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落雨
像是要把梅雨季节没痛快下的雨补上一样,金华的冬天断断续续的一直在下雨,天空被乌云遮盖成了一片灰色,掉光了叶子的树木光秃秃的浸泡在过量的雨水中,尽是无奈与萧瑟。
友人Y说,每当雨天心情灰灰、湿湿的时候,她就想涂上最红的口红,吃最甜的蛋糕,以最鲜亮的颜色、最甜的味道对抗最灰暗潮湿的天气。这个冬天,估计她要吃胖了。
从中学时期听beyond的歌开始就深深的迷上了粤语,那保留着古汉语韵调的抑扬顿挫、低吟浅唱,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雅致、动听的语言了。某一个下雨的季节看《东邪西毒》,哥哥张国荣扮演的欧阳锋有一段独白:
每次落雨,我就会想起一个人。她曾经很喜欢我。不知道因为巧合还是其他原因,每次我要离开她远行的时候,天都会落雨,她说是因为她不开心。
以后每一个下雨天,耳边就会不自觉响起哥哥的声音,想起他说起“落雨”的声调。一个“落”子慢镜头般刻画出了雨滴从天而降的动态,也渗透出听(观)雨者的情绪。“下雨”、“落雨”一个发音的转变,心绪也跟着变得不一样。想像,要是每一个落雨天,眼前都能浮现一部电影的起承转合,那由下雨而发的灰暗潮湿的心情就可以转为晴天了。
Part2闲事
十一月下旬毕业论文中期答辩结束,工作签下后,我给自己放了一段时间的假,专注于闲事之中。若以常理意义上的“目的论”、“价值论”判断的话,我整个研究生阶段似乎一直在做着一些目的性不强的“无用之事”即所谓“闲事”。
但专注于“闲事”的我,是我自己最喜欢的自我状态。最近在看一部日剧《我们由奇迹构成》,主人公相和一辉不为发论文或者任何名利上的目的,去森林里为松鼠架起了一座桥,只为了让松鼠知道,可以由森林的一边到达另一边。那种纯粹沉浸在做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中的喜悦之感,是发表一百篇论文也换不来的。
于是,我暂时收起了张牙舞爪的“努力”,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静下来,认真的听一场雨、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发一下午的呆,在一场故事中欢笑、流泪,把思想中的吉光片羽用文字记录下来,约好友穿越半个城市去吃一直想吃的料理,在生活的一呼一吸间,倾听生命最原始的律动,我想要感受到自己活着,生机勃勃的活着。
雪小禅老师在《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着》一书中写道:
“我是靠精神活着的人,靠坛坛罐罐、花花草草活着,靠日常这些琐碎、动人的温暖活着。生活很美,我不能丢了它。我不能没有生活,生活高于一切,艺术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等待一个黄昏的落日比挣几万块钱更重要。”
我知道这是一个精神明亮的作家,一个生活的哲学家,一个将生活的美揉碎在骨子里的自在人才能达到的心境,我无法企及,但我愿为此不停修行。因为,我也如此的爱着我的生活,爱着那些薄雾与晨钟,夕阳与原野。
这个冬天,除了看书、看电影、发呆之外,我主要虚度在这些“闲事”中:
忆梦
大概每天我都是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醒来的吧,每一段梦都记得清清楚楚,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忆昨晚做了什么梦,其实都不应该叫“回忆”,因为那梦清晰如高清影片还有杜比音效。
大多时候梦的发生地都是在故乡,和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些内容有时又是畸形的,有时噩梦也会突如其来的降临,以至于醒来后那种不知所措的恐惧依然存在。弗洛伊德说,梦是欲望的达成,大多时候我相信这种说法,有时候也害怕这种相信,因为那潜在的欲望不经意的闪现。
我从来没想过,一个我差不多忘了模样的人,还会清晰的出现在梦里,那样子真实到会以为自己一下子回到了七年前,那个想起来无所谓却又会心痛、心动的少年。成长早已把我们推向了永远的陌生,梦境却能一下子摧毁所有的时空阻隔,回到过去,回到花季、雨季的天空,回到第一次被“告白”的悸动里。
初恋大概就是青春留在我们心中,一块永远的刺青。可以被时光隐藏,却无法永远抹掉。潜意识中的遗忘,往往是最深切的记得。深深浅浅的走过一些关系,无论爱情还是友情,我依然感恩,感恩你们光临我的梦境,带我回到那最纯净的年少时光。如那首歌所唱:“感谢你曾经来过,就算你是个过客。”
阅80后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成长的脚步却不时将我引入到关于80后青春时代的审美。我喜欢的导演王家卫,他是我的电影启蒙者,通过他的影片,我懂得了如何观赏一部影片,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观影者。那些浓郁的色调,精彩的剪辑,非结构化的情节,缓缓升腾的情绪……忍不住让人沉入其中再沉入其中。
但他的那些经典影片大都诞生在90年代或者两千零几年,如《阿飞正传》拍摄于1990年,那时我还没有出生,《重庆森林》和《东邪西毒》拍摄于1994年差不多和我同岁,《花样年华》拍摄于2000年,我年岁个位数,对电影的理解只是两个汉字。
虽然现在王家卫的电影王国依然不可超越,那些经典影片依然还能观看,但站在历史辩证法的视角,没有生在那个年代或者没有和他们一起感受过那个时代,审美的共鸣中总不免产生些许的遗憾。那是等我开始理解电影,哥哥早已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的遗憾,梁朝伟、刘嘉玲、张曼玉都已不再是电影中的模样的遗憾……
暑期新版的《流星花园》上映,而我还没看过老版,只记得哥哥姐姐们提起这部偶像剧之母时脸上的表情,那是对青春岁月温柔的与怀念。
我慢悠悠打开播放器看起了这部诞生于2001年,豆瓣评分8.2的偶像剧,灰姑娘与四个王子的兜兜转转,剧情很玛丽苏,很多槽点让人忍不住想说“好幼稚”,但又幼稚的好过瘾、好顺理成章。青春不就该幼稚一些吗,那些过后看起来幼稚的事,往往都是当时最想要实现的想象,最想要过的瘾,一场关于青春的瘾。
因为这部剧,我这个90后阿姨,一发不可收拾的迷恋上了那个叫“花泽类”的温柔男孩,翻遍所有播放器,找各种资源,看遍了有他身影的经典影视。因此除了花泽类我也喜欢上了《战神》中的陈零,《痞子英雄》中的陈在天,《深情密码》中的戚伟易。一颗少女心啊!被一个叫“仔仔”的演员融化了。
看完《战神》的那天,我把柯有伦演唱的主题曲《零》分享在朋友圈,并附了一小段文字:“那个带领人们走出悲剧的黑暗英雄Mars就那样回荡在脑海。故事就是有这样的功效,让你沉迷其中的同时,内心也开始慢慢被改变。”一位80后的哥哥评论说,这部剧是他高中时看的,很好的一个故事。一个90后和80后在同一个故事中产生了共鸣。
而那关于高晓松、老狼、叶蓓、水木年华……构成的白衣飘飘的年代也是我所沉迷的,而此刻的我轻哼着《玻璃杯》,“你曾说我的心像玻璃杯/单纯的透明如水/就算盛满了心碎/也能轻易洒掉装着无所谓……”忽然就羡慕起了80后。
想象
“想象”一个诗意的动词,一个无限可能的意象。只要还能想象,生命就有盛大的可能。在校园里度过了十几年的岁月,从高三复读开始就一直和同学住在学校的宿舍,我一直没想过以后一个人住的样子。
上个月签了工作后,我开始想象以后一个人的日子。从房间的布局、花花草草的种植到一日三餐的准备……在想象中我提前过起了一个人平静又盛大的生活,想到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和生活方式生活,就像小孩收到了一大袋从未吃过的糖果般的开心。
当然,如郭珊给七堇年《尘曲》作的序中写到的:“还是会盼望,有朝一日,有个人对我说,跟我来,四周纵然天地茫茫,人世悠悠,我亦别无他路,唯有跟随。”我也期待着,这样一个人的到来,这样,我所有的孤独就有岸可靠了。
PS:
如果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要走在怎样的路上,那为成为这样的自己,而做的一切就都不算浪费。我相信,我看的那些书、那些电影,那些无所事事发的呆,都会在某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带给我意想不到的回报。
谢谢每一个光临禾静一文字世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