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简以兮
读书的时候,喜欢青春文学,喜欢细腻又有点华丽的辞藻,不免在作文里总加上几句,会得到老师的赞誉,好似自己离一个大文豪近了一步。
内心的想法总是很多,关于迷茫的未来,不堪的现实,内心又总是躁动不安,太多东西想要用文字表达。
所以,买了许多的笔记本,大本的,小本的,纯色的,碎花的,因为这个习惯后来也变成了一个笔记本控。
小本的用来写诗歌,大本用来写随笔和小说。小本的记录了对黑夜星星的赞美,对流水无情的控诉,对一颗开花的树注入故事。
小本的世界里满是“冰心”、“泰戈尔”和“席慕蓉”,时而伤感,时而美好。
大本写着一个个故事,有的只有开端,有的有了一个自己较为满意的结局,男主出国,女主选择等待。
每一篇随笔,也是只记录着对未来的憧憬、对“他”的满怀心事和友谊的若近若离。
青春里的我,总是以为自己最后可以成为一个写作的人,甚至认为自己腹有才华。
而现在回想起来,小本记叙的没有灵魂,大本记叙的没有曲折,没有营养。
原以为的才华,只不过源于“青春”的敏感,想的事情多了罢了。
不得不承认,我羡慕有才华的人。羡慕他们,可以将脑子里的所有想法和画面,通过自己的文字,传输出来。
羡慕他们能够去构造一个复杂,丰富,充满情感和细节的故事,使得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验。我想,这是非常伟大的。
可是,才华是天生的吗?在当代这个社会里,大多数人都会是否定的。
因为有很多人会跳出来说,你看很多人靠着写作挣钱,有这么多公众号,只要我们按照他们的要求,写出文章,有结构,表达流畅,就可以获得认可。
但,这是才华吗?这知识文字的“搬运工”吧,除了获得原本只需要一句话可以搞定,却写的长篇大论的观点,并不能再印象了留下一些什么。这不是才华。
写作的才华,是值得推敲的,甚至是可以产生争议的。
就如世上许多优秀的作品,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等等,虽然里面没有涉及到任何作者的评价,观点,但是每个人看过之后自会有评判。
有的时候,思想的停止,是因为身边的声音都在告诉你,这件事对了,那件事做了。这个人是多糟糕,那个人是多好。
却从没有像一位旁观者一样,静待真相的浮现,安静地叙述。
有才华的人,不会单面地评价,会把事情的原貌,各个角度,展现在面前,这就是他们神奇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可能是,如自传小说《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的天才莉拉,从未学过就可以把脑子里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也可能不是,大器晚成的文豪数不甚数。但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是安静地叙述者,黑的,白的,灰的,都能找到,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立体的灵魂,似乎有血有肉,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
我能安慰自己,因为以往的生活太过于非黑即白,所以自己成为不了一位有感受力的有才华的人吗?
又或许自己书读的太过于稀少,肚子的墨水并不够用。
才华的遐想,就在于一个安静无聊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