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朋友说:好久没有看你写点什么了,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再懒下去又要手生了。趁着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凑合热度想聊一聊了读书这件事。


  回想从小到大,别人问问兴趣爱好,每次写在第一个的总是:阅读。(可能也确实没什么其他能拿得出手的爱好了吧哈哈哈~)可是为什么是从小喜欢看书呢?我认真的盘点了一下自己,好像找出了这么几个理由。


  一是因为小时候爸妈上班忙,又想听故事,电视又不给看(边偷偷看电视,边用电风扇疯狂吹电视机后盖再盖上湿毛巾试图降温的事咱也不是没干过),手机是啥,没见过。怎么招,那就看书啊,从格林童话到插图版红楼梦;从阿凡提到少儿版史记。记得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图书角,老师让大家每人捐一本喜欢书放在班级供大家互相借阅,前提是必须把当学期的读书笔记写完。天知道我用一周的时间写完了本来应该学期结束才需要教的作业,从此开启了我熬夜的不归路,也顺利的成为了全班第一个可以借阅读图书角书籍的人。


  二可能是因为真的懒。小时候如果被要求要干活,逃避的最好理由可能就是“我在看书呢”,可是总是装也不是那么回事,毕竟书都在手上了,那就看呗。这有时候,一看反而真的停不下来,那是另外的世界,许许多多光怪陆离和我似乎隔了万水千山又似乎在我身边的世界,扑面而来应接不暇。


  三或许是因为攀比或者是想达到个什么成就。这应该是长大了一些的理由了,因为似乎有点功利主义作祟了。去年的时候还跟闺蜜聊到这个问题,我说高一没认识你之前我个人觉得我似乎读了应该比同龄人多了那么一些的书,但是高一认识你我才发现“你真的看了好多名著啊”!之前的我虽然看书,名著看的却少。所以高一那个暑假我跟疯了一样看了好多名著,到现在依然很爱的《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汤姆叔叔的小屋》《远大前程》都是在那个暑假。闺蜜说:“这事你之前没跟我说过”。我说“那不是不好意思嘛,怕好多书没看过没法跟你交流”。上了大学之后更加“变本加厉”,经常从网上找寻那种什么“大学生必读的100本经典”“豆瓣排名top100书单”之类的,给自己列阅读计划,看完一本划一本,当斜杠叉满那一张张阅读清单时,心里总会有那么一丝丝爽感。

  


  可是到现在,我却是真真爱上阅读了。至今都记得在大学宿舍的床上通宵看完好友推荐的《穆斯林的葬礼》时,最后一幕缓缓落下,再一抬头看到宿舍窗台泛起的晨光,那种思绪的缥缈至今难忘。现在的我倒不是说是否相信阅读真的能给我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东西,但是书籍的的确确是那种能够让我在独处时感受到孤独不再是寂寞,而是成为自己的内心朋友的那种神奇之所在。



  今年年初的时候PO了一下去年阅读的书单,大概有将近上百本。朋友说:这么多书怎么看的完的。除了上下班路上会边听书边开车外,我看书还有个习惯,除了必要的学习用书,我大都先快速浏览一遍,如果我觉得值得,我会再读第二遍。所以我经常是好几本书同时阅读,纸质书籍和电子书左右开弓,如果我认为她值得,我会买一本纸质书回来珍藏再次阅读,如果真的不合胃口,可能再让随着旧书的图书漂流瓶活动去到欣赏她的人那里。


  我一直一直都很喜欢胡适先生的那句话“管他什么学海无涯,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读书的真谛也不过如此吧。


  择一个黄昏,执一壶清茶,摊开一则书卷,同古代圣贤对话,同旷世伟人对话,同我们的心灵对话,也许,一切的一切都在我们面前的这片墨卷书香中。


  


  最后,之前答应好友,做个阅读推荐,就从我尾数不多的阅读储备中,先挑个十来本,供各位参阅。


  中国小说《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


  外国小说《世纪三部曲》《基督山伯爵》《1984》


  社会科学《第二性》《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其他《沉思录》《论犯罪与刑罚》《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自由在高处》


  


  晚安。

祝我们都能在书籍里,找到迷失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