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余华最出名的代表作,《活着》可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读者最多的一本书。
它被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为“近二十年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张艺谋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曾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等等奖项。
直到现在,它还在以每年接近百万册的恐怖销量持续热卖着。
即使你没有看过,也应该听说过这本书,甚至对这本书还有这样的印象——
这是一本记录中国人所经历的苦难,歌颂中国人顽强不屈的精神的一本书。
但觉不觉得,《活着》这本书所包含的东西,远远不止于此。
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学作家,很多都专注于写自己故乡的风土人情、独特的文化。余华却不一样。
他的作品,没有故乡,没有方言,对历史也不多加描述渲染。
但也正因为如此,让他比其它人都看深,看得远,看得全面。
甚至可以说,余华的作品拥有全人类的视野!
《活着》的故事灵感,来自于美国的一首民歌,书友们知道是哪一首民歌吗?民歌的内容是什么?余华为什么从这首歌曲里来了灵感?我会在明晚的解书中一一为大家展现。
02
《活着》的故事灵感,来自于美国的一首民歌《老黑奴》。
歌曲唱的是一个老黑奴,他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但他仍然顽强乐观地对待这个世界。
《old black Joe 》创建于1860,是史蒂芬·柯林斯·福斯特离开家乡彼得斯伯格去纽约之前写的最后一首歌。1860年,福斯特的妻子琼家一个老黑奴去世了,老黑奴和福斯特有着多年的交情,老黑奴去世前请求福斯特为他写一首歌,福斯特答应了,而当时福斯特遭遇一连串的变故,父亲去世,两个姊妹远嫁,离开家乡,两个兄弟也相继故去,唯一的弟弟摩利逊也结婚,迁移居住。福斯特一生热爱着的家乡和亲人,几乎都一去不复返了,他被迫孤身流落到纽约,穷困潦倒,正是因为这些变故,让福斯特写出了这首旋律优美、亲切而又哀婉动人的曲子。
最早《old black Joe》被翻译过《老黑爵》,但很难传达词作者当时身处的环境和遭遇,后来才改成了《老黑奴》,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却把作者当时的遭遇表达的淋淋尽致,一个简单从名字,形象生动地传达了立体式的画面,让人光看歌名就能进入歌词意境。
余华因为这首歌,写下了这本《活着》。
在他看来,这个老黑奴生活的国家,经历的时代,所熟悉的文化,与他将要创作的这个故事的背景完全不同。
但即使这样,也仍然无法抵挡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共通之处。
在翻开这部小说之前,很多读者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本名为《活着》的小说里,人们却一个接着一个地死去。
在书中,余华用冷静得近乎残忍的笔调,讲述了一段触目惊心的悲剧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带我们探寻了人类,这一生中最终极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活着?
听完这个故事,或许你会得到一个影响你一生的答案。
明天我将针对《活着》这本书进行情节概述,欢迎大家明天晚上8点钟来到有书共读大连群,与我一起讨论余华先生的《活着》。
03
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曾是一个地主儿子。
和绝大数人印象中的地主儿子一样,福贵在年轻时不懂事,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不懂事到什么程度呢?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福贵在赌场玩了一夜,清晨准备回家,但他却有车不坐,偏要骑在一个胖妓女的身上,让她背他回家。
等到他在路上遇见老丈人的时候,福贵还笑嘻嘻地脱帽跟老丈人打招呼——近来无恙?
可见,那时的福贵堕落嚣张到了何等地步。
然而,福贵没有预料到的是,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他就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折。
在赌桌上,福贵中了别人的套,然后把家里包括田地、房产的全部家产输了个精光。
一夜之间,一家人从大地主沦为了穷人,自己的亲爹更是被活活气死。
虽然这个打击如当头棒喝,但它也像一瓢冷水,让福贵清醒了过来。他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农具,准备重新开始生活。
但命运,却似乎再也没有给他这种机会。
没过多久,福贵的母亲生病了。福贵拿了家里仅剩的两块银元,去城里请医生。
但恰逢战争年代,在去城里的路上,福贵又被国民党军队抓去了当壮丁。
这一下就过去了两年。
当福贵最终死里逃生回到家乡,此时,他的母亲已经过世,而女儿也在一场大病后成为了哑巴。
不过,虽然万般不幸,但是一家人好歹团聚在了一起。只是谁也没想到,真正的悲剧现在才开始逐一上演——
在随后的日子里,福贵一家人经历了在那段艰难岁月里所能经历过的一切。
土地改革,三年自然灾害……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人人的命运都如同草芥一样,身不由己。
福贵聪明机灵的儿子为了救人,小小年纪去献血,却因为血被抽干而亡;随后,他的哑巴女儿又因为难产而死;
而没过多久,她的妻子也在病痛和悲伤中去世;一下子,家中只剩下福贵和女婿,还有外孙相依为命。
但是,这苦难却似乎并没有到尽头……
在一次意外之中,福贵的女婿在工地上被一块水泥板夹死了。
而他的外孙,有一次生病,福贵给他煮了一大锅豆子。但怎知,外孙却因为从来没吃到过这么多豆子,最终,竟被活活撑死了。
如果说失去至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切肤的痛苦,福贵前前后后经历了7次。
除了这种最终极的精神痛苦之外,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大饥荒时代,福贵所承受的肉体痛苦,例如极度的饥饿、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的劳累,也是我们不能想象的。
可以说,余华把一个人所能经历的种种苦难,都放在了福贵一个人的身上。
任何人只要读过这本书,都不得不发自肺腑地感慨——太惨了!太苦了!
只是,福贵却在这一次次的苦难中活了下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时候福贵选择了死亡,我们都不难理解。
从古至今,有那么多人因为受到了痛苦而选择死亡,那么多人因为生活的不顺利而选择了消极度日。
尤其是福贵生活的那个年代,死亡也是轻而易举的。
但是,福贵却选择了活着。
今天全国PMA群有培训,我就先把作业尽早交上来。明天晚上,我将对《活着》这本书展开讨论,人到底为了什么活着。为了家人?为了理想?为了名利?……好像都不是。
04
福贵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
他曾拥有百亩良田,万贯家财,虽然在一夜之间全部散尽了,但他活了下来。
可见,对福贵来说,活着与物质无关。
福贵曾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躺过尸体堆,与“死亡”无限接近,但他活了下来。
所以,活着与遭遇无关。
福贵还曾有过一个与他相依为命的妻子,有过一对慈爱的父母,有过一双可爱的儿女,最终这一切都被无情地夺走了,但他活了下来。
活着也与亲人无关。
而在故事结尾,他与一只同样年迈的老牛一并活着。这时他已经无牵无挂,他的心境正如他在耕田时喊出的歌谣:“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说到底,福贵到底为什么活着,这个答案到或许也已经跃然于纸上——
人,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一个人降临到这个世界,就不得不接受这个世界的无常。
生老病死,事业起伏……
而余华眼中的活着,也许就是在面对无常的命运时,接纳它,感受它,体会它,消化它。
如此,生活的一切,只因为活着本身,就有足够的意义。
仔细想想,就不得不感叹余华对人生的洞察与温柔。
他让一个平凡人最基本的生存本能,成为值得歌颂的壮举,他让一个平庸而普通的人,仅仅是因为想要活下去,就能成为英雄。
是啊,人生顺遂,意气风发之时,热爱生命有什么难的呢?
唯有避不开的血和泪,熬不尽的苦和难,才能让生存的意志,彰显出它超越一切的威力。
在《活着》这个无比悲恸的故事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人物不断与命运抗争的坚韧。
看到我们每一个人,一次一次被生活压垮,又咬牙重新站起来的身影。
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太多应该好好活着的理由,亲情、爱情、事业、理想……不一而足。
余华让我们去思考,如果这些支撑我们活着的理由,就像福贵一样,一一失去,一一崩塌了呢?
你的生命,难道不能仅仅因为它本身就珍贵?就伟大?
看了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活着?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用一生去探索的命题。
感谢《书单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