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句序

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①,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②,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大学》这本书,是秦以前高级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圣人治国化民的准则。大概老天降生这些凡人时,就已经赐给他仁义礼智的本性了。但是有的人接受的天赋并不全面,因此不能明白所有的美德而使自己趋于完美。一旦有聪明睿智并能竭尽天赋的人出现世间,那么老天一定会授命他成为苍生的君主,让他治理风俗教化百姓,以恢复人们的本性,这就是伏羲、神农、黄帝、尧、舜顺承天意即位大统,并设立司徒、典乐等官职的原因。

①气:内在的气节态度;质:外在的品德形象;禀:承受,生成的;

②立:登基立位;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①,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繁荣昌盛,是因为法律规范很完善,并且从王宫、都城到大街小巷,都设立了学校。儿童满八岁,那么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家的孩子,都上小学,然后教授他们日常礼节、音乐、射箭、骑马驾车、文学、算术等内容。等到十五岁,那么从从天子的长子、其他儿子,到公、卿、大夫、元士等官员的嫡长子,以及普通人家才能出众的孩子,都上大学,然后教授他们探究道理、矫正心术、修缮自身、治理人民的方法。这些是学校教育内容、层次的区别。

①寖:通浸、寝;此处通尽;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①,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②,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建立学校,范围如此之广,教育的内容、条目又划分得这样详细,而学校教授的东西,又都是君主亲身践行得来的体悟,用不着向生活常识之外去求取,因此当时的人,没有不学习的。那些学习他的人,没有不了解自身天赋和责任的,又勉励自己竭尽全力。这就是古时候政治上层治理昌盛,下层社会民风淳朴的原因,这是后来的朝代所不能相比的。

①彝伦:常识、常理;彝:音怡;

②翻译感想:我本不过是个普通人,为什么要过得和圣人一样?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①,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后来周王朝衰落,明君贤主不再兴起,学校机构不再建立,教育衰落,世风日下,当时有孔子那样的圣人出现,却不得君主之位用来施行他的政治理念,所以只是采取先朝圣贤君主的方法,称赞并传传述它,以告诫后来的朝代。像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等篇章,本来就是小学流传下来的内容分支,而这篇文章,则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用来宣扬大学的教育要旨的,这本书从宏观上阐述了及其广泛的道理,又具体地分析了各种实际的细节情况。孔子有数千门生,大概都听过他讲学这本书,唯独曾子领会了他的意思,于是为这本书作了传文,用来传扬孔子的观念。等到孟子过后,孔子的理念传播也就湮灭了,就算他的书还在,知道真意的人却很少了。

①诵:通颂;传:记述;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复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从那以后,世俗的读书人只知道背诵文字,用功超过小学却没有用处,那些宣传虚幻的宗教,理论高大超过大学却没有实际意义,另外的教人权术谋略、夺取功名的学说,以及教授各类行业技术的小门派,都是打着仁义的名号蛊惑世人的,这些门派学说频繁而又杂乱的出现,使君子不幸无法了解正统大道的要领,使普通人不幸不能享受社会安定的恩惠。人们就像在黑暗中看不见光明,不好的学说道理充塞社会,这种恶劣现象沉积成了社会的顽疾,等到五代十国时候的衰落,社会法制到已经坏乱到不行了。

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①。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②。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

天道有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规律。宋朝品德高尚,治安良好教化清明。于是河南程氏两位老夫子降生,才有了可以延续孟子传扬的人。终于开始有人信奉《大学》并且推崇它,随即又为它条例篇章,宣扬它的宗旨,然后古时候的大学教育方法,和圣贤所作的经传要旨,光芒再次闪耀于世。尽管我不够聪慧,但还算有幸拜读过他们的著作。我看他们对《大学》的整理编辑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因此舍弃那些有失偏颇的,选取整合那些完善的,私下里又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补充他们的缺陷和省略,还望有后来人能够钻研这本书。我知道这样做有越本分,我的罪过难逃,但是对于国家引导社会风俗,和学者完善自身治理百姓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①休:美善;

②私淑:没有得到某人的亲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学问并尊之师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章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