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老杨(二)

大话老杨(二)

      后来,不知是谁又给老杨起了个外号,叫“杨半仙”。老杨对这个说法也欣然接受,供认不讳。每逢学校要进行重大活动的时候,老杨作为副校长总会在校务会上提议具体的日子,还要附带说明他算过了,那天一定是个晴天。有一次,我们把天气预报翻出来和他说理,结果他笑着说会议安排在下午三点,两点雨就停了。我们不服,出乎意料的是那天两点多的时候雨果然停了,连太阳都出来了。他还开玩笑地说,他连女同事生二胎的日子都能算出来,果不其然也给说准了。从此,我们都叫他“神嘴杨半仙”。

      老杨不但口才好,思维好,还是把教数学的“好手”。他和我同一年进校,两年后,便上区参赛获得了“区级教学能手”的称号。我听过一次老杨的数学课,他总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轻松,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尤其学生更喜欢老杨在任何场合都能表现出的幽默风趣。也许是因为老杨的业务能力强,也许是老杨的人缘好,几年后,老杨被借调到乡政府去做了文秘。两校合并后,因为老杨的出色表现,政府推荐老杨又当了我们现在学校的副校长。老杨干工作点子多,创新意识强,尤其是能够俯下身子干事,雷厉风行。记得有一次,学校灶房漏雨,天放晴后,老杨让总务处修缮屋顶。因为总务主任年过五十,老杨不太放心,就爬上屋顶,亲自在房上揭瓦修补,这一幕让全体师生难忘。老杨虽然在工作上原则分明,但是私下里和同志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为人真诚仗义。

      老杨的老家在邻乡,每年三月份的时候就是他们村过会的日子。老杨总是会盛情邀请大家去他家“过会”游玩。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我就和同事们一起骑着摩托去过老杨家。第一次去老杨家,我着实被吓了一跳,没想到平常在生活中出手大方的老杨家里却一贫如洗。前院只有两间撒子房,后面还是窑洞,听说老杨的父亲早就去世了,比我的父亲走得还早。母亲把他们姊妹三个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不幸的是老杨的二哥还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几乎不能自理,家里要经常有人照顾。即便是这样的境况,老杨也每年真诚相邀,把同事们叫到他们家,又叫来他姐和邻居的大嫂过来帮忙给我们做饭。大家去了,老杨总是热情招待,吃完饭就组织大家在他家的窑洞里或打麻将或打扑克。我还在老杨家的窑洞里过了两回夜呢!每次天色已晚,我们要回去的时候,老杨总是千方阻拦,要我们住在他家,第二天再走。我之所以深刻地记着这件事,就是因为我从中感受到了老杨交友为人处事的真诚和豁达。

      正是因为真诚和豁达为老杨赢得了广泛的人脉。当然,更得益于他喜欢帮人。老杨结交的人多,各行各业都有。所以,同事们如果遇上了啥难事,就去找老杨帮忙。老杨对于大家的求助,从不推辞,他要么给你出主意,要么就会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去帮你疏通解决困难。记得有一次,,我们有个同事父亲去中医医院看病,要住院但是床位紧张,老杨听说后,主动给他的同学打电话进行沟通,最后还是争取到了床位。那年,媳妇住院剖腹产下一对双胞胎,结果大出血,生命危机。我给老杨打电话,也是他给他的院长同学千叮咛万嘱咐,几个院长亲自前来救护,最后媳妇才得以脱险。所以,我一直感激老杨在我有困难的时候总是鼎力相助,让我感激不尽,终生难忘。

        老杨帮人的时候多,我们帮老杨的时候少之又少。只是有几次,老杨家里收麦子。他只是拖同事只言片语支了一声,大家都纷纷开车前往。晒麦子,收麦子,装麦子,然后背袋子上楼,大家乐意帮老杨,将心比心,与他是我们的校长没有关系,因为他在大家心中是永远的朋友。每次劳动后 ,老杨总会设宴招待,一起喝酒聊天,一醉方休。

    现在,老杨已经不在我们学校工作了 ,前年他被任命西山某个初中的校长。一次,听同事说,老杨在家种了八亩小麦,每年国庆的时候,他都要买种子撒肥料种地。真的是下得了地上得了房,还能在学校搞教研,能人啊!

      最令我佩服的还有三件事,一是老杨的记忆力,几乎全校老师的电话号码老杨都能轻松地背出来,关于学校的各种理念政策教师的具体信息等,他都了如指掌,记得清清楚楚。

        二是老杨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学校大小事,急事难事,到了老杨那里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而且老杨有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好像什么事都难不倒他。记得有一次同事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照片,我记忆深刻:那是雨天,老杨挖开老家的水眼,疏通管道的场景,我看后非常震惊,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只有父辈那代人才会干这样棘手的事。老杨怕是我们同龄人中唯一的一个,也是唯一的校长。

      三是老杨的文笔好,喜欢诗词对联。到现在,我们学校的思齐长廊上还有他的一副楹联。有一次我在愚人节开玩笑说我考研复试过关要去上学了,他随即便作词一首表达送别祝福之意:

                山坡羊•思念

                                                老杨

        山隔路遥,水漫心桥,与君再会路迢迢。春风笑,百花闹。思绪万千未曾料,肺腑千言难以相告。思,人未到,念,人未到。

      我读后,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怪不得大家又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杨有才”呢!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老杨也有几点难以启齿的毛病:一是不修指甲;二是一身烟气;三是皮鞋懒得擦。

      或许正是因为老杨这个人物形象如此丰满,个性如此鲜明,才让我久久难以下笔。几回回提笔又放下,不知从何写起。因为老杨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有些细节我完全还原生活的真实,还有些细节我作了取舍,因为文学永远高于生活,而又来源于生活。

      虽然现在,老杨被迫离我们而去。又怀抱一腔热血在他不惑之年奔赴新的工作单位,为他的教育理想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而继续倾情用心奉献。我们祝福他,追梦,圆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话老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