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的七月,对应农历的六月。俗话说,炎天六月,六月伏暑。农历六月小暑节气连着大暑节气,气温闷热,又称暑月。又因为三伏中的初伏和二伏多在此月,所以又称伏月。
酷暑的感觉,此时为盛。
“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
水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 唐朝李白 《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节录
李白在历史上的人设是诗仙,他生前也努力表现得与众不同,人前一副仙风道骨的飘逸模样。实际那是表面。42岁的李白通过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引荐,被唐玄宗亲自接见,封为翰林,那是李白和整个大唐的高光时刻。但是两年之后,他就离开了宫廷。虽然史书上说李白被唐玄宗重金放还,很多人以为李白过上了多金旅游真正诗仙的浪漫日子。实际李白盛名之下,是难言的现实。因为他没有固定工作,缺钱。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早有妻子儿女。其中第三任妻子被李白安置在山东,有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李白在山东置下一些田产,还有一座小酒楼,但是这并不是豪门贵族之家,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时常要靠李白的书信和经济,来维持这个家庭的运转。李白风光的时候肯定不觉得,因为田产是底气,只需要他寄去钱财让妻子雇请人员打理就可。
但是李白失去了翰林供奉这个职位,京城不能久留,他要么回山东支撑家庭,要么寻找另外的机会。李白的前半生带有一定的投机和赌博性质,所以他也认为暂时不回家,会有另外的机会,所以就下江南。李白虽然盛名,在江南却并不顺利,人们仰慕他,但不能给他提供合适的工作,时光就这么蹉跎了。
而他接到家人的来信,田地荒芜,春耕无人,孩子已经三年没有见到他,人设谪仙的李白在诗信里露出了正常人的一面,他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思念孩子的普通人,一个光环之下为家庭生计和未来颠沛的中年男人。
迟到了六月,李白仍旧滞留在江南,无法回家。这里是诗情画意的荷花江南,李白往往会用明丽的句子表现美,但这次,他写实。
六月的从南边吹来的风,烤着沙土,呈现出白色炎热的状态,这里热到什么程度呢?李白用了一个典故,虽然是典故却贴切。叫作吴牛喘月。
在南北朝流传下来的《世说新语》里,有吴地的风土人情,说江南的夏天特别蒸闷难受,水牛受不了酷暑,在夜晚都不能睡觉,仰着头对着月亮喘气。在高温高湿的夏天,常常可以看见狗等动物伸出舌头,用这种方式出汗对抗酷暑。
李白所滞留的地方正是六月的江南,就算是吴牛喘月,那呼出的气体仍旧盘绕在空气里,所以李白用了气成霞三个字。这就是蒸笼一样难受的天气呀。
在这样郁热的环境里,是难以舒适的,而且因为天热,路上的车船都少了,因为大家都要避暑。但是李白这个谪仙为什么要留在这个地方?他不是不怕热,不是不想家,实在是处在盛名之下,钱财许多,未来渺茫的人生困境里。
而这个时候一位朋友要回山东,李白流露了最正常的一面,他感动朋友在这样的天气里回山东,并委托他看望自己的孩子。
酷暑和严寒的好处在于逼迫人回到最初最真的自己,在这样极端的考验身心的环境里,去掉了虚伪和人设,回到本我,你是谁,你最在乎谁?
有人喜欢李白那些恢宏华美如仙如梦的诗章,我却喜欢他作为一个人的平凡和真挚。他原来也是一个不得意的正常人,一个想念孩子的父亲,一个操心家庭的男人,一个知冷知热的朋友,一个和我们共同难堪难受在暑月夏天的普通人。他不是仙人。
农历六月,那是大暑大热,如蒸如烤,多出现极端的天气。时而太阳高照,时而雷雨忽至。但是雷雨只带来短暂的凉爽,反而暑气在雨中更有一种温湿感,所以又叫“溽暑”,那简直是水与火的夹缠不清。
当然这中间短暂的快意,就是雷雨带来的震撼和凉爽。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北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对杭州西湖的感情可不一般。苏轼34岁到37岁之间任职杭州通判,相当于副市长。此时是他看不惯朝廷上以王安石主导的变法革新,认为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背后是人事权力斗争,清高而盛气的他自己请求外放做官,一是回避朝堂矛盾,二是显示自己不合作的态度。
他的第一份任职就在杭州。虽然心中不快,到这里夏天的奇丽山水,暴雨豪云,却恰恰应对了他内心的不平。
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在西湖游船避暑,登楼宴会。这里正是对流气团强烈的湖区天气。
眼看着乌云忽然上涌,如同在天边挥洒水墨,但却露出一角远山,有太阳光照射,显得山峦深翠,乌云更加浓烈明丽。
但瞬间,云头就压了过来,暴雨打在船舷上,化作白色的珠子,纷乱磅礴跳进了船里。
这两句诗将盛夏的雷雨写得分外传神,风起云涌,豪雨忽至,只看得船上一片珠玉乱入,船外是雨声簌簌。
但是夏天的雨来的快也去得快,又忽然一阵风吹过,吹散了天上的残云。大家弃船上楼,又是另一番景色,只看见,天空明净,湖水平宁,西湖之水和天空融为一体,如果不是身上还有被雨打湿的衣裳,岸边还有带露的荷花,不在此间的人,谁能想到刚才那云涌暴雨的豪爽和痛快呢?
用现代气象学看,这是典型南方夏天的对流雨,短暂,迅速,强烈,时常伴着闪电雷鸣,而且每个地方的对流雨都有固定时间段。比如城市郊区多集中在黄昏。苏轼看到的西湖壮观的雷雨,也很有可能是这个时段。因为楼上还有筵席等着。一日三餐起源于宋朝,晚饭集中在下午四点五点左右。
苏轼是性情中人,又在盛年,压抑之中爆发的雷雨,恰恰符合了他的精神状态。十几年后,已经饱经沧桑的苏东坡再次以龙图阁学士管理杭州时,他必定记得这场照应他心灵的豪雨。他全力治理开发西湖,让这里成为继唐朝白居易之后的人间天堂。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如此酷暑,天蒸地煮,这个时段是没有什么百花盛放的,但是有一种花,却是花开千万。这就是荷花。越是暑热的天气,荷花开得越绚烂,所以荷花又有六月花神之美称。
农历的六月是荷花大规模绽放花蕾的时候。在太阳和酷暑里,只有荷花亭亭向上。在夏天的风雨中灼灼盛开。
实际古人对于荷花的观察和欣赏远胜于今人,农历六月和七月是荷花季节,但是六月又和七月不同。因为六月的荷花更加清新向上,菡萏荷花,临风出水,摇曳生姿。
欧阳修说,“沼上嫩莲腰束素。”说的是六月荷花的新嫩朝气,苏东坡的“无主荷花到处开。”就是说六月荷花的旺盛与野趣。
但是到了杨万里时代,至少西湖的荷花是有主人的。因为杭州在南宋是首府,这西湖自然是帝都园林,最大的主人是皇家。
杨万里的荷花写出了荷花的俏,当然不知道历史的人,也认为这首西湖荷花写得十分动人,提升西湖的美丽。实际南宋的西湖,天子脚下,这里的管理和养殖都是世界一流。
所以这里的风光当然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只有西湖的荷花经过人们的精心养护,开出不一样连片绚烂的花朵。出生在荷花故乡江西的杨万里,对荷花的了解远胜许多人,他也由衷赞美,这西湖荷花的艳丽,向上和蓬勃。
到底这里是京城!
扩展开来,能够在皇帝身边做事,展现才华,其光彩和成就远远胜过其他地方吧。这是杨万里对朋友林子方的好意。古代有才的人讲究择木而栖,讲究进入荷花池一样的幕府,施展才华。杨万里用西湖荷花的用意,可不是风景那么简单。
然而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六月荷花有本身的挺立和绚烂。西湖的荷花因为天子脚下,格外俏丽,但是只要是荷花,谁能否认那种不畏酷暑积极向上的健康美呢?
三首名家暑月六月诗词,带你走进一样的盛夏,不一样的审美和体验。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