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家乡平原县历史文化古迹(四)--塚墓

寻觅家乡平原县历史文化古迹(四)--塚墓

本人:南雁北望,古诗文爱好者,家乡文化的整理者,乡土文化的传播者 。以清代乾隆版《重修平原县志》以及万历版《恩县志》为基础选材,保留原文风貌,只做标注,以及配置重要.文献解惑。

塚墓,现在人眼中认知与古人不同,最典型一句“九原可作,吾谁与归”。现存许多文史资料多来源于墓志铭,就是现代考古工作也是把墓志铭做重点研究对象。

塚墓(漏泽园附)

墟墓之间,过者生哀,况贤达遗垄乎!九原如可作也,吾谁与归?盖徘徊凭吊、不胜景行之思焉。昔所以禁樵採也,漏泽园即古掩骼埋胔之政,例得附书。

(备注:出自《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非也,吾谁与归!’。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四:“九原可作吾谁与, 师友瑯琊邴曼容。”;漏泽园,.古时官设的丛葬地,凡无主尸骨及家贫无葬地者,由官家丛葬,称其地为"漏泽园"。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不是有遗漏之义也。明初,令民间立义冢。天顺四年,令郡县皆置漏泽园)

汉樊将军墓,南门外以东壕畔有大塚,相传为舞阳侯樊哙墓。明知县李嘉瑞立碑;清朝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邑乡绅朱泗滨重立。按《河南省志》樊哙墓在舞阳县北二十四里,哙封舞阳侯因葬此,且有樊哙城址在县西北,哙宅即在城侧,有垣基,广百步而宽與记。又载哙墓在徐州城北。大抵声名显赫者,墓田、故宅以及游寓之区,后世往往依托传会,互见于《志籍》。若樊将军墓之在平原,亦沿流传之旧者欤。

魏管少府辂墓,《魏志》平原有管辂墓,在城北十里许。按今县西南商家庙之南,周家寨西。相传管辂冢在焉,俗呼“神仙墓”,其南有管辂庄,墓南距张官店即平原故城恰十里许,与《魏志》合。康熙间墓陷为田,庄亦废。自《陵县志》误收之;《省志》《府志》遂沿其讹。而《省志》又引《元魏.地形志》云:管公明冢在廪邱县今郓城县也;殆与《河南通志》谓“辂墓在怀庆府城东北”。均属传疑矣。(备注: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今山东省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年(256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 北宋时,获封平原县子,世称"管平原"。今周家寨西有重修的墓地与庙。)

青陵冢,在县南十二里,不知何代王公葬地,今上有龙王庙。(备注:冢上有龙王庙三间。四郊民众大旱祀雨于此,解放后都撤除,改用小学校。今早废弃)

河伯冢,相传在古县西杜林,详见维掂(备注:应是西汉古平原故城西边靠近黄河的平原津处修的河伯冢,有保佑渡河平安。在晋代的《搜神记》记载说:河伯原名冯夷,过黄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宋  刘太守奉伯墓,在城北三里劉玉池庄西,其旁邱冢垒茔,诸刘之墓皆在,然自奉伯墓外,其后裔不能指名别职矣。(备注:《魏书·刘休宾传》有记载:刘休宾,字处干,本来是平原人。祖父刘昶,随从慕容德渡过黄河,家居于北海的都昌县。父亲刘奉伯,刘裕时任北海太守)

明  王参政坦墓,在城东南王大人庄东南半里许。(备注:王坦,成化五年即1469年己丑科进士,礼科给事中、历刑科都给事中、扬州知府、参政从三品,有传记)

姚布政文渊墓,在小北关,其西为宋宫保祖茔。按姚宋两茔之间有墓焉,相传为马知县墓,马系邑人,远上年代无考,今其地属宋氏,惟原少增黄土俾培堪常存盛德事也。(备注:姚文渊,弘治九年即1496年丙辰科进士,任汤阴县知县、户部都事中、汝宁知府调开封知府、升甘肃兵备副使,升参政、按察布政使,至右布政使从二品,俱陕西有传)

任侍郎士凭墓,在城西北里许,有隆庆五年(1571)赠祭碑。(备注:任士凭: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科举,嘉靖二十六年即1547年丁未科进士,任礼部主事,官至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巡抚江西,予告归,起南刑部右侍郎正三品,有传记)

张都宪蕙墓,在城西北曲陆店东南里许。(备注:张蕙,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举,二十九年即1550年庚戌科进士,刑部主事、升郎中,官至督察院右佥都御史(正二品)巡抚宁夏,有传记,他为《平原县志》首创撰述者。)

商佥事诰墓,在南门观音桥南以西,有碑丛子四人同立,乾隆元年(1736)邑人董元庆增土修筑。(备注:嘉靖二十二年癸卯科举,嘉靖三十五年即1556年丙辰科进士,任肥乡知县、升兵部主事,守山海关有功晋员外郎、升蓟州兵备道佥事正五品,有传,)

毛副使自道墓,在西关外毛庄北。(备注:毛自道,嘉靖二十八年己酉科举,二十九年即1550年庚戌科进士户部主事,历升郎中、平阳府、湖广副使副使正四品)

赵廉使焞墓,在城北八里蔡庄南曾孙训导璋附。(备注:赵焞,嘉靖乙丑科进士,长垣知县,行取河南道御史,官至福建参政加按察使衔,致仕,有传记)

宋宫保仕墓,在城东二里杨家庄东,有万历四十七年(即1619)赠祭碑。(备注:宋仕,隆庆五年即1571年辛未科进士,衡水知县调遵化,官至升南大理寺卿,以疾归。起南刑部右侍郎,晋右都御史正二品。卒,官赠祭葬、赠太子少保从一品,有传记。)

张郎中敬墓,在城东北五里屯东,孙知县德贲附。(备注:隆庆丁卯科举第七名,罗山县知县,历升刑部郎中)

霍御史従教墓,在城南里许,东有三古冢。(备注:万历八年即1580庚辰科进士,邯郸知县補获鹿县,调大同行取江西道御史,有传)

高知县知止墓,在城北二里许,李家庄东。(备注:万历十一年即1583年癸未科进士,山西曲阳知县,補大名县,调长垣县,有传记,编撰第一版《平原县志》)

杨给事云鸿墓,入禹城籍改名:杨士鸿,在县东水务村西南半里沙河北岸。(备注:万历十七年己丑科进士,密云知县行取刑科给事中,補吏科)

张布政国柱墓,在城东北八里庄前,子主事完臣,孙中书拭附(备注: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进士,临颍知县调魏县,厉升礼部郎,嘉湖道副使、四川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谪归,起凤翔道,有传)。

赠副使董应魁墓,在城西北董路口村后,子赠左都御史遇春附。(备注:因孙董振秀升任兵备道副使加正三品服俸)

张御史聚秀墓,在县东五里屯东里许,子参军弦附。(备注:天启五年即1625年乙丑科进士,安阳知县调永宁,行取云南道御史。)

孙知县似古墓,在县城西北三里陈家庄东(备注: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曲沃知县未任)。

任贞女墓,在小北关正北护城堤内,知县黄怀祖重立碑详烈女。

清  董副使振秀墓,在县城西北二十五里梅家口村后,正北二里,子赠左都御史允贞附(备注:董振秀为贡生,明末有守城功,逐步升迁至浙江按察使,清朝任兵备道副使。)

赵知府重煦墓,在城西北三里。(备注:顺治元年即1644年选贡,新昌知县升庄浪府同知,历温州府知府。)

潘副使巨墓,在城南十五里潘家庙东(备注:万历壬子科举,辽州知州,升刑部郎中,清初奉招抚南直隶山东河南等处,升宁武兵备道佥事,历常镇兵备道副使。)

刘知县衍洙墓,在县东南三十里王仁宇家庄东,子教谕芬附。(备注:崇祯壬午科举人,清初任宁乡县知县)

任同知有刚墓,在毛副使自道墓西北半里许(备注:顺治年恩贡,任黄安知县,升太原府同知)。

赠郎中张永鏊墓,在城南四里郑家庄西。(备注:因子张自涵升刑部郎中时,赠郎中荣衔)

张副使自涵墓,在北关外玉皇庙后(备注:顺治己丑科进士,迁安知县,历升刑部郎中,宁武兵备道河南分守道,移贵州安平道副使)

董总宪讷墓,在城南十里墅,墓门悬圣祖仁皇帝御书:“眷念旧劳”四大字。(备注:董讷:康熙六年即1667年丁未科探花及第,礼部侍郎,乙丑会试总裁官,经筵讲官。历户部吏部侍郎、晋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总督两江。摘侍读学士,升内阁学士,转兵部侍郎,总督漕运,復入掌督察院事。罢官旋復左都御史,督修河工卒。赠祭葬追加二级,)

张指挥楙枚墓,在城东南三里官道东,子知府炯生附。(备注:康熙五年丙午科八名,贵县知县,调隆安知县,升西城兵马司指挥使)

董参议思凝墓,在县西南三十里郭北口村南里许,郭北口一名锅培口,昔人以锅培土筑堤故得名。(备注:董讷之子,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戊辰科进士,刑部主事改吏部历文选司郎中,湖广提学道佥事直隶口北道参议。)

姚知县一经墓,在县东北兴旺寺东南一里。(备注:康熙四十八年即1709年己丑科进士,大名知县。)

孝子朱士含墓,在城东北五里屯后

平原县知县郎天祯墓,在十里墅西、新鬲津河东岸,其西岸与董家林遥对,邑监生董元庆所捐地也,墓四附天祯子举人大乾,妻某氏冢。(备注:郎天祯,直隶昌平州人,监生,康熙四十八任即1709年五月任,被弹劾卒,葬于平原十里墅。)

古冢,《旧志》云:在城北里许,按平原古冢最多,相传有七十二冢,皆则汉以来王侯卿相之墓,此特其一耳。

漏泽园,在城南三義庙西,共地五亩,南北二十八步,环以周垣,有门扁有碑文,《旧志》云。今废徐详厉增下。

義冢,一在南门外白衣庵西,计地八亩。明万历中,邑人宋仕捐一,在南门外玉皇庙东。明末邑廪生张永鏊捐一,在城西北里许任家铺。清初节妇任刘氏捐一地,在东关外先农壇南、官道旁有石碣。康熙二十九年邑绅朱泗滨捐一,又明崇祯己卯郡廪生董奕秀捐董路口桥东地收座暴骸,呜呼!義冢。

 

 

原恩县部分

邱 

      古之贤士大夫,生则荣以旌闾之典,没则赐以表墓之文。国家崇德报功,所以风世而励俗也。昔贤往矣,而荒烟蔓草徒增凭吊之思,春露秋霜不废,馨香之祀,望松楸,其如故幸祭扫之,有人志其虚落垂不休焉。


三国   夏侯惇墓,墓在县西北杨诗庄南,俗呼为夏家坟,形似土阜。有周全庄耕田者陷入地内,见有棺石载云“夏侯惇墓”。(备注:无其他考证,只要恩城西夏寨村的由来故事来印证:说当年夏侯惇曾经在此安营扎寨,其夫人喜得子嗣,所以安顿下得“夏寨”)

唐  罗士信之墓,墓在旧治(今武城县城)东南十二里,罗士信,历城人,从秦王击刘黑闼,守洺水,城陷,不屈而死,移葬于此(准备:不可信,应是衣冠冢)。

宋  孟克从之墓,墓在在平乐乡德化里即四女寺,克从,字審言,甘陵东阳人。(备注:本鲁公族孟懿子之后,任博兴县尉。)

元   郭仲彬之墓,在(今武城)四女寺卫河东减水闸南。元至正间,为恩州达鲁花赤,有传。

明  郭麟之墓,在(今武城)四女寺卫河东减水闸南。(备注:郭麟考中永乐十二年(1414)举人,官 至浙江、陕西按察司佥事,称得上政声卓著。卒于陕西任所)

明  郭镗之墓,在(今武城)四女寺卫河东减水闸南。(备注:麟之长子,成化丙戌科(1466)进士,初授兵科给事中,改任通政司参议,又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后摘四川射洪知县,后迁升任云南按察司佥事,致仕。)

明  郭鈺之墓,在四女寺卫河东减水闸南。(备注:麟之次子,成化二十年丙午科(1484)进士,授刑部主事,但未上任,重修汉昭烈帝庙,中年而卒。)

明  石迁高之墓,在恩城西石庄西。(备注:嘉靖八年(1529)春己丑科进士,累迁都察院右副督察史,巡抚山西而卒,有传记,有诗文集。)

明  纪公巡之墓,在恩城东关东北。(备注:嘉靖庚戌科进士,官至至陕西按察使(正三品);调陕西固原兵备从四品致仕,有传。)

明  雷稽古之墓,在恩城西南雷家集北(今属夏津界),(备注:嘉靖三十八进士,平阳府推官升御史,官至应天府府丞正四品)。

明  郭桢之墓,在四女寺东南。镗之孙。(备注:嘉靖戊午科举人,授河南孟津县知县,调江西按察司知事,权代彭泽县知县,旋调四川珙县知县,有传。)

明  宋哲之墓,在恩城西南陈庄以南。(备注:洪武三十一年贡生,后任监察御史,调广西融知县,累至户部郎中,有传。)

左杰之墓,在恩城二里左庄。(备注:嘉靖八年春己丑科进士,九年任浙江余姚县知县,调上虞县知县(正七品)累至河南参政从三品,有传记,留有大量诗稿)。

明  刘镐之墓,在恩城西关西北,距城二里,贡生任浙江平阳县主簿。

明  刘鲁生之墓,恩城在西关西北。镐之子嘉靖丁未进士,授河南开封府知府。有传。

明  刘洛生之墓,在恩城西关西北。镐之子嘉靖戊戌科进士,授直隶六安州知州,调陕西耀州。

明  段锦之墓,在王打卦镇王打卦村南沙土岗。(备注:嘉靖丁未进士,授于壶关县知县、陕西道御史,谪深州判官,后升大名知县,累至升河南按察司佥事,至陕西布政司参议,有传记;解放后1956年“段家坟”被铲平。)

明  刘明偀之墓,在王打卦镇赵庄后。(备注:镐之曾孙,闽生之孙,崇祯十年进士,贵州道御史;清代官至淮徐兵备参议。)

明  董云之墓,在恩城西关北,距城一里。(备注:赠员外郎 ,因子乃南京刑部侍郎中郎董琦。)

明  张恒之墓,在恩城西南十八里康寺村南。(备注:成化九年,任工部文思院大使,墓前有碑,载勅命:授阶徵仕郎。)

明  丁 於浩之墓,在恩城镇洞子头村东。(备注:崇祯十五年岁贡,任河南开封府杞县知县。)

清  宋德馥之墓,在恩城西南陈庄南。中顺治戊子科亚魁,授泰江西和县知县,有传。

清  徐士颖墓,在恩县镇北站西。(备注:贡生,康熙时授刑部江南司主事,升刑部员外郎。)

清  朱玉林墓,墓在恩城西关南。(备注:嘉庆壬戌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广西昭平县知县,有传)。

清  郭种德墓,墓在四女寺东南。道光丁未科进士,授湖北嘉鱼县知县,祀乡贤祠。有传。

      人生百年孰不埋骨邱慌哉!古帝王于前代之陵墓,或置守冢之人,或申採樵之禁,所以笃达崇贤意至厚也,良有司下车伊始,亦当问墟表墓行斯道焉,伟明德不至湮没可矣。


备注:看古今古迹多有感慨,唯一不耻於淡论明末清初的“鼎革之变”的官吏,都有“膝盖软”“水太凉”“头皮痒”之固,所以康熙年间在祭祀“弘扬忠烈”之际,加入前明之烈士如:史可法等。乾隆年更是列出《贰臣传》的120人名单,如:洪承畴等在内。(备注:贰臣:指在前一个朝代做官,投降后一个朝代又做官的人。后泛指叛逆者。“贰”意为“变节、背叛”。)。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觅家乡平原县历史文化古迹(四)--塚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