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塞达,布朗夫曼与伦敦交响乐团(二)

 

图片发自App

诺塞达,布朗夫曼与伦敦交响乐团来上海的音乐会非常抢手,只买到第二场。能够听到顶级的指挥家和钢琴大师与一流交响乐团的合作非常难得。今晚曲目也非常重量级。有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于1907年用油画的手法为我们展现的音乐杰作《西班牙狂想曲》,被视为钢琴协奏曲晚期古典风格的代表性作品的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穆索尔斯基传播最广的作品《图画展览会》。

单簧管在弦乐声若隐若现的陪衬下,温柔而迷幻地奏出了“夜的前奏曲”。低低的吟唱声仿佛月光下的鲜花,美丽而朦胧。渐渐的,弦乐声加强,与单簧管,大管展开对答。夜的故事娓娓道来。

马拉加舞曲音型用弦乐低沉的拨奏和木管乐器低声部把我们带到了不安的氛围中。小号像一个斗牛士,用它嘹亮的声音唤醒夜色的迷雾。紧张略带兴奋,随即英国管的独奏又如同内心矛盾的自白。

第三乐章开场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经典的哈巴涅拉舞曲。整个感觉西班牙起来,有地中海阳光下的热烈和激情,也有舒缓和慵懒,率性而为充满西班牙的气质。独特的节奏,带着动感和不确定性。

在末乐章的集市中。每个小节的节拍和速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加上慢乐段的对比,充满着色彩上的冲击。作为印象派音乐家,色彩一直是他的拿手好戏。血液里流淌的西班牙基因,又让这种富丽的色彩显得那么自然,不娇柔造作。

贝多芬30岁时创作了《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受到莫扎特的影响,贝多芬在这首钢琴协奏曲里充满了对莫扎特的回忆。当时莫扎特刚去世不久,他的作品还经常在音乐会上被演奏,具有强的生命力。贝多芬在传统古典奏鸣曲的基础上,开始有了自己的突破。刚开始典雅节制的音乐,很快就被贝多芬的阳刚和力度而改变。虽然还是古典的完美形式,但在每一个音符里仍能感受到贝多芬饱满的激情和力量。

第一乐章是有活力的快板,是整首曲子中演绎的最精彩的一段。乐曲一开始较为冗长和充满交响性的主题,被进入的钢琴独奏十分有力地接替,进一步发展。大师手指的力度将贝多芬的华彩乐章表现得含而不露,充满古典的优雅,却耐人寻味。

第二乐章优美内心独白,旋律轻柔婉转,独奏钢琴在主题铺陈后,与乐队的对话缠绵深情,完美动人。

第三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和回旋曲式巧妙地结合。木管乐器整个音乐充满了幻想的色彩。钢琴不再是唯一的主宰,而是成为乐队很好的呼应。当然,贝多芬永远不会忘记最后要把他的音乐推到极致。于是我们听到了正在转型的音乐语汇。

下半场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原作是钢琴组曲。是作曲家在好友建筑设计师哈特曼逝世后,参观为他举办的设计图与画作展得到灵感的纪念之作。漫步展览,描述一幅幅画作。大家听到的是一首首小品的集锦。由漫步主题有机连接的10首小品,其实构成着作曲家对于人生的思考。漫步主题构成了跨越时空的对答。

《侏儒》的蹒跚步态,《古堡》如同贵族生活的老照片,再翻过一页是《杜依勒花园》里无忧无虑的童年……《未出壳鸡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里莫日市场》《鸡脚上的小屋》《基辅之门》,每一幅画,每一个场景,都是穆索尔斯基思考的人生。作品的伟大之处也许不只是音乐上的丰富性。还有作者表现出的俄罗斯精神。

音乐会结束,去的朋友都觉得非常精彩。内容和信息量太大。匆匆几笔,未能意尽,留待下次再续。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诺塞达,布朗夫曼与伦敦交响乐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