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说晋史001 | 桐叶封弟,晋国初建

春秋时期的姬姓侯国晋国,其祖先一直可以追溯到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叔虞。

周朝建立之初,前后经历了两次比较大规模的分封,一次是在武王灭商之后,一次是在武王的儿子成王的周公辅政时期。晋国最初就是成王初封的。

武王建周后不久就去世了,留下了年幼的成王继承王位。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在一起玩,看着满地的落叶,随手摘了一片桐叶,剪成了玉珪的形状,对弟弟说:“把这个给你吧。”

原本这只是一个孩子游戏的场景,由于做游戏的人身份贵为天子,其中的意义就要重新解读了。贵为天子,即便还是个孩子,也早早的被剥夺了孩子之间游戏的权利,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要时时留意,因此自打坐上天子之位的那一天开始,就没人再把他当做孩子。朝堂之上众多灭商的功勋老臣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远在封地的那些诸侯们也并非都安分守己,也在伺机蠢蠢欲动,国都内外的这一切远没有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祥和稳定,稍有不慎,新建之国便有再倾倒之危险。所有这一切都已容不下孩子气,他必须迅速成长,即便在没有任何成长时间的情况下。

在一旁的托孤大臣,成王的叔叔,周公旦将刚才这一对孩童的游戏看在眼里,毕恭毕敬的对周成王说:“天子这是准备将哪块地方封给自己的弟弟呢?”

成王一头雾水:“这只是片桐叶,我们兄弟间玩了一个游戏而已。”

周公旦丝毫不想放过这个机会,紧接着答道:“君看这是一片桐叶,臣看这是一片玉珪,而赐予玉珪表示天子对给诸侯封地时的认可。您首先是君,叔虞首先为臣,其次才是兄弟。君以玉珪赐臣,必为封疆土。天子无戏言,您的一言一行不但会留在史册上,而且会被国人以诗乐的形式传颂,稍有不慎,便会君不君,臣不臣。不知道您打算将弟弟分封在何处?”

成王听到这些也是低头不语,他明白自己叔叔说的不无道理,自己是应该尽快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天子。叔叔周公旦费力讨封,不仅仅是为了要教育周成王的言行举止如何才能更符合一个天子的标准,他更深刻的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太沉重,自己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每天如履薄冰,就是为了能保护好武王托付给自己的江山和这个孩子。

桐叶封弟

江山初定,而武王又突然离世,这让国家暗流涌动。他刚刚带兵平定了来自商朝遗族武庚的叛乱不久,这场叛乱在他内心撕开了深深的一道口子,因为这个叛乱的主谋除了商王的遗子之外,参与其中谋划领导的还有武王和自己的亲兄弟,管叔和蔡叔。周武王消灭殷商之后,给武庚了封地,以继殷祀不断,这“二王三恪”的待遇也是追随礼制传统,不可谓不高。可是武庚臣服的只是那个战胜了自己家族的武王,而不是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国家,武王的离世一下子唤醒他内心里一直被压抑着的那个复辟的念头。更让周公旦无法原谅的是,自己的兄弟,继位天子的叔叔,在武王刚刚离世的时候就自持功高,不安心仅居于一封国之内,勾结外人,想要将年幼的成王取而代之。这极大的冲击了周公旦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为人为臣的理念。

他看到了问题所在,并没有一味的鄙视人性的丑陋,因为他可以理解在巨大利益面前,人性会被扭曲才是常态。他无法说服别人像他一样,他也不想做这样的榜样,因为他无法断定他之后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榜样存在,因此源于榜样说教的力量是不确定和不持久的。他需要做的就是设计一种制度去中和人性中的贪婪和过多的非分之念,而能各安其位。这样一个根本性制度的建立,对于这个初创的国家来说绝非易事。他只有利用自己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和威望去全力的推行这个制度,把它固定下来,让后世都能遵守一个规则。

这个国家的创立者离世太早了,他只是在地理范围上新建了国家,并没有来得及从制度上去稳定它,便把这些就留给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还太小,甚至于小到了他对这个国家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一大批老一辈浴血奋战的王室功臣都虎视眈眈,总想取而代之。即便他们这样做了,也没有一个准则可以对他们进行道德上的审判,没有了民意道德的谴责这使他们有恃无恐,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和政治包袱。因此,周公旦规定了天下的继承制度为嫡长子继承制,明确了分封制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方法。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大宗继承国家,小宗则在国家内继续分封,承担保卫和拥护国家的责任。这就明确了各自的身份和这个身份所能带来的利益和责任。如果以后谁违背了这个规则,即便以武力侵占了更大的利益,也会为天下所不齿。

所以,他现在要向周成王讨封,就是明确这个制度的第一步。经过残酷战争洗礼的周公旦深深的明白,此时没有了硝烟,环境已然大不相同。在战争年代赏赐是用战功挣来的,而在和平的年代,最大的赏赐就是分封,是能让人感恩戴德的。这个孩子需要让自己,更是让这个国家,逐渐走出国家建立者周武王身后的阴影,他需要让自己的恩威布于四海,让诸侯和国人都念他的好,才能使更多的人发自肺腑的保卫他。在这些人当中,有血缘关系的兄弟才是最应该彼此信任的,对他们的分封赏赐就从叔虞开始吧。

晋祠中唐叔虞像

成王显然对周公的问题没有准备,一时间无以回答,说:“叔父意下如何?”

周公回禀道:“前些日子,臣下出兵平定了唐国反叛。唐本是帝尧之后,而这个地方正好是洛邑的北面屏障,又和国都隔河相望,位置极为重要。这样近而险的地方,如果再封给外姓之人,势必有一天又会再生祸端。再者,先王在时就有营建洛邑的想法,这里与其封给别人,不如封给自己兄弟放心啊。”

大约在公元前1033年,唐这个地方就这样被封给了叔虞,他也就开始被称为“唐叔虞”。唐国大致位置在今天山西省西南部分,黄河和汾河以东,与浍水之间方圆百里的地方。直到唐叔虞的儿子,因为封国内有晋水,便把国号改为晋国。

你可能感兴趣的:(近说晋史001 | 桐叶封弟,晋国初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