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的一点心得

      我不知道真理在哪里。我只知道,远离错误,就是靠近真理。

      人的一生犹如白驹过隙,非常短暂。不仅如此,在短暂的一生中,还隐藏着许多荆棘和陷阱。稍有犯错,就可能陷入难以挽回的险境。因此,留给我们犯错的机会并不多。可是,人的生命过程决定了其必须要经历错误才能更好的汲取经验并成长。

      真实的世界不允许我们频繁的试错,从而得到正确的经验。听从长辈和师者的教诲往往无法深刻的领悟到该有的教训。很多道理只是听着顺耳,行之却难以合一。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体会到错误带给自己的伤痛。从这一点说开来,那些企图通过小事来习得大道的做法也有同样的不足。通过这种途径获取的经验,在很多生死存亡的场景下。其中的人往往会变得优柔寡断、举棋不定。因为,那些不痛不痒的所谓经验,在紧要关头,处于情境中的人们根本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只剩下人的本能在发挥着作用。

      如何用最少的代价获得错误带给自己的真切教训呢?你需要一部真实的历史书籍,把自己带入到历史中那些和自己想法一致的角色。他们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映射了自己的结局。如果自己的代入感很强,历史角色的惨痛经历,会大大加深自我对错误的感受,从而深刻反思。

      例如:汉武帝时期,李陵请兵五千,寻找匈奴单于庭作战,试图以寡击众。武帝赞赏李陵的勇气并答应了他。然而,李陵遭遇了匈奴单于的埋伏,援军又迟迟不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粮尽矢绝之后,李陵只剩四百步卒,最终战败投降。武帝闻之十分愤怒。朝堂上,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弩,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当我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为太史公的正义言辞拍案叫好!甚至隐约间回到了那个言语嘈杂的朝堂,暗暗为太史公的大义点赞。然而,读到后来太史公受刑的遭遇,我深感震惊。我万万没有想到,太史公的腐刑竟然是因为这样一句话。在我看来,非常正确的一句话。后来,这件事在我心中久久徘徊,时常想起。很久以后,再想起这段经历,不禁对朝堂上那些唯唯诺诺的臣子们有了一丝谅解。或许,他们的做法,在当时的局势下,有着某种程度的正确性。而太史公的秉公直言,也成为了我难以企及的勇气之举。

      后来,我经常会想,在武帝的盛怒面前,看着满朝附和的大臣,我如果是司马迁,我能说些什么呢?我又该如何说呢?我不禁陷入沉思,久久不能发声,以至语塞。或许,有一种言辞能让武帝转怒为喜。然而,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下,谁又敢冒着生命危险尝试?我所能做的,只有远离太史公的错误,雪藏心中的正义,与众位大臣一起附和,而已。

      真理在哪里?或许在后面的历史中,某位神人语出惊人,改变了满朝文武。但是,在没有看到这位神人以前,我选择远离眼前的错误行动。然后,静静等待真理之光的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史的一点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