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休息的时候,同事李姐讲述了她满肚子的委屈。
原来昨天晚上她检查儿子的作业时,发现他因为马虎算错了两道题。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她想着,把孩子叫过来改了就可以了。可是当她召唤正在打游戏的儿子来改作业时,儿子根本听不见。“我觉得我一下就被点燃了”,她用力地说。
她抢过儿子的Ipad,严厉地对他说,“一共就做了五道题,你错了两道。不是你不会,就是太马虎了。除了玩游戏,你就不会干点别的事情吗?......”儿子正玩得上瘾,不但被夺了玩游戏的机会,还被数落了一顿,心中非常愤怒,哭喊着,“坏妈妈”“臭妈妈”“你不是个好妈妈”。
李姐一听儿子顶嘴,更是火上浇油。又是罚立站,又是软硬兼施,折腾到10点,作业也没有改,两个人都满肚子的委屈和愤怒。
李姐觉得很委屈。她说,为了儿子,她牺牲了所有的自由和时间。怕耽误孩子的兴趣班拒绝参加公司周末的团建,为了让孩子英语课上认真听讲,她放弃个人时间坚持陪读;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均衡全面的饮食,她费尽心思给孩子准备营养餐.......
如此付出的一位妈妈遭遇“坏妈妈”的指责,而指责她的却是她最爱的儿子,这位全身心付出的妈妈实在无法接受,也无法理解。
像李姐这样的妈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
我也遭遇过儿子的控诉,“我恨你”“我讨厌妈妈”。毫不掩饰地说,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真的如同刀绞一般,沮丧,失落,一下子涌上心头。
成为合格的妈妈是每一个妈妈的愿望,但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一个好妈妈呢?合格的妈妈长成什么样子呢?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认为一个合格的妈妈需要具备在改变孩子行为习惯之前,先改变自己的能力。本书还提出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更重要的是,它需要反复实践。因此本书列出了75条黄金法则,为父母提供方法和工具,来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教育挑战,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可谓是成就合格爸妈的一本育儿教材,是一本指导家长成为合格父母的训练手册。
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毕业生。她是“幸福健康宝贝”顾问委员会委员,在加州大学,哈比托特儿童博物馆等学校和机构创办了父母教育研讨班,撰写了大量关于孩子和家庭教育的文章,并且发表于《今日心理学》《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大西洋月刊》等诸多杂志上。
艾丽卡·雷斯切尔指出,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而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源自三个方面:接受(Acceptable),界线(Boundaries)和一致性(Consistency),我们称之为优质教育之ABC法。
第一个方面,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奇葩说》节目中,辩手庞颖说,她小时候一定要做到“别人家的孩子”,爸爸才会对她好,这让她感觉到只有达到父母的期望才配得到父母的爱。
常常听到有家长说,“如果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如果这次考试不能得100分,我就不喜欢你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就是全世界。失去了父母的爱,就等于失去了全世界。而父母的爱却要用“听话”“考一百分”来换,所以他们不得不用努力取悦父母,来“换取”父母的爱。这样长大的孩子容易取悦别人,在意别人的看法,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对于无条件的爱和接受给出了如下定义:无条件的爱和接受是指坚定地爱和接受某个人,而不取决于当时的条件。
无条件的爱是说,我爱你,因为你是你,而不是因为你做到了什么。
没有人是完美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孩子呢?
而我们却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对孩子来说有失公平。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难道就是让我们对孩子的缺点放任不管吗?
当然不是。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是让孩子坚定不移地相信:“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是爱我的。”
艾丽卡·雷斯切尔指出,用爱的方式管教孩子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管教孩子的时候,家长应该专注于问题本身,所有的语言都应该反映出你不认可的是孩子的错误行为,而非他本人。
第二方面,合格的父母会给孩子分寸感和界限感
热播剧《都挺好》中,苏家老二苏明成从上学到工作,从单身到成家,都是苏妈妈一手包办。苏妈妈的这种行为造成了苏明成没有任何的责任感和目标感。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家长,替孩子做作业,不让孩子参与任何的家务劳动,每天亲自给孩子整理书包,检查文具盒,替孩子收拾玩具。他们总是说,“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等到孩子大了,又说,“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指出合格的父母会与孩子保持距离,给孩子留出参与实践,吸取教训的空间。
著名的教育专家尹建莉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圆圆,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曾跳级两次,16岁参加高考,考试分数超过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20分,2013年获得美国常春藤盟校硕士学位。
尹建莉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儿,跟她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难道她家的孩子天生就是听话的乖孩子吗?当然不是。她讲述过她的一个经历。
有一次放学回来,圆圆没有按时写作业。她和老公看到后,故意装作不知道。直到该睡觉了,圆圆才想起来今天的作业还没有完成,急得大哭起来。尹建莉和老公装作很着急的样子,问,“是吗,你今天没写作业啊?”然后他们亲亲圆圆,心平气和地说,“宝贝不要哭了,谁都会有忘记什么事情的时候。我们现在想想怎么办吧。”
父母的理解给了圆圆很大的安慰,她平静下来。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妈妈说,“你愿意今天写,就晚睡一会儿;要是想明天早上写,妈妈就提前一小时叫你起床;如果早上也不想写,明天就去学校和老师说一下,今天的忘了写了,这一次不写了。”
圆圆知道不写不行,虽然很想睡觉,但是不写完作业心里不踏实,于是决定晚上写。写完后,才回屋睡觉。第二天早上,谁也没有提起这件事,
从那以后,圆圆再也没有忘记过写作业。
人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只有让孩子亲自体会,感受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孩子才能从中吸取教训。
但是面对孩子的过错,家长不能一味地批评,甚至讽刺,要让孩子感受到错误带来的损失和后果,然后教给孩子做出调整,解决问题。
既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给孩子合适的空间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父母掌握好分寸和尺度。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需要的关切程度也不一样,需要作父母的自己去多多观察,多多练习,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那个度。
第三个方面,言出必行,让孩子可以预测你的行为
古时候有一个曾子杀彘的故事。
曾子的妻子要出门,小儿子一直哭闹要跟着去。她就哄小儿子说,“别哭了,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买完东西回来,曾子就准备杀猪。妻子拦住他说:“我只是为了哄孩子才说要杀猪的。”曾子却坚持要杀猪,他说,“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错,你说了杀猪,如今要是不杀,就等于对孩子说谎。这样教孩子是不对的。”于是真的把猪杀了。
曾子用自己的行为来给孩子树立榜样,做到言出必行。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指出,言出必行是优质父母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为了缓和孩子的激动情绪而轻易地许下承诺,事后却拒绝兑现承诺。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从而给亲子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曾经在商场看到过这样的一幕:孩子说要买变形金刚,妈妈说买完衣服就来买。等妈妈买完衣服,再次经过玩具店时,妈妈却认为家里有同款的变形金刚而拒绝给孩子买。孩子会认为妈妈说过的话不一定会变成现实,慢慢地就会不再相信妈妈的话,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
本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认为,言出必行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如果你不能或不会强制执行你对孩子制定的规则,那就不要制定这样的规则。二是遵守你的承诺。
简单说,就是家长要做到要么不要定规矩,定了规矩就要执行;要么不要许诺,许诺了就要兑现承诺。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着家长的行为和言语。
答应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让孩子能够看到未来的结果。
家长能做到言而有信,知行一致,孩子才能做到遵守承诺,表里如一。
《说文解字》中对“教育”一词的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意思是说,教育就是师者(父母或者老师)做事情,让孩子效仿,以此让孩子学习做好事。这也说明了家长的言行是多么的重要。
对于什么是合格的家长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所有合格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认为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但是任何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都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只能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中,经过许多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育儿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