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let由来
做过BS项目的人都知道,浏览器能够根据HTML静态标记语言来显示各式各样的网页。但是如果我们需要在网页上完成一些业务逻辑:比如登陆验证,验证码,避免恶意刷新网页,或者说网页显示的内容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如果是这样,除了负责显示的HTML标记之外,必须还要有完成这些业务功能的代码存在。这种网页我们就叫做动态网页。
对于静态网页而言,服务器上存在的是一个个纯HTML文件。当客户端浏览器发出HTTP请求时,服务器可以根据请求的URL找到对应的HTML文件,并将HTML代码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
但是对于动态网页,服务器上除了找到需要显示的HTML标记外,还必须执行所需要的业务逻辑,然后将业务逻辑运算后的结果和需要显示的HTML标记一起生成新的HTML代码。最后将新的带有业务逻辑运算结果的HTML代码返回给客户端。
为了实现动态网页的目标,JavaServlet技术因应而生,它能够以一种可移植的方法来提供动态的、面向用户的内容。
简单来说:
servlet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小程序。Servlet的主要功能在于交互式地浏览和修改数据,生成动态Web内容,是为web开发服务的。
CGI与Servlet对比
开始的时候,公共网关接口(CommonGateway Interface,CGI)脚本是生成动态内容的主要技术。虽然使用得非常广泛,但CGI脚本技术有很多的缺陷,这包括平台相关性和缺乏可扩展性。为了避免这些局限性,JavaServlet技术因应而生,它能够以一种可移植的方法来提供动态的、面向用户的内容。处理用户请求。
对比一:当用户浏览器发出一个Http/CGI的请求,或者说调用一个CGI程序的时候,服务器端就要新启用一个进程(而且是每次都要调用),调用CGI程序越多(特别是访问量高的时候),就要消耗系统越多的处理时间,只剩下越来越少的系统资源,对于用户来说,只能是漫长的等待服务器端的返回页面了,这对于电子商务激烈发展的今天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技术上的遗憾。
而Servlet充分发挥了服务器端的资源并高效的利用。每次调用Servlet时并不是新启用一个进程,而是在一个Web服务器的进程中共享和分离线程,而线程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共享一个数据源,使系统资源被有效利用。故servlet不是线程安全的,单实例多线程的
对比二:传统的CGI程序,不具备平台无关性特征,系统环境发生变化,CGI程序就要瘫痪,而Servlet具备Java的平台无关性,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保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高效性。
对比三:传统技术中,一般大都为二层的系统架构,即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导致网站访问量大的时候,无法克服CGI程序与数据库建立连接时速度慢的瓶颈,从而死机、数据库死锁现象频繁发生。而我们的Servlet有连接池的概念,它可以利用多线程的优点,在系统缓存中事先建立好若干与数据库的连接,到时候若想和数据库打交道可以随时跟系统"要"一个连接即可,反应速度可想而知。
Servlet的运行过程
⒈ 客户端发送请求至服务器端;
⒉服务器端根据web.xml文件中的Servlet相关配置信息,将客户端请求转发到相应的Servlet
⒊ Servlet引擎调用Service()方法,根据request对象中封装的用户请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返回数据之后,Servlet会将返回的数据封装到response对象中;
⒋ Servlet生成响应内容并将其传给服务器。响应内容动态生成,通常取决于客户端的请求
⒌ 服务器将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Servlet生命周期
1) 加载和实例化;在第一次请求Servlet时,Servlet容器将会创建Servlet实例;
2) 初始化;Servlet容器加载完成Servlet之后,必须进行初始化,此时,init方法将被调用;
3) Servlet初始化之后,就处于响应请求的就绪状态,此时如有客户端请求发送,就会调用Servlet实例的service()方法,并且根据用户的请求方式,调用doPost或者doGet方法;
4) 最后,Servlet容器负责将Servlet实例进行销毁,调用destroy方法实现;
对于更多的客户端请求,Server创建新的请求和响应对象,仍然激活此Servlet的service()方法,将这两个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它。如此重复以上的循环,但无需再次调用init()方法。
一般Servlet只初始化一次(只有一个对象),当Server不再需要Servlet时(一般当Server关闭时),Server调用Servlet的Destroy()方法。
实例解析:
html代码--客户端浏览器
根据出生日期段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