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篇医学文章的思考

今天不小心阅读了一篇《防霜用于化疗引起脉管炎的疗效观察》,发现这确实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奇文,文中充满了滑稽和幼稚之处,现将本人评论负于下文,有不对之处还请大家指征。

[if !supportLists]1. [endif]首先脉管炎是一种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而文献中医疗人员使用防霜的方法是按血管走向涂抹于皮肤表层!看到这里我就非常震惊了,举例来说,如果我得了胃炎,那么我吃的药应该是能够直接作用到我得胃部,所谓直接,就是我的胃接触到了药物,当然也有注射药物,但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注射的药物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也可以带到胃部,进而作用发生炎症的部位。当然,也有不少的化合物是能透过皮肤进入到皮下组织中,所以也不排除这个叫“防霜”的药物也能够透过皮肤进而作用血管,我们就姑且先相信这个药物真的能够在皮肤表层用药然后作用血管的能力,那么我的疑问就是:每个人的皮肤有所不同,这样会影响药物的透过程度,进而影响药效,而如果药物直接进入血管当中就不会有这层影响,因此如果“防霜”和其他化疗药物一起或随后注入静脉中,不就可以更好的发挥药效,那么涂抹于皮肤的不就变得多此一举了吗?

[if !supportLists]2. [endif]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不能直接注射药物的,那么就是这个“防霜”是中药,但如果是中药的话,其所含化合物因为种类和含量的不确定性,反倒更加添加这篇文章不科学不合理之处了。

[if !supportLists]3. [endif]文章的标题是“用于化疗引起脉管炎的疗效观察”,但在文章的前言部分却变成了“现研制出防霜,用于预防化疗引起的皮炎或治疗皮炎引起的皮肤进行性破溃,疗效显著”,处看之下,好像又是再说作者所做的试验是在观察“防霜”对皮炎的疗效,为此我就想问一下作者,你这到底是没分清脉管炎和皮炎呢,还是在混淆概念?也许这一点上有人会说,作者只是说他研制出了防霜,在皮炎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那么我就要说了,你的结果是由数据来支撑的,全篇未体现皮炎的引用文献,作者本人又是在前言部分提出这种具有结论诱导性的话语,我怎能不认为文章接下来的部分是针对皮炎做的试验,而结果又不是在证明治疗皮炎“疗效显著”呢?

[if !supportLists]4. [endif]作者在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判断方法是“用药期间观察局部有无疼痛、涂药后疼痛消失时间、皮肤色泽的改变、皮肤色泽恢复正常的时间”,也就是说完全依靠对于患者和皮肤的观察来决定,但是患者忍耐疼痛的能力有不同,血管的问题光看皮肤你看的出来吗?所以我也查询了一下,发现正常来讲脉管炎诊断的金标准是进行动脉彩超,所以相对前者来说,后者是否更具有针对性呢?那么你的诊断方法都没用对,凭什么认为你的结论有效?

[if !supportLists]5. [endif]我就先不评论这篇文章所进行的试验是有多简单了,只要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了,我就想问问作者凭什么在只进行了这么简单的试验以后,只是通过用药后皮肤色泽正常(未用药的患者一部分出现了皮肤黑紫)就大胆的认为防霜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等功效,你对中了“热毒”、出现炎症、出现淤血的患者用了这些药了吗?

[if !supportLists]6. [endif]随后我一不小心看到了这篇文章作者的职位——主管护师,这明显不是一个科研人员的职位,甚至可以说通过这个职位我们就可以确定这位作者不是一名科研人员,甚至很大的可能性没有经过科研培训。并非我看不起医护人员,但科研不是儿戏,要想搞科研,首先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虽不能保证经过科研培训做的研究就一定科学严谨,但没经过科研培训,做的研究可能是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的。

看完这篇文章我是非常生气的,并不是气这篇文章的作者,因为很明显这只是一片充数之作,是作者拿来发表用以在单位评职称之用。我生气的地方在于我的领导今早拿了这篇文章给我,叫我去调研有关“防霜”,然后就走了,其间根本不跟我说是要调研其成分、其功效还是可行性。而当我仔细看这篇文章才发现这根本是一片不足为信之作,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发现其数据和结论根本站不稳脚,而在这种情况下让我去调研这种药物也不知道是刁难我还是觉得我时间太多了。

w>gQ����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一篇医学文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