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写在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前

【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写在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前

按语:

2021年10月10日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教育,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号召各级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20年儿童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且女生抑郁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抑郁高于独生子女。

随着年级的增长,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1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儿童青少年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对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的压力都成倍增长。

全世界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我国目前虽然略低于这个水平,但近年来,发病率在持续上升。

部分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并不是随着他的长大就消失,有些会进入成年期,比如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到成年的时候,他变成一个成人的多动症,有些孩子会伴有一些品行问题,后来变成有反社会行为问题,有部分会伴有情绪障碍。还有一个我们比较关心的——游戏成瘾,在最新的诊断标准中,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入精神疾病的范畴。

目前,以游戏成瘾为主的过度依赖网络成为家长关注的热点。全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发病率是6%,我国偏高在10%左右。过度依赖网络只是表象,有一半的孩子往往因为人际关系、注意缺陷障碍等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的行为。

调查显示,1/5左右的孩子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得到合理诊疗的比例还不到20%。除了专业医生缺乏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很多家长在孩子情绪障碍的早期并没有意识或发现。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专业医生、心理咨询师数量和质量不足,服务供需失衡已经成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另外,现有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多数以收住严重的重性精神障碍病人为主,而开展常见的以轻症为主的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服务也很不够。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按这个估算,中国还需要130万名心理咨询师。

心理卫生服务应该进一步地向“生物—心理—社会”这样的医学模式转变,把服务延伸到医疗机构之外的社区和社会,服务的主体是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而服务的对象应该是普通的公众。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一)一般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二)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③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④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⑤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⑥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三、呵护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一)家庭方面

家长要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对孩子有适度的期望,用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孩子和引导孩子。

1.学会倾听。

这在任何关系中都是应该首先被强调的。孩子究竟想要什么?他最近在想些什么?你是否能清晰的知道。停掉所有孩子不愿意去的补习班、兴趣班,让他可以去了解感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住,永远要保护孩子珍贵的好奇心而不是去毁灭它。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脱口而出一些给孩子说的话之前,先在心里跟自己说一遍,如果自己听着舒服,没问题再跟孩子说。

3.放松自己。

就算你焦虑孩子的学习问题,首先也需要先放松下来。不要对学习那么紧张,你表现得轻松一点,孩子自然也会慢慢放松下来,再慢慢爱上学习。

4.重视体育锻炼。

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晚上的时间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最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慢跑、球类等项目。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起到解压的作用,一起锻炼也会增进亲子感情。

5.重视睡眠。

报告指出,2020年儿童青少年的平均睡眠时长为7.8个小时,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倡导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9和8个小时。睡眠是儿童青少年每天精神状态、学习状态的最重要保证。因此,作为家长,要辅助孩子每天能够睡好觉,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6.合理膳食。

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却面临着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饮食不但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危险因素,更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孤僻等。

(二)社会方面

各类媒体要对儿童青少年及家长、学校教师等加强心理健康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身心同健康”意识,掌握应对心理行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育引导儿童青少年安全合理使用电脑和智能终端设备,预防网络沉迷和游戏障碍。

学校要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家人、爱国爱民的意识,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开展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倡导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科学运动、充足睡眠、合理膳食等,减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诱因。

学校要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遭遇校园欺凌、丧亲等处境不利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子女,开展家庭关爱教育、辅助成长。

对一般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和批评教育。对疑似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障碍的学生,教育部门要指导家长陪同学生到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帮助。对患有精神障碍的学生,教育部门应当协助家庭和相关部门做好心理服务,建立健全病情稳定患者复学机制。普通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招收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精神障碍儿童入学。

社会大环境变了,孩子们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了,曾经以多动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为主,现在则更多得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网络过度使用等新的情况。如果在疾病的前驱期就介入并干预,可以延缓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帮助这些孩子和他们所在的家庭回归正常生活轨道。

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栋梁,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上,必须关口前移,以学校为突破口,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提升大众的认知与自我应对能力,以减少悲剧的发生。

丁俊贵

2021年10月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写在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