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群体意识

      群体意识是什么呢?是一种以“群体至上”为文化的意识形态。何为群?《闲话中国人》有云:“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兽为群(如羊群),人为众(如民众),合起来就叫“群众”,也就是像羊一样跟着“牧羊人”(君)、跟着大家一起走的“人众”。中国人不喜欢独来独往,喜欢集群而居,也喜欢从众。在这种群体至上的文化中,群体力量是强大的,个人力量是弱小的。群体代表着正确的方向,个人则难免会犯错误。群体会不会犯错误呢,也会,但是法不责众,群体的错误是追责不了的,也就不了了之。因此,在群体中,跟着大家一起走,是安全的。而西方人崇尚个体至上,尊重个人权利与意识。从饮食上,西方人喜欢分餐而食,从公共事务上,涉及到个人权益的事情会挺身而出,反抗。而我们中国喜欢共食,吃的是种团结和谐的氛围,喜欢的是把酒言欢的乐趣。在公共事务与个人权益发生冲突时,经道圣学告知我们舍小家保大家。

        那这种群体意识对我们来说,是好还是不好呢?说好,这种群体意识带领我们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迈向改革开放的步伐、攻克各种困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富起来的转变。疫情期间,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能够让我们集中一切力量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反观个体至上的美国,还未能有效抗击疫情。这种群体意识是中国人血液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凝聚了全民族力量,激发了全民族爱国热情。说不好,这种群体意识也有弊端。《乌合之众》里面谈到,群体是缺乏理性的,不因个人智慧、品德高而能实现更好的决策。群体意识也可能引起决策失误,因为整个群体都迈向错误是很难掰正过来的。清朝末年,明明割地赔款已经够多了,清廷仍然在外敌面前忍让示弱求和,这并非慈禧一人的思想,而是全民维稳的意识左右。因此只要保住大清朝,敌人怎样都行。这种群体的思想使得别人越来越肆无忌惮地侵略。群体意识还可能导致创新意识的缺乏,为什么我们倾向于守成。因为个体意识被视为“异端”,改革开放的先驱被视为“投机倒把”。因此群体中发声的人少了,人云亦云的人多了。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群体意识于国人来说是祸福相依的。如何利用群体意识为国家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是思考的方向,如何减轻群体意识掣肘,实现更为科学的决策是管理重要问题,如何凸显个人意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现路径。当群体意识正向作用凸显,负部效应得以矫正。我们终究能实现更好地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人的群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