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素·慢成长】如何上好微型课

引子:

课前互动

说“微”:

短信——微信

博客——微博

视频——微视频

电影——微电影

常规课——微型课

这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微”时代,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挑战,那么,微型课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理论篇

一、微型课的概念

微型课是为了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训练以及甄别教师素质与能力,在非常规教学情境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地实施的微缩的课堂教学形式。(崔友兴.论教师教学模仿的反思品质[J].课程·教材·教 法,2017,(5).)

余映潮老师说:“选点教学是一种既省时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文如其人,人有个性,文有特性。如果能精心选教学点,就能教出此文和彼文的各自特性,做到一课一得,多课多得。长此以往,就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费时低效。所以,赛教之所以选择微型课这样的形式,大概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1.区分微型课与说课:

说课是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实施以及为何这样实施的过程,大体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等,重点要说明设计的意图。微型课不同于说课,是真正的教学活动。

2.区分微型课与常态课:

(1)常态课是常规教学情境下的教学活动;微型课不同于常态课,是“非常规教学情境下”的“微缩的”教学活动。

(2)常态课是用40分钟展示师生活动的全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经历的全过程,课堂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活动。微型课通常是15——20分钟,可以有学生,也可以没有学生。

(3)常态课的内容要相对完整,环节齐全。微型课可以是完整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一精彩片段的呈现。

3、区分微课与微型课:

(1)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的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百度百科

(2)微型课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百度百科

说课、微型课、微课、常态课虽有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说课让教师头脑清晰,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依据和设计意图。微型课有利于教师熟悉教学环节,深入挖掘并突破课堂重点。微课则是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数字化资源。说课、微型课、微课都是为常态课服务的,他们的终极“战场”的常态的40分钟课堂。只有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联系,才能准确定位,把微型课上得姓氏“微”,上得精彩。

二、微型课的类型

微型课主要分为有学生的微型课和无学生的微型课。二者之间的差别在于:

1.无学生的微型课通常是按照40分钟来准备的,因为没有学生互动,所以,无学生的微型课是40分钟课的压缩版。有学生的微型课只能够根据你的教学实际,教学时间只有20分钟,所以是一个教学片段。

2.无学生的微型课主要运用于教师资格证考试以及职称评定,主要考察的是教师的基本功。有学生的微型课主要运用于各级赛教,主要考察的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3.无学生的微型课学生互动是老师预设的,必须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非常熟悉课堂教学是什么情况,不像有学生的微型课,可以在学生活动时整理一下思路,整个教学过程要非常流畅,最主要的是抓住评委。有学生的微型课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无学生的微型课在时间上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内容讲完讲清楚即可,超时会影响他人,但是只要把问题讲清楚了未上满时间也不大要紧。有学生的微型课则不能提前下课,也不能推迟下课,要求教师要对时间有很好的把控能力。

三、微型课的特点

因此,微型课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目标明确,短小精巧,要素完整,亮点突出。

1.目标明确。

微型课是在“非常规教学情境下”呈现的,所以微型课有别于常态课。即便如此,微型课还是属于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这决定了微型课教学设计目标一定要准确、具体。一方面要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不必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做到面面俱到,可以精准定位达成某一单一目标。

[if !supportLists]2. [endif]短小精巧。

微型课具有短、小、精、巧的特点。短是指备课时间短,讲课时间短。一般微型课规定上课时间为15——20分钟左右,可谓讲课时间短;从抽签、备考到上课,最多也只有一个多小时,可谓备课时间短。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问题切口小 ,要给学生讨论预设足够的话题;二是指问题梯度小,要给学生思维预留足够的空间。正因为切口小 ,课堂才不会“冷场”;因为梯度小,讨论才不会“卡壳”。精有两个指向:一是教师要精讲。精讲有四个要求:语言精练、内容精当、讲解精彩、话题精巧。二是活动要精致。精致有四个层次:理解概念、把握结构、归纳特征、感悟规律。精讲是教师讲学的基本功,精致是教师导学的必修课。巧有两个表现:活动设计巧与教学创意巧。 活动设计通常是自我展示、分组讨论、质疑答辩等。如果教学创意与活动设计得一般,没有新意,大家就会习以为常,评委也难有好的印象。怎样让学生经过一个“感动——主动——互动——灵动”的思维过程,把教学创意与活动设计融为一体 ,把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参与 、深度探究的过程,这就需要有巧的意境与情境。

总之,微型课时间短、内容少,但始终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因而微型课选材要“精当”,设计要“精巧”,呈现要“精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要素完整。

微型课是“微缩的”课堂教学形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0分钟的课要以小见大,一叶知秋。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要素等方面要完整或相对完整。

[if !supportLists](1)[endif]环节完整:导入、展开、拓展、小结,基本的教学环节要完整。

[if !supportLists](2)[endif]内容相对完整:所讲知识点必须相对完整。只要能通过片段的内容解决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的内容或者目标,就是相对完整的。

语文:如讲《观潮》,能够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潮水的壮观,达成这一项目标就是相对完整的。如讲《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在简要梳理课文线索的基础上,聚焦于空隙的狭小,看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空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如讲《腊八粥》,在复习导入梳理线索后很快聚焦详写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的,最后总结方法。

数学:如讲《数一数》时可以在借助计数器体会“万”的由来后,聚焦“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这一活动,鼓励学生用多元的方法数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万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

如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20分钟讲完这两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在设计微型课时就先选取认识体积这一概念进行一个片段的呈现,最后可以把什么是容积抛给学生课下研究,容积的概念也可以作为另一个片段进行设计,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还可以做一个完整的片段去设计和处理。这样处理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导入、展开、拓展、小结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来设计。20分钟时间里也完成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要素齐全:课堂的要素要完整,情景创设、问题设置、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都是需要设计的重要要素,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各方面的教学方法、PPT的演示等。如一堂语文课没有朗读、书写,一堂数学课没有去练习巩固,那么,这样的课堂似乎给人感觉不完整。

4.亮点突出。

微型课具有教学经验交流或训练、甄别教师素质和能力的作用,这需要教学设计有亮点,没有教学设计的亮点,不仅难以起到好的交流和训练目的,也难以充分展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微型课教学设计的亮点突出表现在教学设计的创意和特色上,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教学板书的巧妙设计,都有利于在教学实施中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达成教学目标。

四、微型课容易出现的问题

1. 目标设定不合理

语文:

如《猫》一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生字,读准随文注音的2个字,会写15个字。

(2)借助课文口语化的语句和生活事例,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猫的性格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感受多角度描写动物特点的写法。

作为本课的总目标,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作为20分钟微型课的目标,那么很显然,我们在20分钟之内是达不成的。

数学:

如《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了解折、画、比、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体会研究图形方法的多样性。

(2)激发学生对图形的研究好奇心,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本节课拟用4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受长方形、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的特点,初步归纳研究图形的方法。但就微型课而言,内容过于饱和,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仅选其一,展开充分认识。

如在讲解分数乘分数的内容时,全课的目标有以下3点:

(1)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3)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果3点目标全部落到20分钟的课上,那么每个目标的达成就变得困难,这时我们经过分析,可以把20分钟的目标定为完成本课的主要内容上,也就是“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这个目标上来。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涂一涂,折一折,利用面积模型感受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而明白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由来。

目标相对集中,不要面面俱到,解决一两个核心目标即可,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不要求大而全。

[if !supportLists]2. [endif]课堂结构不合理

个别教师对20 分钟的微型课理解错误,课堂结构不完整,时间安排不合理。如,用10 分钟复习后才引出课题,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一节 20 分钟的微型课,是一节相对完整的课。要求高,难度大,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基本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结合教材重难点,抓住关键点,突出亮点。教师的语速要适中,语言要精练,在时间的掌控上要下功夫,切忌前松后紧,前紧后松。

语文:

案例1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入时如果要问一个开放的问题“你去过哪些地方?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那么,开头就可能占据较长时间,影响后面重点的突破。如果赛教,要看题签,不要自作主张。

数学:

案例1: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导入设计:师:小朋友们,你们逛过商店吗?谁来说一说逛商店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指名学生发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一年级的小朋友是很愿意分享,很可能会在这个经历和体会上一直纠结,这个导入是贴近学生生活,但是也会在这个问题上用时过多,不如直接改为如下方式:

师:如果这个星期天,你和妈妈一起商店买玩具,妈妈先挑了一个标价24元的玩具,再让你自己挑一个在6元至9元之间的玩具,可以怎样买?(PPT出示几个玩具的价格)想一想有哪些不同的买法;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最后再和同伴交流,看看你们的想法是否一致(学生按照要求和提示进行合作互动。)这样就可以快速入题,进入重点知识探究活动。

3. 理念知识性错误

这是拉开教学档次最重要的原因。前两点比较容易规避,懂得微型课规则就容易做到。规避理念知识性错误是真正考察教师功底的,他说的每一句话是不是严谨,写的每一个字是否规范,教学理念是不是做到了生本,是不是跟我们的教材紧密对接。被淘汰往往是因为不正确,再精彩的课堂,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都有可能直接淘汰。

(1)知识点错误。

小问题如笔顺,更严重的如书写错误。这不是临时准备出来的,靠平时的积淀,要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备课时要做充分准备,不清楚有疑问并不害怕,我们可以去查资料了解,最害怕的是自己很确定自己是对的没有疑问的,这样,可能发现不了问题。

书写错误

语文:

案例1

听课时《动物儿歌》“造”的笔顺错误;赛教时“犹豫”的“豫”写错,精彩的课堂只拿到三等奖;“每”、“延”、“贯”等常见易错字。

数学:

案例1:

数学教学中基本规则的问题,二年级学生书写除法竖式时,应明确“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及除数”,规范的书写反映了学科的严谨。

知识点讲解错误:

语文:

案例1:

比如《海上日出》一课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讲的?如果说“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恐怕就不够严谨,这一课并没有非常清晰地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展开,应该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日出景象”。

案例2:

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三个“之”的意思: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唯戎不动。人问,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信然。“人问之”的“之”如果当成“李子”,就错了,应该是指王戎为何不摘李子这件事。

数学:

案例1

二年级学习乘法算式的读法,例如2×3以前我们学的时候是读2乘以3,而新教材要求读作2乘3,现在听课,还有老师会出现这样的口误。

案例2

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时,容易学生把数说成数字,比如比较23和32的大小,学生说“23这个数字比32这个数字小”这时我们好多老师都觉得学生已经会比较大小了,也就忽略这句话中的错误,23和32是数,不是数字,数字只有0,1,2,3,4,5,6,7,8,9,其他的都是数。)

方法错误:

语文:

案例1:

如古诗教学中用古诗五步法,读古诗、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如果要说成第一步读古诗、第二步解诗题、第三步知作者、第四步明诗意、第五步悟诗情,那么就有问题了,因为读古诗、解诗题、知作者并没有先后顺序。

(2)编者意图把不准。

语文:

案例1

特殊单元:习作单元。如《爬天都峰》,教学目标:A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让学生体会我们怎样爬上天都峰。B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天都峰的过程写清楚的。习作单元不同于普通单元,目标要指向习作。第一个目标指向阅读,第二个目标指向写作。

特殊单元:策略单元。推测策略、提问策略、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的阅读。如提问策略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单元的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各有侧重。《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重在引导学生学会针对整体和部分进行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重在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写法、启示等多个角度进行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蝴蝶的家》则是对提问策略的综合运用。

总体而言,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有单元整合意识,设计提问环境,激发提问心理,规范提问表达,拓展提问角度,引领筛选问题。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虽然没有明确定义为策略单元,但实际上是策略单元的延伸。

案例2:

老课新教: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这些曾经是人教课标版的课文重新编排在了一个新的单元,就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如《爬天都峰》《卖火柴的小女孩》《梅花魂》《夜间飞行的秘密》(《蝙蝠和雷达》)《桂花雨》,这些老课文如果按照人教版的教学目标教学,那就完全背离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违背了编者的编写意图。

课题人教课标版统编版

《爬天都峰》读好对话,体会“我”和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的过程。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

《梅花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以“童年生活”为人文主题,回忆了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祖父深深的爱国之情,同时也在作者的童年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夜间飞行的秘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阅读策略单元,学会从内容、文章写法,和启示不同角度提问。

《桂花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数学:

案例1:

在三年级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计算+,-学生往往借助图形直观思考,完成计算。如果学生质疑“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教师如何回应?三年级没有学习分数单位,倘若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用五年级的分数单位来解释,就超出来学生的认知范围,显然是不合适的。)

(3)教学理念偏离。

教学理念差别较大。课堂教学理念,有没有体现生本,如果是教师一言堂,那就是理论错误,有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点拨、评价、激励学生,这一点很重要。

数学:

案例1:

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在计算课的安排中,多设有感受算法多样化的环节,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当处理好“多样化”、“形式化”及“优化”的关系,万不敢陷入多样化变成形式化的误区,亦不能一味追求算法最优化、导致回归算法唯一的老路。反之,我们当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引导学生在逐步领悟、自我体悟中实现自我选择。

[if !supportLists]4. [endif]教学方法不科学

有些老师急于求成,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很少,在提出问题后,还没等学生思考就急于引导思路,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老师就包办。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平台,而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起支配作用。长期的应试教育和知识教育观,让教师形成了一套自己比较熟悉的课堂教学操作方法,过重的负担,琐屑的平凡,麻木的安稳,导致教师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变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对课堂教学沿用根深蒂固的老方法已经习以为常。所以只有从心底重视起来,下大力气改变自己的不良教学习惯,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学习。“重结果,轻过程”仍然是当前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应该经常问一问“为什么”、“你凭什么这么说”、“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是怎样研究的”。这些都是永远的好问题,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结果产生背后的思维过程、研究过程,把“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落到实处。一堂课是否为好课关键看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以及有没有高水平、深层次的思维。

数学:

案例1:

仍然以分数乘分数为例:×,教学时计算方法很容易就可以引导就是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它的难点就是理解这个算式的意义,教学时哪种方法更容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呢?

方法一:直接告诉学生,×就表示是多少?把乘号变成“的”就行了。

方法二:借助面积模型进行直观操作,让学生经历操作过程,自己观察到涂色部分的变化,进而自己有感而发,原来×就表示是多少?在这里要想突破难点,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切不可包办代替,每到关键处,紧要处,留下悬念,给学生“想”的时间和机会,每当学生怎么也想不出来的时候,教师的一语就会道破天机,让学生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对解题正误的辨析,有利于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深刻理解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对数学问题本质的理解掌握。通过师生的交流,甚至可以得到许多新的富有创造性的东西。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老师们在微型课上还经常出现的其它问题有:

课前互动关注个人情绪影响学生状态,如说“紧张”或者“配合”。

口语频繁,如“嗯” “哎” “怎么样”等。

说课稿、教案不离手,给人一种对授课内容不熟悉的印象。

课堂问题模糊,指向性不明确。

没有关注课堂生成,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

教学评价过多过滥,给人一种“玩花子” “演片子”、不真实的感觉。

学生活动方面,有的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流于形式。

五、如何上好有学生的微型课

1.明确目标,精心取舍。微型课时间较短,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它是课堂教学的浓缩,容量较小,在完整构建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做到:课堂导入要简洁;课中讲授要精练;课尾小结要做到画龙点睛。因此教者需要对教材有侧重地进行取舍。教者在对教材进行取舍之前必须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材的取舍与重组。目标不要太多。评委会对照目标看落实情况,看本节课的目标有没有达成。

2.导入简洁,衔接旧知。不要在导入环节花太长的时间,大量的问题留在解决问题上,导入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过多铺垫,否则重点不容易突出。开课要迅速入题,如果能合理科学地衔接旧知更好。

案例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导入: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安徽黄山,它的标志性景观迎客松,它的高度是海拔约1865米。

2.北京的香山,秋天红叶似火,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它是由5个百、7个十和5个一组成。

3.山东泰山,五岳之首,它有多高呢?

它的高度千位上是1、百位上是5、十位上是3、个位上是3。

4.陕西华山,以险峻著称。它的高度比2000多155。

四座名山高度各不相同,哪座山更高,哪座山更矮呢?

3.过程展开,双边推进。重点环节环环相扣展开,突出特色与亮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双边同时推进,体现出对孩子的引导、评价。

4.问题精准,逻辑严密。问题指向要明确,目标简约,问题简约,提核心问题,才能充分展开。教学前后层次逻辑要严密。

5.环节完整,留有余地。起承转合,从导入到小结相对完整,不太容易把握节奏,留机动空间,知道重点环节在哪里,不要在导入环节放开放问题。可以在收尾环节放机动环节,就像调控按钮,可以灵活把控时间。

6.专业素养,综合展示。在一节课的评价中,教师的素养其实无形中占了百分之五十,能不能迅速和学生拉进距离,课堂上,紧张情况下,能不能侃侃而谈,语言流畅,能不能写一手好字,夺人眼球,语言表达,有没有感染力,书写是否规范、思维是否清晰,表达有没有逻辑,教态是否亲切大方,这些考察的就是素养,素养不是准备出来的,靠平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让所有的听课者都入迷了。之后,有位听课者询问这位上课的历史老师:“您老用了多长时间备这堂课?”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最难的是哪一点?看着简单的最难。前几项的要求对于大家来说,更容易一些,只要明确了微型课的概念和要求,相对容易做到。但是,所有这些的背后,其实就是对于我们专业素养的要求。需要我们有广博的知识,才不至于犯知识性的错误;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了解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才不至于理念陈旧老套。需要我们长年累月的学习、沉淀,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扎实研读教材,明确编者意图,积极参加各项专业培训,和名师多多学习,除了专业的学习,还有人文社科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如果说其它的要求像是大树的枝叶的话,那么“素养”就是的大树的根。枝叶可以修剪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是根的生长只能靠长年累月的浇水施肥,靠不断努力地向下生长,牢牢地扎根大地,才能稳固,根深自然叶茂。

六、课例分析及启示

(一)课例分析

1. 语文:六年级习作案例《让真情自然流露》

2. 语文:二年级识字课案例《“贝”的故事》

3. 数学:二年级《比一比》

(二)一点启示

1.“凤头——猪肚——蛇尾”是一节精彩微型课的特点。课堂导入要简洁;课中讲授要精练;课尾小结要做到画龙点睛。

2. [教学设计不厌百回改。在一次次的上课、修改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实战篇

一、参赛流程

1.基本流程:递交资料——区上评审——公示并推荐市上——市上赛教——公示并推荐省上——省上赛教——公示

2.赛教流程

网上抽取节次签——现场抽取课题签(注意看清题签指定教学内容)——备课室(90分钟,完成教学设计/说课稿(手写电子版均可)+课件+学习单+教具等)——说课答辩(共10分钟,说课8分钟以内,留出答辩时间)——微型课展示(20分钟,有学生,严格按照时间开始并结束)

关于题签:

语文: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针对全文内容提问

《夜间飞行的秘密》: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呼风唤雨的世纪》:梳理所提出的问题

《琥珀》:琥珀的形成过程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提出问题并解决

《海上日出》:作者写景的顺序

《记金华的双龙洞》:空隙的狭小

《“诺曼底号”遇难记》:船长的做法

《爬山虎的脚》:作者观察仔细的部分

《牛和鹅》:给文章做批注

《观潮》:想象画面,感受潮水的壮观

《猫》:猫的可爱

《夜间飞行的秘密》:从写法的角度提问

《盘古开天地》课文中神奇的部分

《乡下人家》:抓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情感

《麻雀》:老麻雀的无畏

《爬天都峰》:爬山的过程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人物心情变化的体会


二、个人经历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似乎就有相关文件,但因为疫情影响,大概意思就是推迟了。想着好好准备,但大家肯定都有类似的体验,不到最后确定要去说课是极难凭着所谓的自律去准备的。书倒是借好了,堆在家里桌子上,只等着落灰呢。

真正的着手准备大概就是文件下来准备申报的时候,大概就是九月份了。还是一样的,先提交资料,后面就要准备说课了,可是也不知道要准备哪个年级,参照往年,那就先准备四年级吧。和我一起的,还有要晋级市能手的两位老师,正式开始分工合作,大概就到了10月12日了,我们仨组建了群,想着先备四年级上册,便开始分工,三个人一人负责2-3个单元,每一课找教学重点进行备课,再备说课稿。从这天开始,大概就是每天都在电脑前到12点左右,先收集整理成优质全课电子稿,接下来根据20分钟微型课的要求提炼微型课教学设计,于是三个人白天抽一两节课加午休时间讨论微型课的授课点,晚上回家形成电子稿,16日周五(第一周周五)那天,微设计整理了一半,发现先这样的速度整理不完,于是,加入了两位新生力量。17日,文件出来了,确定了说课+上微型课的方式,确定了教材,于是,继续按照之前的步骤,我们仨继续备完上册,又加入两个同伴,五个人一起分工备下册,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天时间,上下册设计等资料基本上就齐全了。

接下来就是网上抽号,并用一周的时间把课试一试,由于时间太紧,我们仨换着试课,大概看一下时间和学生的反应,每次试课完毕抽时间来简单研讨并调整思路。除了试课和研讨,剩下的时间还需要把设计记在脑子里。

前辈给说过多次,必须一课一课过,书合起来在本子上至少要写过一遍。因为比赛的时候是在电脑上直接敲,所以,我就用接下来周内以及周末的时间,大概就是21日到26日,把四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微型课设计全部不看书敲了一遍,合上书,就会发现很多环节自己记不清。网上“翻书马冬梅考试孙红雷”的段子重现,但是这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了,因为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对自己进行的实验,研究得出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也就是说,倘若我们学习后不进行复习,一小时后记忆量只剩下约50%,一天后只剩下30%,相当于有四分之三的知识“白背了”。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记过一遍就可以丢到一边开始复习下一单元或者下一册,一定要记得及时复述!上午记完的知识最好午休前复述一遍,晚上睡觉前再复述一遍。

就这样,记好了合上书敲,这样基本上算记了一遍,四下实在来不及了,只能脑子过一遍了。

比赛前两天,前辈又把比赛注意的细节嘱咐了一遍。

抽的是27号,刚好是第二天,时间段不算好,因为是上午最后一节,但总体也不糟糕。提前半小时到,签到,候场,到抽签室抽签,当出现在眼前的课是《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我的心瞬间平缓了,因为刚好上去年上过的公开课。这时,听到前面的参赛者说抽的《铁杵磨针》,后面抽的《墨梅》,我暗暗庆幸。(四上为例,20篇精读课文,除两课古诗三首,一课文言文,抽到古诗或文言文概率7/24=29.2%;四下为例,20篇精读课文,除两课古诗三首,一课文言文二则,抽到古诗或文言文概率8/25=32%;总体而言,15/49=30.6%。抽到策略及习作单元的几率10/49=20.4%。所以抽到特殊单元的概率为51%。)接下来就是去备课室,教学设计、说课稿、课件,大概一个小时多一点全部备出来理清楚,剩了十来分钟整理思路。

在这里,也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在备课室的90分钟我们怎么样做。

1.个人建议如果不是书写有优势且手写教案有什么特别的思路是电子版教案难以达成的,最好还是采用电子版教案。因为电子版教案方便调整,可以先写出框架,再完善细节,可以通过字体字号突出重点,有错能够及时调整。

2.建议先准备设计再准备课件,设计先写框架再填充细节,不要过于详细,课件简单精致,一定要给自己留时间理清思路。

3.数学教学中可能大多情况下会用到学习单和教具,建议思路清晰且时间充足的话可以先备学习单和教具,需要工作人员帮忙打印的就可以提前说明,不占用更多时间,也不会出现排队等候的情况。

接下来就是说课,说课一定要说清楚每个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也就是你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建议如果能脱稿尽量脱稿,说明对教材非常熟悉。说课的时候还要把握好时间,最好控制在8分钟,留2分钟进行答辩。答辩的主题是关于校本研修的。

接下来就是上课,上课前相互问好不要浪费过多时间,比如什么“同学们,你们辛苦了,坐了一天了,还能够……”可以简单说个“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不要传递自己的紧张情绪,记得自己的课堂的主导,你要给大家传递自信充满活力的感觉,而不是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更不要说什么“配合老师上好这节课”,置学生于不顾。上课时时间的把握也特别重要,千万不能早下课,比如20分钟上了15分钟,这问题就严重了。也不能推迟下课,铃声一响就到时间了,评委不可能让你拖延时间按照你的思路上完,就只能用一句话收尾了。


三、心得体会

1. 该努力的年华要努力,不要以“淡泊名利”为借口躺在原地。什么是淡泊名利?当你有足够的能力拥有名利但是却将名利拒之于门外时,才是淡泊名利。如春秋时期的范蠡,帮助勾践兴越灭吴,后急流勇退;三次经商三次巨富又三次散尽家财。有能力赢得名利却弃之不顾,这算淡泊名利。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老师,嘴里说着让别人争去吧,就是个荣誉,有什么用,谁爱争谁争去。这不叫淡泊名利,连名利的脚都没有够着,充其量也就是名利淡泊你。

2. 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翻译过来就是:

孟子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折树枝的一类。

我想说的是,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过省能,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也就是说,省能,每个人都有过的可能性,虽然难,但还是有通过的路径。只要你认定目标,坚持不懈,假以时日,定能如愿。

3.不要心怀侥幸,机会永远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一直觉得这次很幸运了,说到幸运,我想说,有准备是幸运的基础和前提。永远不要心怀侥幸,如果你想着我报上随便试试吧,也就是裸赛,那么,我想说那就不必试了,因为肯定过不了。试问,如果你想抽到一等奖,前提是奖池里有一等奖的奖券才行,一等奖奖券是一张还是多张甚至每张都是,这才是几率大小的问题。那么,你要想幸运,你也得之前有那么一节课能经得起推敲,能拿得出手,如果你有几节课能拿得出手,那你过关的几率就会大一些,如果你每节课都拿得出手,那么,只要没倒霉到现场发挥失常,或者心理素质极差,那几率就从偶然变成了必然,如果没有一节课能拿得出来,那么就失去了幸运的可能性。就算老天想照顾你,请问,老天让你抽哪一课你觉得能过?连老天都觉得想要照顾你很为难,所以,不要让老天为难,要让人家想照顾你的时候能照顾上。在这次准备中,虽然时间仓促,但还是进行了较为精心的准备,所以自己才有幸运的可能性。

4.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法宝。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1)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深透,它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惟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2)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袁振国先生说得好,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不同的思想,一个人说了大家都认为好,这不是学校的幸运,而是一种灾难。

(3)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还有一点值得特别强调,那就是专业研究人员在组织和参与评课的时候,一定要冲破传统和世俗的观念,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要注重实效,实事求是,既要把优点说够,给人予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予启迪。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让我们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在准备赛教的过程中,首先,我们有平时的培训听课积累,有常规的示范课、赛教课的研讨,这些都算是刚才说到的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教学现场指导。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对教师帮助最大。此外,我们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不要小看同伴的力量,这么多的课要想备好,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同伴的力量,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这次,我们三个后来是五个并肩作战,相互指出问题并研讨,无论在速度还是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保障。当然,也有自己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

5.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点点好运气。最后,想说的是心理素质,比赛毕竟不同于往常,多多少少是会有一些紧张的。如何让自己不紧张,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有平时有机会多登台多锻炼,时间久了自然不怯场了。如果一定要再加点什么,我想,那就是运气吧!有时候我们可能也需要有那么一点点的好运。

结束语:

愿我们都有直面挑战、勇于向前的决心与信心;

愿我们都有面对困难、坚持下去的恒心与毅力;

愿我们都能遇上指引方向的引路人;

愿我们都能遇上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愿我们都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愿我们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好运,

能够在关键时刻助我们一臂之力,

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114【素·慢成长】如何上好微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