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方向与应对》心得体会

  转眼之间一个学期的学习已接近尾声,期末考试也随之到来。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期末综合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该从哪些方面去命题,去检测学生的哪些方面的能力?是摆在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非常荣幸,聆听了代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命题改革方向与应对》的培训。听完之后觉得受益良多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明了航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解决克服分数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的,教育事关国家的命脉,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重要性,教育评价的重要性。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一、试题命制要改变过去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

考试不应是以记忆类考察为主,基础知识所占比例偏大,试题形式单一,对教材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而应该是注重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些语文综合素养的考察。例如识字写字,我们会发现看拼音写词语学生好像出错率很低,但一旦把这些词语放入语境中去考查,学生就会顾此失彼,不懂得联系上下文,出错率就高了。写的似是而非,单独看字是正确的,但是并不适合在这个语境里。所以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考查,我们可以“积累运用”取代语文基础知识。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根据语境填空,给字加偏旁部首再组词、联系生活识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再比如对于阅读测试的重点应该放在能力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参照课本中的语文要素。统编教材按照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安排,其中的语文要素是课标要求的一个细化,是编者意图的主要体现之所在。所以阅读试题命制时,必须充分考虑该年级的语文要素,突出当下的语文要素,并注意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深入学习课标,认真钻研教材

语文学科的考试可以融合其他所有学科。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题命制方面也不断增加了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的比例。如果我们对课标不熟悉,就无法准确把握学段目标,不能够准确的了解学情,在教学中难免就会出现过分拔高或者降低的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不只是对自己所教的教材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更要做到前勾后连对小学阶段12册教科书有一个系统的把握。

三、落实双减政策,细化布置作业

当我们对教材对学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之后,我们就能够知道学生的优缺点,这时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基础类作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提升类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及巩固知识难点,拓展类作业主要是探索规律的学科探索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联系,学科融合,思维拓展。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减弱基础类作业,加强提升类与拓展类的作业,而对于后进生,我们主要可以以基础类作业为主。此外呢,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将作业分为预习时的引导性作业。课堂教学进行时的形成性作业及随堂练习,在学生学习之后安排的诊断性作业。在这样的安排下,三类作业和三类学习相适应,对应不同的学习阶段的目标,让作业与学习活动的不同环节构成闭环,让学习力不断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改革方向与应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