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文书院王鹏翔论语札记106】用行动诠释道理的人!

原      文

 《论语公冶长篇》

        5.15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今译】:孔子评价子产说:“他具备了君子的四个德行。平日言行恭谦,对待上级或者长辈敬而有礼,恩惠给予民众,使用民众时间合宜。”

【学记】:子产的名字叫公孙侨。在简公和定公在位的时候担任过郑国的大夫,据《春秋》记载,昭公二十年,子产去世,噩耗传来,孔子非常的悲伤,痛苦流泪,并且说子产有古人的高尚德行。

 通过这章记载可以看出,夫子对于子产是非常认同的,并对其一生做了一个很高的评价和总结

 君子的德行非一字一句,就能说清楚的,然而,子产至少具备了四点:

 一者,言行有恭。恭而有礼,恭是内心的一种态度,如果心里无“恭”,行为上的礼,便显得虚伪而缺乏真诚。如果说“礼”是一种行为准则的话,那么“恭”则是礼的中心。

 二者,礼敬长者。一切智慧从恭敬中得来,对于长者和上级的恭敬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谦虚好学。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当我们以恭敬的心与他相处时,这本书就已经自动打开,可以供人借鉴,可参照,思考。

 三者,惠普民众。民众是衣食父母,情如手足。为官者,若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必然会使民众受到恩惠,带领团队的主干能有这样的思想,也必然会让团队受到恩惠,精诚团结。

 四者,使民以宜。对大众的使用和调遣非常重视时间的安排,在民众农忙时尽可能不安排劳役。如今国家在这方面,已经不再使用民众。但就团体而言,在人员工作较忙的情况下,尽量不安排其他的活动也是此种精神的一种体现。

 子产的四徳是实实在在的躬行君子之道,没有文字和言行上的阐述,完全是行为上的实践。这是最难得,最难行的四点,子产全部做到了。确实让人钦佩和赞叹。

【感悟】:大道理谁都知道,关键是能不能做到,做到了就是君子,只说而做不到就是纸上谈兵。

【注释】:恭而有礼、敬而谦虚、恩惠大众、以义使民,此君子之四徳,子产行以释之,夫子所以赞之。夫此四徳,盖语言文字不足以尽其徳,故而儒门重行尔后重言者也。

 子产具四徳

 后世传其学

 分明于行解

 仁心始有觉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子产:春秋时郑大夫公孙侨。

子产在春秋时,事功著见,人尽知之。而孔子特表出其有君子之道四,所举己尽修己治人敦伦笃行之大节,则孔子所称美于子产者至矣。

《论语讲要》:钱大昕《后汉书考异》:“产者,生也。木高曰乔,有生长之义,故名乔字子产。后人增加人旁。”子产在郑国简定二公时代执政,达二十二年,是《春秋》昭公二十年;“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孔子评论郑国大夫子产,说他有四种德行,皆是君子之道,一是“其行己也恭。”他自做人很谦恭。二是“其事上也敬。”他事奉君上能敬其事,三是“其养民也惠。”他用恩惠养民。四是“其养民也义。”义作宜字讲,他使用民众,能得其宜。如不违农时等。

《论语正义》:子产徳能居位,合于道者有四,故夫子表之;行己恭,则能修身。事上敬,则能尽礼。养民惠,则因畴能殖,子弟能诲,故夫子称为“惠人”。惠者,仁也。仁者爱人,故又言古之遗爱也。使民义,则集注所云:“如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之类”皆是。

《论语集注》:吴氏曰:“数其事而责之者,其所善者多也,臧文仲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也。数其事而称之者,犹有所未至也,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是也。今或一言盖一人,一事盖一时”皆非也。

《论语义疏》:常恭从,不逆忤人物也。人若事亲及凡在己上者,必皆用敬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焕文书院王鹏翔论语札记106】用行动诠释道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