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自从小懂事起,就感觉与众不同。懵懵懂懂就好像对事情看的很明白,不愿意给小朋友做那些过家家的游戏。从小就是个非常听话的好孩子,从不向父母要东西。后来上了学就听老师的话。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人引导和指导,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向前,一路跌跌撞撞,靠着自己的吃苦努力,顺其自然的不断向前奔跑。上大学前几乎没有书读,那时候只要看到有书,无论是什么书都拿过来读。记得那时候读过毛泽东的故事,金庸的武侠小说。记得高中时借了同学的一本格言。厚厚的一本,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好的格言,就用本子摘抄了下来,那些格言特别能够激励人积极向上。就感觉读着那些格言特别有味儿,浑身充满着力量。毕竟那时候上大学的人很少,从小不怕苦不怕累,特别能吃苦能忍受,就一直坚持上学。那时候流传着说上学读书无用论。同龄的小伙伴,中间都纷纷辍学了,只有我还坚持着,总感觉有光明的前方。考虑到自己当时的情况,阴差阳错,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走了出来。可是路还不是那么的顺当。中间还是吃了不少的苦。上了大学,有了图书馆,有了书读。有借书卡读书证,我一边练习专业技术,一边利用闲暇时间到图书馆借书,借书。那时候不知怎么的?就喜欢一些哲学类的书和,还有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在别人看来,枯燥乏味,我却读得津津有味,感觉都那样,书会把一些问题弄明白,我还喜欢读一些杂志,特别能够指导年轻人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我每天简直是如饥似渴。别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寝室里度过,我要么就是去练技术,要么就是去图书馆读书。可以说整个大学期间没有浪费时间,那时候专业知识要求的还比较严,我一边练习技术,一边尽可能的大量的阅读。借书卡是有规定的,每次最多只能借三本。我记得我不会让借书卡闲着,总是读完再借,借完再读。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有一本叫做古今通鉴的书。那本书可以说是修心养性的,特别喜欢读。读的时候总喜次自己联想。 把自己当成了那样的人,有很大的抱负。古今通鉴中说有为青年要有这样的报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确实,当时的理想是很宏大的,心中有了很大的志向,想着以后能干些大事,可是别人又怎能理解?反正也不管别人,自己就是喜好读书。我想我的喜好读书,可能是从初中时养成的,在者可能受父亲的影响,父亲也特别喜欢读书,听书。那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傻,我听的书少,好像一直读得是死书,理解的还不够深刻。

        后来,大学毕业了走向工作岗位我依然还抱有幻想才知道现实很残酷,哪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不断的受到打击,慢慢的落地,只好慢慢的接受现实,一步一步的提高自己,把自己的理想放低不再那么好高骛远,满腔热忱。慢慢才明白,这就是生活,慢慢熬吧!无论如何我还继续保持着阅读的热情。把心思用来培养教育小孩,时间也提高自己。 小孩大些,我可以放手了,有了自己的时间空间,就想好好的再干一些事,这几年也做了不少正事,回头想一想,也挺佩服自己的。

            读了那么多书,懂了那么多大大道理,知道了,该如何去生活!并不像人说的那样,懂得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道是行的,不是说的。道要去行做到知行合一,还要不断反思,提高。

          直到有一天,读到一段碑文,才真正明白, 真正需要改变的是:先去改变你自己,再去改变别人,进而改变世界。许多人后悔明白的太晚。自己原来不也是这样想的吗?问现在的小孩,她也是这样想的。理想很远大,生活让你一步步走向现实,这就是现实。但明白了现实,依然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一切不可预知的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