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同学会要花6000元 你会去参加吗

该网友表示,同学友谊是需要保持,但谈到聚会的出资时,他纠结了。原来,往返路费由外地的同学自行承担,住房及其他各种杂费全部由在重庆本地同学承担。预估了一下,分摊到重庆的同学身上每人接近6000元,“感觉价格太高了点。”


这件事,已困扰市民马勇(化名)一个星期了。去吧,60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搞不好还要引起家庭矛盾;不去吧,同学那儿说不过去。

8月27日,网友“一人2013A”在天涯论坛上发帖称:“重庆本地上的大学,一晃眼都整整10年了。毕业留在重庆上班,重庆的会长计划国庆召集全国各地的同学前来重庆聚会。”

该网友表示,同学友谊是需要保持,但谈到聚会的出资时,他纠结了。原来,往返路费由外地的同学自行承担,住房及其他各种杂费全部由在重庆本地同学承担。预估了一下,分摊到重庆的同学身上每人接近6000元,“感觉价格太高了点。”

“一人2013A”坦言,自己毕业十年其实混得很一般,这个费用已勉强足够两个月的和小孩的奶粉钱了。

看了会长的策划,其实就是一帮同学到大学转一圈,然后海吃海喝,再去唱唱歌。该网友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不去参加聚会又觉得肯定会被同学说三道四,以后见着会很没有面子。”

对此,网友“一人2013A”很苦恼,他在帖子的末尾写下:“我该如何拒绝这场毕业聚会?”

昨日,重庆晨报记者联系上了发帖的网友“一人2013A”。该网友名叫马勇(化名),今年32岁,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一个月的工资5000多点。

马勇上大学时所在的班级一共有30人,毕业后只有7个同学留在重庆,其余同学都去了外地。会长是重庆的同学推选出来的,是个教师,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感觉他比较热心”。

马勇也理解会长的做法,“就是想尽地主之谊”。但这个数目对重庆的每个同学来说可能都不是一笔小数目。马勇说,会长是这样“开导”他的:“10年6000,一年才600,就当每年花600元请外地的同学来重庆耍了一下吧。”

可会长的解释并不能说服马勇,马勇投了反对票,但其他同学都默默无语,他也不好再说什么。“我想重庆的几个同学也不只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可能大家都碍于面子不愿意提。”

更苦恼的还在后头,当马勇硬着头皮把同学会的事情跟老婆说后,老婆也反对,而且口气很强硬,要求马勇国庆期间陪她去外地溜达溜达。

这样,马勇就更不知所措了。交钱参加同学会吧,不仅开支太大,还有可能导致夫妻矛盾;不去参加吧,同学这关又过不去,也不知道如何开口。

但会长似乎心意已决,已把在重庆每个同学的任务都已作了安排,如谁负责到机场或火车站接人,谁安排餐馆等。

截至昨日下午4点,该帖的点击量已达247756次,回帖1075条。大部分网友都觉得会长制定这样的方式不合理,纷纷劝马勇不要去参加同学会。

网友“白天幻想”回复说:看得出这个费用对于你现阶段来说比较大,那么你完全可以说NO(不)!本地同学可能有些是出于面子不好拒绝。

该网友还列举了他认为的聚会原则:所有公共行程的费用大家AA制;外地同学有时间和精力回来聚会的,大家欢迎。因时间和费用等原因无法回来的大家都相互理解;有人愿意赞助费用的,绝对欢迎。

网友“可曾闲来愁沽酒”则认为,同学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同学聚会,重在心,如经济上有困难,尽可明说,不要紧的,大多数同学会理解。“我真心赞成AA制的聚会,大家都是参加者,这是最好的聚会模式。”

也有不少最近才参加过同学会的网友现身说法,在费用上,基本是每人平摊。网友“zhh0651”说:我们五一搞了大学20年聚会,每人预缴1000元,外地同学交通费自理,其余都在1000元当中出,家属免费。最后结算,每人退了300元。

“好久不见一定是见面的第一句话/多少人世间多少变化又摊开眼前/好久没有联络的同班同学你好吗/生命中的那一段日子无悔无怨……”罗大佑的这首《同学会》,道出了不少毕业许久的人的心声。

毕业时一起抛起的学士帽、火锅店里摆着的空的啤酒瓶,空空荡荡的寝室,都见证着同学之间深厚的情谊。有人说,大学时代是一生中最好的时代。

本来是回忆青春、共话情谊的同学会,有的却因为攀比、面子等变了味。对于马勇,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觉得同学会应该怎么办?欢迎市民拨打重庆晨报966966热线,与我们分享你参加同学会的心得与经验。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王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同学会要花6000元 你会去参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