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你一直关心的三个问题

作为一名资深心理咨询师,十多年来,除了不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外,还一直在努力科普相关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每次咨询开始前请来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进入咨询室再简单介绍保密和保密例外以及其他设置,等等。我发现,下面几个问题是来访者经常感到困惑的,专门列出来,一并解答。


第一,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到底是什么关系?

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希望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百度百科)

看定义就明白了,心理咨询师看起来象能答疑解惑的老师,又象关心体贴的朋友,但实际上都不是。为了保证有效的帮助,心理咨询还有很多特殊的设定。

比如,保密。老师肯定会找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但咨询师未经来访者许可绝不会把任何谈话内容告知任何人,包括家长或其他家属(发生保密例外的情况除外)。

再比如,专业的心理咨询发生在规定的咨询时间内。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来访者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咨询师,但一般不会立刻得到后者的帮助,而是要经过预约流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在人际方面有困惑的人。

他做咨询,并不是为了让咨询师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而是要通过心理咨询中的体验和讨论最终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如果咨询师充当了好老师好家长和好朋友的身份,其实是剥夺了这个人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来访者在生活中尝试接触人和事,将其中最影响自己的部分带给心理咨询师一起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和提升,这才是经济高效的成长方式。

所以,心理咨询师一般不会与来访者保持私人联系。从咨询师角度是工作和生活分开,保证工作状态,从来访者角度是不即时满足自己,促进更多尝试增强体验。


第二,为什么这个咨询师要建议我去找别人?

不管是初次访谈还是工作了很长时间之后,心理咨询师都有可能建议来访者去见专科医生或者其他咨询师。一般基于如下原因:

1.认为来访者的情况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需要找大夫做专业诊断;2.咨询工作遇到瓶颈,认为寻求另个流派,风格或特质的心理咨询师可能更有效;3.有其他更符合来访者利益的选择,比如大学生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可以免费。

这绝不意味着来访者“病得太重”“咨询师嫌弃”,而只是心理咨询师基于现实情况和专业训练为来访者福祉而做的综合考虑,会在咨询中讲清原由,认真讨论,最终的选择权仍然在来访者自己。


第三,未成年人来访者的家长是个什么存在?

家长对于孩子,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所以,无论形式上父母是否进入咨询室,都是心理咨询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何和家长一起工作?每个心理咨询师作法不同。我通常的作法是:和孩子咨询三四次之后,征得来访者同意,根据情况邀请家长专门来做一次咨询,内容包括提供对孩子的简单评估以及帮助家长解决一些亲子教育的典型困境,或者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咨询室,安排个家庭咨询。

我们坚信,家长是最期待孩子进步而且愿意为此做努力的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家长从更广的视角了解孩子,一起创设更利于其成长的环境。为什么不是打个电话讲点建议呢?因为简单的建议一般太草率且很难被执行,需要专门的时间详细交流,促成家长的自我觉察和修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咨询中,你一直关心的三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