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书籍腰封上写着此书在美国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初看一股子浓浓的营销味道,但当我翻开几页之后,发现这本书的可读性非常的强。

作者史蒂芬·柯维是一位优秀的管理思想家,曾被入选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成就可以与卡耐基、德鲁克、韦尔奇相提并论,其他的我就不多谈了。

我们来谈谈这本书,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七个习惯,也是史蒂芬·柯维在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的精华,这七个习惯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法则,它的内核与历史上的管理学家与成功学家的观点相似,史蒂芬·柯维本人也承认,他只是将其整理与实践,而不是创造。

所谓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包括了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从个人依赖走向独立,之后走向互赖的过程,史蒂芬·柯维设计出了一套“用户页面”,加上他优美的文笔使得书籍阅读上并不困难。


虽然史蒂芬·柯维用了大量的经历、故事来说明和补充七个习惯,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是,这是一本工具书,而不是故事书。

工具书的特点是什么?实用性是它的主要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以简单地去浏览大体的内容,但如果需要深刻地理解,还需要去实际践行。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会发现,在每一个章节之后都有一套自我的测评,这套测评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书末的附录也有利于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快速地查找策略。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具体内容以及它的可操作性体现。

第一个习惯是积极主动,也就是我们在面临问题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遇事不要逃避,为自己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且依据原则与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的环境来决定。

史蒂芬·柯维认为人性的本质是主动的,第一个习惯就是一个让我们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的策略。

“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距离,而我们在这段距离中有选择的自由。”因此,我们能够发挥人类所特有的自我意识、独立意志、想象力与良知四大禀赋去战胜困难。

第一,我们必须使用积极的语言,这一点可以理解为心理暗示,法国心理学家埃米尔·库埃有一句名言:“每一天,我的每一个方面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这样我们通过积极的心灵暗示,也会越来越有自信,因此在遭遇事情时也会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第二,做事情要专注,并在此过程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如果我们固步自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很难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三,采取主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认为困难的事情是我们没有去做,当我们尝试着去做时,就会发现事情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困难,难道我们遭遇的困难还能比得上当年的“两弹一星”吗?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史蒂芬·柯维的理论并不复杂,但不复杂的理论并不意味着简单,实际上在我几年前就阅读过,这本书并尝试着去按照其中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但实际操作上却困难重重。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时常翻阅七个习惯,并有意识地去利用其中的习惯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只有长久地坚持,才会有效果产生,实际上史蒂芬·柯维也没有在生活中时刻践行七个习惯,但他的优秀之处在于会时刻反省。


第二个习惯是以终为始,个人或者家庭、团体组织等在做出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出未来,全身心地揉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以及目标,对个人、家庭、组织来说,使命宣言是必要的。

使命宣言指的是个人或者组织的最想做的事情、最想达成的目标等等,通过具体的条例来愿景更加清晰明确。

因此,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制作这样一份使命宣言,可以写上我们个人对未来的规划、我们将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方法来生活等等。

要识别自己的生活中心很重要,我们如果以伴侣为中心,很容易与伴侣产生矛盾,从而丧失了独立的思想,如果以利益为中心,很可能会损失掉利益之外的事物,因此以原则为中心是最好的方法,设计一个合乎人性、合法的原则是必要的。

人们制定的原则核心是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力量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习惯三是要事第一,也是个人领域实现的重要部分,是梦想的组织与实现。

我们常常对于生活中的工作、琐事不胜其烦,因此一个良好的时间管理工具就很有必要了,我现在所使用的就是史蒂芬·柯维所提倡的第四代管理工具。

由图可见,第一类工作是最重要的,但第一类工作过多会大量消耗我们的精力,我们应该竭力减少第一类工作的比重,偏重第二类工作。

有效工作的先决条件是独立意志,只有拥有独立的意志才能更好地自我管理,自我管理需要我们确认自己的角色,在工作中,我们是公司的职员,在家我们是丈夫、父母等,因此不同的环境我们角色的定位也不尽相同。

确认了角色之后就是选择自己的目标,之后根据目标确立合适的进度,每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最后再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第四个习惯是双赢思维,这是由个人领域走向公众领域的重要部分,双赢思维要求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找互惠的思维模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以及资源。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双赢思维是很难的,要想实现双赢,首先我们要投资我们的情感账户,也就是我们要有信用,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可信的,其次,我们要有一定的能力。

双赢的基础是对方有着良好的信用,并且对方有着我不具备的资源,如果我们本身没有对方需求的资源,而只是纯粹的只有信用,也不可能实现双赢,毕竟,一个人讲信用是基础的道德,而不能把道德当做交换的资源。

要想建立双赢,最好的选择是对方与自己的能力相差不大,如果双方的社会地位、地位、资源差距过大是不可能实现双赢的,尼采说:“在强者的眼里,没有弱者的席位。”是很有预见性的。

要实现双赢毕竟不是那么简单,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双赢才能让自己以及自己的事业发展地更好,而一个坚持零和博弈理论的人是不可能走远的。

第五个习惯是知彼解己,这一点可以看做是双赢思维的基础,因此七个习惯实际上是动态的、可以联系的。

知彼解己要求我们能够聆听对方的声音,也就是史蒂芬·柯维所说的给对方“心理空气”,当我们用心体会到对方的心意时,我们才能建立起合作的基础。

当我们不再急于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别人时,别人也能够愿意了解我们,一个虚伪的人即使伪装地再好也有松懈的时候,虽然一些人隐藏地很深,让别人看不透他的深浅,但人还是能感知到对方的心理波动,因此只有了解了对方,才能平衡双方的关系,提高沟通的效率。

史蒂芬·柯维说:“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但我们不是时刻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倾听对方的心意,而了解我们自己,就相当于将我们的人格面具摘下,将一个混沌的人性直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不是谁都有这一种勇气的,人最难面对的是自己,因为当人去面对自己时,不可避免地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恶,因此正确地排遣就很有必要了。


第六个习惯是统合综效,统合综效的意思是创造第三种选择,这也是我认为很难的一个,因为创造第三种选择必须是对于双方都有利,且双方的受益差距不大才能让双方都满意。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了解彼此,还必须称赞彼此的差异,不过,求同存异的基础是双方有着对等的实力,而如果我们这一方实力远超对方,你当然可以不在乎,但通常对方实力远超于我们的时候,这就很难了。

这就要求我们有时候必须比对方还要了解他自己的需求,因此才能在处于不利时创造出有利于双方的第三种选择。

史蒂芬·柯维说,统合综效的的目的是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每一个部分是具有分配、激发、整合、激励作用的部分,要求1+1>2。

最后一个习惯就是不断更新,这也是我们坚信七个习惯,保持高效的前提,史蒂芬·柯维将我们的生活基本面分为四个部分:身体、精神、智力、情感/社会。

首先是身体,这也是我们最好察觉的部分,但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部分。

身体层面包括健康饮食、充足休息、锻炼等方面,我们常常会因为工作的原因忽视了对身体的锻炼,也不吃早餐,因为自制力差而痴迷于网络,等等,最后等到身体出现问题时才后知后觉。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我们的身体不健康,那么再多的理想也没有办法实现,所以,当你工作久了之后,站起来活动一下,下班后做一些伸展运动,这样也有一定的作用。

精神层面不好概括,每个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对我来说,精神层面的更新有:学习,学习新的知识让我们更自信也更好地理解世界;冥想,当一个人独处时,冥想是一个发现自我、找寻自我的良好方式。

智力层面,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如果你看过《终身成长》就能很好理解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是阅读,每天阅读书籍,头脑就不会迟钝。其次,写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当你阅读一本书之后,写读书笔记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一个层面是社会/情感层面,这一点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发挥我们的良知,实际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于别人行为不妄加评价。

当我们做到这一点时,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强得多了,如果偶尔帮助他人,你就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道德的人了。

这本书的要点很多,因此我也啰嗦了很多,但不管怎样还是希望你们阅读这篇文章有所收获,这是对我最佳的赞赏了,别人说得再多,那也是二手的知识,不是你自己的,如果真想要做出改变,就去阅读原著吧,希望我们一起成为高效能人士。

感谢阅读,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