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辞旧迎新,春节的彩排

今日小年,离春节就不远了。

辞旧迎新,迎祥纳福,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张灯结彩,春节的排练,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前几天,才感慨万千,提起年味儿,已经不属于成年人的世界。

过年,对我们来说,也只不过就是放个假而已。

小时候,过年总有期盼,穿新衣新鞋,有肉吃,有糖果吃,还可以玩烟花爆竹。

记忆中,老家房子大,我们姐妹几个大扫除要搞好几天。

大年三十那天,早早就醒来帮妈妈干活。

妈妈宰鸡宰鸭,我就坐着帮忙拔毛,要拔一个小时以上。家里养的大肥鸭,平时不舍得吃,就是养着过年吃的。

起得早,人多干活快,所以我家总是村里第一个吃年夜饭的。印象中最早的时候,才是中午1点半,午饭就是年夜饭了。

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就像是在宣告全村人,我家吃年夜饭啦!

吃着吃着,就陆续听到别家也响起了鞭炮声。

这么早吃年夜饭,是因为妈妈吃完饭要洗衣服,忙里忙外处理好多事情,忙完了才有空坐下来慢慢聊。

而我们小朋友,吃完饭就开始蹦跳着到邻居家串门拜年,讨糖吃,领新年利是,揣在兜里鼓鼓的,嘴里乐呵呵的。

是的,怀念那时候的年味。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过去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

神龛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

如今年轻的一辈,已经很少维持这个传统习俗了。

看看古代诗人关于小年的诗句,不难看出当时的生活纵然多么清贫,却仍可吟诗作对,知足常乐,一身清闲。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祭灶诗》是宋朝的吕蒙正写的,作为一个文人,吕蒙正在小年只能用清汤寡水祭灶,靠写诗的方式来度过,抒发心中愤懑不平之意。

《纵笔三首(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宋•苏轼

而苏轼懂得苦中取乐,“虽然眼下困苦,但明天邻家小年祭灶的鸡酒,一定会拿来与我同食。”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

对比之下,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真的太幸福了,还能追求怎样?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在小年这一天,诗人陆游将左右邻居请来一起宴饮,这种风俗相传已经很久了。

宾主相坐,欢声笑语不断。

诗人们纵然贫穷清廉,也没有放弃理想的追求,我们生活不愁吃穿,更加要为梦想而奋斗。

林清玄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而是来自在富裕的生活里不失去人的友情。

精神的富有才是真的富有。

年味越来越淡,那就自己创造年味,把家里角角落落收拾整洁干净,窗明几净,看着就让人舒适。

今晚把厨房里外也清洁了,最难对付的抽油烟机,花了一个小时清洁干净。迎接春节的到来,就要来个仪式感,给家装饰得年味十足。

忙碌过后,安静地看书写作,再吃一颗又甜又粘的糖瓜,讨一个来年的甜蜜欢喜。

准备好拥抱崭新的一年,只要努力敢拼,相信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有年味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年,辞旧迎新,春节的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