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真的好难回答

《奇葩说》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不是谁要说服谁,而是把一个议题掰开了、分解了,让你看见不同的侧面,从中有所思考和启发。

这一期的奇葩说辩题是“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正如蔡康永所说的,这是奇葩说有史以来,最让人绝望的辩题之一。马东上次说,“好不容易找到的真爱很怕狗,我要不要把狗送走?”是最让他为难的辩题,在我的认知里,我认为这个题太简单了,毫不犹豫地要“送走”,反而是今天这个辩题让我很为难。我没有一个确定的观点,我从他们的辩论中受到很多启示。在我看来这道题充分展示了《奇葩说》的核心价值观,关心社会问题,非常有意义,辩论的双方都非常精彩和深刻。

认为应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的一方,就是为了阻止孩子铺张浪费,为了让孩子明白有的东西就是因为家里没那么多钱你得不到。黄执中不愧是辩论界的大神,他每一次都拓展了辩题的深度,将之上升了一个价值和理论的高度。他说父母就应该和孩子好好谈论家庭的关键问题,诚实而坦然地告诉孩子家庭的实际情况,最好的亲子关系该是同频的,而不是当面拒绝沟通,背后里默默奉献,最后形成“不接纳、不亲密、不信任”的关系,中国家庭的亲子关系是拧巴的,“父母一直在等待子女的感激,而子女一直在等待父母的道歉”。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父母应该把孩子当做平等的人,孩子有权知道家庭的主要情况,父母应该和孩子好好沟通。马东充分肯定了执中提出什么是家庭的关键问题,什么关键问题都应该跟孩子讨论这个观点,这是沟通愿望,但是他没有告诉孩子富不富裕、贫不贫穷是不是家庭的关键问题,可能在不同的家庭里面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们追求的难道不是把富不富裕问题不再列为关键问题的社会吗?

马东的观点完美地表达了我在听执中辩论时的感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问题无论在哪里都是关键问题,只是我们的价值选择应该是多元的,追求经济效益不应该是人生唯一的、或者说最重要的目标,一个更好的社会应该是有暇顾及不同个体的特殊性的社会。


支持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的一方,他们认为不应该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对他做价值判断,不应该将成年人的压力转嫁到孩子的心理上,而是引导他感受爱,教他更多比富裕更加价值的思想。家长不应该过早地将成年人的标准传递给孩子。这就像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故事都是假的一样,要不要过早地打破孩子对于美好世界的幻想,过早地传递给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是不相信眼泪?我的倾向是不要告诉我的孩子成人社会的标准与不完美,他应该有他的天真,总有一天他自己会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刻意的回避好像又是另一种强调,不富裕应该像所有其他问题一样刻意被告知、刻意讨论,这不是什么需要隐瞒的问题。


刘擎说:梦想一个不被打扰的童年在今天是一个幻觉。尼尔•波兹曼写过一本书叫做《童年的消逝》,他说那个时候童年的世界跟成年人的世界是隔绝的,因为童年人只看图画,而成年人要看文字,现在在一个影像时代,成年人的所有信息已经向童年辐射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在现代在当代没有办法向孩子回避的问题。我们要把金钱这个事情看得不那么重,反而要让它坦诚地开始。特别是像执中讲的,把孩子当做家人,无论家里的状况怎么样,你是家里的一部分,你来参与。这是我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经验,我们家小时候,在我11岁的时候,我父亲会让我做家里的这个,家里的钱应该怎么花,我把这个困难的事情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事情。我觉得要改变一个孩子对于金钱的现在主导的有点不健康的有点问题的价值观,讲生活是多样的,价值是多样的,有些成就并不能对应金钱,就要从小坦诚地不断地跟他讨论,这是最正确的方式。

薛教授说:父母不应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这件事情,因为家里不富裕这种情况,找不到话语的场景。他讲了他做公益的一个见闻,得出结论说,他们从中学习的不是他们来自穷还是富的家庭,而是说面对困境,面对约束条件,我们怎么样去追求目标,我们怎么样去协商。再富的人,再穷的人也同样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永远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自己来自什么地方的一个刻板印象,而且更重要的我说远一点,不要愤怒。我们今天很多人有一个想法,是因为我们今天不开心,过得不好,原因在于我来自一个什么样收入的家庭,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出生,这是一件舍近求远的事情。你要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很难。真正容易的是,不是改变别人而是改变自己,不是求别人而是求自己。不要问你怎么样才能尊重我,而是要问我怎么样才能对你有所贡献。一旦我能够对你有所贡献,这世界是公平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出生在哪里是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教小孩你要去奋斗去创造,去在你的起跑线上去往前走,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跑得更远。无论在哪个跑道上要赢在终点上,要具备这种能力。

蔡康永说,他选择不告诉孩子这个真相,是因为“贫穷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在跟孩子沟通家里有钱没钱的时候,其实是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他提醒大家说,能够在场辩论的人,都不是一般的父母,当然也是不普通的孩子,用他们的辩论来代替一般人的感受是危险的。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是因为当他追求钱,而人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追求的,他就放弃了那个想象力。正方说你小时候月面对贫穷你将来会越勇猛越奋斗,他认为我们只看到了成功的故事,而沉在水底下的那9999个没有成功的故事,是我们选择忽略而假装不存在的,而那些人是我们小时候被告知贫穷就限制他们以为人生成功的唯一路途的标准就是变成富裕的,所以他希望提醒这件事情。

其实双方的观点都是说要改变对金钱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富裕不是唯一的东西。正如他们讲的,《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和积累得出的结论,贫穷其实是一种病,会传染,甚至有可能被遗传,那我们努力的其实是改变这种传染病的进一步蔓延。


我问我孩子他爹,要不要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这个问题,他爹很平静地说他选择不告诉,因为我们现在的经济形势比他小时候好太多了,孩子做任何事情不需要因为“不富裕”这个理由而受到限制,他应该充分学习和表现自己,不应该为经济问题操心。看来我们家儿子还没有花钱花到他爹心疼的时候,他爹对他自己的经济能力也很自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不要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真的好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