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爱控制我》共读第8周:从权力角度认识虐待关系

各位书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共读的第8周。我们正在进行的是第二阶段的共读,阶段目标是“认识和处理言语虐待(初阶)”。本周共读的主题是“从权力角度认识虐待关系”,阅读的章节是第2本书第2、3、4三个章节。

在正式开始本周通讲之前,我们先对上次内容做一个简要复习。

上周我们探讨了“什么是言语虐待”。首先,我们用“秘件奇文”模型分析了言语虐待的四个特点。“秘”是隐秘;“件”是逐渐升级;“奇”是突然性和可预测性这对奇怪的矛盾;“文”是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逐一解析了两大类共12种言语虐待。一种是相对直接、容易辨识的言语虐待,包括命令型、指责与批评、对抗型、威胁型、辱骂型和愤怒型;另一种是相对间接、不易觉察的言语虐待,包括健忘与否认、自我压抑、掩盖、阻碍转移、暗中破坏、贬损与轻视。。

再次,我们利用“信认跨越”模型帮助受虐者个人成长。“信”是确信自己的感受;“认”是认清现实;“跨越”是指跨越五个认知陷阱,包括“温水煮青蛙”、“一定是我的错”、“好了伤疤忘了疼”、“没有比较,所以他很不错”、“每个人都不完美”。

下面,我们来看本周的三个重点内容。第一,我们会一起去了解两种权力模式——支配权力和个人权力;第二,我们会根据这两种权力模式,划分出两种人际关系——虐待行为关系和非虐待行为关系;第三,我们会专门谈谈言语虐待者和受虐者在个人成长方面可以做些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册书看起来似乎与第一册书是不同的内容,但是背后的本质是相通的,所以,我会在通讲课中尽量兼顾和复习我们在第一册书中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以便大家温故知新、深化理解。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两种权力模式

第一种是支配权力和与此对应的状态Ⅰ

支配权力是指控制、支配、统治他人的权力,它扼杀人的精神。言语虐待就是一种统治支配别人、以权压人的手段。

那么,支配权力模式是如何看待事物的呢

作者认为,支配权力是人们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支配权力看待事物,就像是带着滤镜:在看到真正的世界之前,他们已然有了自己的观察方式。

作者特别以西方文明为例,认为西方文明就是建立在支配权力的基础上,对整个地球和人口、资源都有强烈的控制欲。而这种依靠支配权力维系世界运转的模式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危害,比如说环境污染、贫困饥饿、无家可归、偏见等。而西方的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偏重发展个性、关注个人感受,忽视他人和整个社会群体的利益。

讲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要提到与此相对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则更加注重整个社会群体的利益,有时甚至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少数的个人利益。

一个喜欢控制和支配他人的人,生活在状态Ⅰ之下。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控制者具有“窒息恐惧”。他们总害怕受到他人的压制,因此对别人的行为极其敏感。生活在状态Ⅰ之下的人,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依赖。要么就是压制别人,要么就是认为自己被别人压制。

“窒息恐惧”说得是控制者恐惧受到压制,因此对别人的行为极其敏感。但这还不是他们最根本的恐惧。我们过去曾专门学习过“控制者的恐惧”,当时我们说,控制者建构的是虚假自我,因此他们害怕体验内在真实的自己、害怕失去外界的认同、害怕自己是错误的、害怕和幻想中的“泰迪”分离。

控制者会把那些能够引发这些恐惧的行为看成是压制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控制者会对别人毫无敌意的行为极其敏感。

由于这种过度敏感,他们常认为自己被别人的压制,因此会为了保护自己的虚假自我,去压制别人。即便对方对他毫无敌意和威胁,他也会为了保护自己而去压制别人。

以上我们探讨了支配权力的三个方面:什么是支配权力、支配权力如何认识事物、以及状态Ⅰ和窒息恐惧。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种权力——个人权力和与它相对应的状态

个人权力是指一个人的权力局限在适当的边界内,既合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也不侵犯他人的正当权力。它鼓舞人的精神。

那么,个人权力模式是如何看待事物的呢

作者认为,个人权力模式首先认为人与人是平等的,不会在意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谁是统治者,谁是服从者,更不需要在实际生活中明确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别人的被统治地位,也不需要有明确的权力去控制他人。

第二,个人权力模式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依存是一种美好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沟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境遇,在行使自己权力的同时,不侵犯他人的权力。

比如说,很多大城市的人都有这种体会:住在鸽子笼般的居民楼里,很多年来,连几步之遥的邻居姓甚名谁都不知道,遇到困难,也得不到帮助。人们看似独立,实则孤独。很多人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怀念那种村民之间守望相助的美好。一个家庭有了红白喜事,全村老少都要赶回参加。在那种美好的乡土气息里,人们常常是相互依存、彼此互助。

第三,个人权力模式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共同发展。就个人而言,共同发展说的是一个人生活态度积极,广泛参与社会活动,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并认为这种生活态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组织或者国家而言,共同发展也有它的积极含义,因为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个人,所以我们不多讲了。

认为要相互依存、共同行使权力的人生活在状态Ⅱ之下。

尽管“相互依存、共同行使权力”这样的概念非常容易理解,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并没有广泛地接受状态Ⅱ,很多人还不能按这种模式思考,确立自己的行事原则。

比如说在亲子关系中,很多父母依然觉得小孩子和父母并不平等,在生活中享有同样的权力。父母对孩子的很多事情越权管理、大包大揽,甚至剥夺了孩子的许多自由。

在伴侣关系中,不少男人还带着自古以来就有的“大男子主义”,认为下班后自己就应该休息、放松,而同样下班回家的妻子就应该做饭、做家务。

尽管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支配权力模式的危害,使亲子关系、伴侣关系变得紧张,但是正如作者所说,“旧模式的势力犹存,新模式还没有产生其应有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还在两种对抗的模式之间徘徊,既看到了状态Ⅱ的优势,又不能完全摆脱状态Ⅰ的影响。”

以上我们探讨了个人权力的三个方面:什么是个人权力、个人权力如何认识事物、以及大多数人处于状态Ⅰ和状态Ⅱ之间。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个重点内容两种人际关系

第一种是以操纵和否定为主要特征的虐待行为关系。第二种是以尊重和理解为主要特征的非虐待行为关系。

我们先来看非虐待行为关系非虐待行为关系是指由生活在状态Ⅱ中的人们根据个人权力模式建立的人际关系。非虐待行为关系中没有言语虐待、身体虐待和其他压制行为。

处于非虐待行为关系中的个体具有两大外在表现。一是个人的个性与志趣将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释放与自由的发展,而不需要失去真实的自我。二是个人可以自由地运用和行使自己的权利。不过,无论是个性的展现还是权利的行使,都具有一个边界,那就是:不侵犯和干涉别人。只要不干涉别人的权利,你就可以保留自己的个性。

非虐待行为关系两个人都处于状态Ⅱ、都采用个人权力模式的时候才能构建起来。如果你和伴侣之间,一个处于状态Ⅱ,使用个人权力模式,而另一个人处于状态Ⅰ,使用的是支配权力模式,是无法构建起非虐待行为关系的。这就有力地驳斥了我们过去曾经提到的一个误区:“只要我再努力一些、再做得好一点,我们的关系就能变得更好”。因为,导致无法构建起这种正常关系的责任,不在于前者,而在于后者。

下面我们来看虐待行为关系虐待行为关系是指由生活在状态Ⅰ中的人们根据支配权力模式建立的人际关系。在虐待行为关系中,存在压制行为、言语虐待、躯体虐待等。

伴侣两人的生活模式不同,一个生活在状态Ⅰ,采用的是支配模式,另一个生活在到状态Ⅱ。采用的是个人权力模式,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虐待行为关系。

言语虐待者与伴侣生活在不同的权力模式之中。言语虐待者倾向于控制和支配,当伴侣情绪高涨或有所追求时,往往遭到言语虐待者的打击。受虐者倾向于依赖和协商,更多的时候是自责,将两者关系不融洽或自己痛苦的感觉归因于自己。

由于很多人处于状态Ⅰ和状态Ⅱ之间,因此,很多人际关系,不是绝对的虐待行为关系,也不是绝对的非虐待行为关系,而是处于这两种关系之间。

那么,在这错综复杂、模糊不清中能否地找到一个临界点呢?作者提出了言语虐待的判断标准以及我们在伴侣关系中应该享有的权力。

大家可以据此来判断,自己的伴侣关系大概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看判断是否存在言语虐待的标准。如果有一方的言语或态度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或贬低对方等特征,这就是言语虐待。如果对方是讲话的人,那么他既不会告知对方自己的真实意图,也不会力求把自己表达清楚。如果对方在听你讲话,那么他既没有兴趣倾听,也不允许你进行完整的表达。

我们再来看,伴侣关系中我们享有哪些权利。这些权利一共有十一项。在伴侣关系中,我们首先是平等的,我们都有权被尊重、被理解、被感谢、彼此欣赏、彼此关注,彼此爱护,我们有权与对方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开诚布公地交流、得到准确的信息、拒绝粗暴和含人身攻击的语言、享受温暖的家庭环境等等。

有的人认为,这是理想的伴侣关系,现实生活中根本不是这样。即便自己在伴侣关系中,有很多权利被剥夺,也觉得没什么,得过且过吧。我想告诉这些人,这不是理想的伴侣关系,这就是伴侣关系应该有的样子。我们都应该致力于构建这样的伴侣关系。

接下来,我们来看本周第三个重点内容案例分析这是一个伴侣沟通的案例,丈夫叫齐,妻子叫安。其中包括三种情形下这对夫妻所使用的沟通语言。

第一种情形是, 齐在状态Ⅰ,安在状态Ⅱ。

齐说:“你也太不合作了”

安说:“你怎么这么说呢?”

齐说:“因为你连这个滚到你脚边的水果都不愿意帮我捡起来。”

安说:“可我并不知道你在捡水果。”

齐说:“可是我在捡。”

我们先来看丈夫齐,很显然,他并不关心安的心理状态,他达到了目的,而且感觉良好。

我们再来看妻子安的语言。安对“你也太不合作了”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你怎么这么说呢?”,也就是“为什么”。这说明,安对齐毫不怀疑,而且真的相信自己在与伴侣相处时存在问题。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受到委屈时,往往会问对方,为什么那样说自己,往往会去为自己解释和说明。这就好像是有人说:“你这个人真小气”、“你很固执”、“你这次表现很差”,另一个人先是接受了这种说法,然后询问对方为什么这么说,从中得到更具体的信息。

妻子安没有意识到这不是捡一个水果的问题,而是丈夫齐想证明自己在两人关系中的地位。

从中可以推断出,尽管安生活在状态Ⅱ,但是很可能她成长于状态Ⅰ,所以没有意识到,没有自觉。

第二种情形是齐在状态Ⅰ,安在状态Ⅱ。但是这个状态更有力量

齐说:“你也太不合作了。”

安说:“你说我是一个难以相处的人,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齐说:“你就是喜欢小题大做,无事生非。”或者“如果我这样说话你都感到受到了伤害,那么,对不起了。”

我们看到,这一次,妻子安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很有力量的。

但是,丈夫齐作为一个绝对的言语虐待者,并不想将这个问题深入下去,或者虚情假意地道歉,目的还是使这场谈话终止。

为什么同样是状态Ⅱ,第一种情形和第二种情形不同呢?

因为在第一种情形里,安是在状态Ⅰ的环境中成长的,也就是她的父母可能是支配权力模式的人,会对她挑剔、苛求、控制等。她很可能习惯了这种挑剔和苛求,并且会感到委屈,同时问“你为什么这么说?”

而在第二种情形里,安很可能是在状态Ⅱ的环境中长大的。在状态Ⅱ之下长大的人,知道自己是很容易相处的,所以她不会接受任何轻视和诬蔑,也不会将困惑留给自己,不会去为“自己为什么不能得到齐的理解”之类的问题伤脑筋。

她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刻薄要求会感到很陌生。她能够意识到,对方不应该有任何理由说“你很不合作”,能够意识到对方和她不是生活在同一种状态之下。他们知道状态Ⅰ之下的人更感兴趣的是“我赢了,你输了”,而不是去试图理解对方,不去思考在不融洽的关系中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因为他们更关心自己的权威。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三种情形妻子安在状态丈夫齐努力从状态Ⅰ进入状态

齐:你也太不合作了

安:你说我是一个难以相处的人,我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齐:很抱歉,我刚才不该那么说,其实我是希望你帮我捡一下你脚边的苹果。

安:哦,原来是这样,好的。

而后,两个人都会意识到齐过于苛求了,问题在于齐,而不在于安。不过还好,齐对自己的做法感到抱歉,那么,就有纠正的可能。

讲完这个夫妻沟通的案例,我想延伸一下言语虐待者和受虐者应该如何实现个人成长

对于言语虐待者的个人成长我简要地概括为“修城市”模型

在状态Ⅰ中长大的人,往往会形成根深蒂固的世界观。

首先是学习指的是学习支配权力模式如何代代相传这种模式的出现是由于“不良教育”的结果,同时也是“不良教育”的无限延续。

不良教育是成年人在教育或抚养孩子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恰当甚至是恶毒的方法,比如有的父母或老师是支配权力的信奉者,理所当然会对孩子恶言厉色或冷言冷语,使孩子身心都受到严重的伤害。从小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心都会经历巨大的痛苦。

成年之后,他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少年时期的经历加以延伸,在日常生活中重复童年时代的种种体验,这时他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施害者,对家人滥用权力,企图控制妻子和孩子。结果,他本身也成为一个支配权力的信奉者,继续伤害他人,从而形成一种支配权力模式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

是修正指的是要去重新认识和修正童年经验。尤其是那些使他感到无助、恐惧的经验。因为正是这些经验夺去了他的安全感,从而促使他以控制别人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与脆弱。

是承认指的是要敢于承认自己控制别人。一个言语虐待者很难承认自己在操纵、控制别人,如果他真能承认这一点,那他也就克服了恐惧。敢于面对自己的脆弱,也就能理智地找出带给自己不安全感的真正原因,摆脱控制别人的臭毛病。

是尝试指的是要尝试着用温柔和体贴待人施虐者决不允许自己有脆弱的一面。温柔、体贴即是脆弱,而脆弱就是死亡。当施虐者愿意放弃旧有的控制和支配,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新的待人方式,而温柔和体贴,对施虐者来说,是最需要去尝试和体验的。

对于受虐者的个人成长本周的通讲课中我们重点关注“重建自尊心”这个要点

在上周通讲课中,我们曾经提到了“信认跨越”模型。大家也可以再回去做个复习。

作者认为,自尊心是在状态Ⅱ之下极其重要的要素。在刚才夫妻沟通的案例中,我们看到第一种情形和第二种情形的共性在于,妻子都处于状态Ⅱ,但是差异在于,一种是从状态Ⅰ的家庭中长大,自尊心不够;另一种是从状态Ⅱ的家庭中长大,有充足的自尊心。

如果妻子没有强烈的自尊心,她受到质问时会这样想:“齐对我大喊大叫,那是因为他不了解我真实的想法,是我做的有些事使他恼火,他才这样。但这都不是我想的,也不是我要说的,更不是我要做的。只是他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所以只要向他解释清楚我的本意,他就会释然,我也会开心了吧。”

但是,如果安有强烈的自尊心,她受到质问时会这样想:“齐没有理由对我大喊大叫,不过是又在我身上发泄他的臭脾气,这让我很受伤!我应该马上让他闭嘴,因为他的行为没有任何正当理由。”

如果安能有这样的反应,说明她的自我意识很强,她很清楚自己不会接受言语虐待,也不会屈服于任何人对自己的大喊大叫。

所以,受虐者实现成长,在本周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自尊心的重建。

在课程结束前,让我们对今天的通讲课程做一个回顾和复习。今天,我们探讨了从权力角度认识虐待关系。首先,我们探讨了两种权力,分别是支配权力和个人权力,我们也分别探讨了它们对应的两种状态,状态Ⅰ和状态Ⅱ;其次,我们探讨了两种关系,非虐待行为关系和虐待行为关系;最后,我们针对一对夫妻沟通的三种情形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了施虐者和受虐者个人成长的方向。对于施虐者来说,可以利用“学修城市”模型,学习言语虐待如何代代相传,修正童年经验,承认自己的过错,尝试温柔和体贴;对于受虐者来说,需要重建自尊心。

好,到这里,第8周的内容,我们就全部通讲完毕了。请大家安排好阅读时间,完成打卡。我会在小程序里和微信群中阅读大家的打卡内容,给大家反馈,也鼓励大家互相反馈、共同讨论。我们下周再见!




(无戒学堂,日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用爱控制我》共读第8周:从权力角度认识虐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