造屋,树林几乎被砍光,遇暴雨山洪致房屋损毁。黄帝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纷纷栽树种草,几年后,林草茂密,风调雨顺。黄帝手植柏树称也被后人称为祖树。

到西周时,官方特设山虞、林衡之职管理山林,并规定孟春之月和季夏之月“禁止伐木”,同时宣布“不种者,无椁”(即不种树者死后不给棺材),以调动民间植树的积极性。

北魏孝文帝时。推行植树与田法相结合的经济制度,把种树提高到和粮食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

明太祖朱元璋对植树造林也特别重视,曾多次颁旨要求军民植树。他登基之初就下诏各地:“令天下广植。凡民户有田者,须种桑麻,栗枣各二百株。”

3树木总能发挥神奇的功用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就是用成排的树来区分道路。当时官方规定,凡有道路的地方都要植树。《诗经·小雅》中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为我们描绘出两千年前的画面:一条条道路平坦笔直,路两旁的行道树整整齐齐。

这些人工种植的树木,成为路与非路界限,还能帮助保持水土、美化环境,为行人遮蔽阳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在全国修路,以“驰道于天下”。全国各地车马大道,均“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人工种植的树,还可以成为道路里程的标志。

最神奇的是,《国语》中,还记载了树木的这样一个作用,就是预测国运。公元前601年前后,单襄公受周定王委派,向东出使陈国。当他来到这里时,看到陈国不遵周制,“道无列树”,路边杂草丛生,遂预言此国必亡。果然,两年后陈灵公因在谈笑中侮辱夏姬之子夏征舒,被夏征舒射死了。

树,不仅为我们遮阳挡雨,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在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树靡阴,独木不林”“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这些经典的古语、俗语,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通过植树这一行为总结出来的智慧。作为世界上“最能种”的民族,我们可以说是把种树的技能发挥到了极致。树,为我们供给生命的所需,也丰富着我们的心灵家园,更是中国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们知道吗?古代人的爱好竟然是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