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与人之间大脑智商都相差不大,可同等经济条件下,有些人日子过得特别舒服,踏实,总能感知幸福,爱自己爱家人,去创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但大多数人被生活所累……那究竟是什么,让同样处境的人完全活出了不同的人生呢?
妞妞妈妈:生活对于她来说就是强撑,每日在忙碌中混战,先生完全主外,“单亲式教育,丧偶式婚姻”精力憔悴、身心疲惫。孩子上了幼儿园仍然牢牢记住自己的“社会角色”,即使经济允许,也不雷池一步,一切为孩子,为家。每天都很忙碌,问题是内心并不喜乐,负面情绪、抱怨、无力、无处释放。不知道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果果妈妈,情况与妞妞差不多,先生长年出差,自己一人照顾孩子,孩子长得高高胖胖特别喜庆。孩子上幼儿园了,和朋友出去爬山、孩子睡着了,偷偷为自己叫了好吃的外卖、带着孩子去爸爸出差的城市见面,顺便自己带孩子周边游玩、在家为孩子做好吃的,两个人全部光盘朋友圈发出来,引来无数点赞……小区附近哪家幼儿园的情况、小儿推拿、孩子的兴趣班、百事通,听说最近还报了个瑜伽班。
同样境遇的人为什么会活的如此两种境界?
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由心理过程和人格决定了这一切的不同。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人格包括:气质和性格。
当一个人从小到大周围环境、父母教育、 经历等等形成种种的因素导向把它们“绑”在一起,就形成了各种不同大脑的一套习惯思维行为方式。
人的一生无法一帆风顺, 无论你是身家不菲的成功人士又或是平凡的人, 都会遇到困难 ,无一例外。如果是三年级的孩子还可以改变这些“性格模式”,即使是13岁14岁也可以调整人生观。可是对于用了半辈子“模式”的成年人,我们如何把生活中的不如意转变成如意,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成长之路了。
差距在于,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当它到来时,我们是用:呀!挑战晋级我们人生的机会又来了!还是逃跑、回避,做鸵鸟,一头砸进土里!
如何改变自己的“模式”思维最重要的是攻克“知识点”。我们要学会的是去找人生的哪个“知识点”没有学好:是亲密关系、亲子关系、是社交、是育儿、是演讲、还是变现……去读书、以人为师、游学、培训班,总之把它攻克!否则我们就无法修正自己走向幸福之路。这就是思维不同人的差距所在,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晋级打怪”体验人生苦辣酸甜,放下我执,而不是趋乐避苦,越来越苦!活在当下,总能体验到心流的状态。是的从此社会分层了,拉开距离……
那有什么解决“知识点”改善“模式”的工具吗?
知道了原因 我们来看看 有什么工具方法,能够撬动我们固有的思维认知模式以及我们大脑的行为习惯 ,助力我们走向成熟之路。
介绍三个工具给大家:
一、做
有人说,我很不自信,很迷茫,没有擅长的领域,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不精,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人生不开挂,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慵懒着,也想改变,但是没关系,没背景呀!什么牌已经在我们手里,我们决定不了,但我们可以提高我的打牌的能力呀!
一直在舒适圈待着,偶尔进进焦虑圈,反复徘徊就是不愿意走入学习圈。就这样恶性循环着。谁也不是一开始身上就带着光环,其实所有的标签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可以去做:
多去尝试!找到自己的“高光时刻”
动起来,坚持运动我们就是运动达人,拥有好身体、大脑开始清晰;
写起来,坚持更新微博写文章我们不久就会成为头条作家,拥有好的文笔、变现、逻辑思维能力加强;
说起来,坚持抖音等直播,慢慢的我们就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
二、成长型思维:
它的反义词是固定性思维。
学生时期,当考试宣布答案时,你是更加关注公布答案时的对错,还是正确的解题思路?
成年后,领导开会时,否定了你的提案或是批评了你的工作,你是觉得,老板不欣赏我、没啥意思了,没有上升的可能了,这单位待不下去了!还是觉得,我可能沟通交流方式不对,有机会和领导再沟通,领导说我这件事,并不是针对我这个人。
乔丹在高中由于身高被学校球队拒绝,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努力练习球技,在事业顶峰时,又去尝试做职业棒球手,在他人看来简直是疯了,可是乔丹认为这是我的人生,我就是要尝试有什么不可以!
做一名终身成长者,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怕他人的非议、甚至嘲笑只为自我的成长。让我们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吧!
三、334原则
通常我们做一件事情,有些人会,说干就干,100%用在做事情上。
另一些人,在做事之前会想一想,谋定而后动,50%时间精力在计划,50%用在做事情上。
还有一类人,他们做事形成了一套闭关思维,计划、实施、总结、再计划。30%用在计划筹谋上,30%高效的做好事情,40%去思考、总结、复盘……
可见,不同的时间精力配比,收货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很多人从不吃一堑长一智,总结是做事最重要的环节,往往我们都忽略了,就此拉开差距……
承受痛苦比想办法让自己快乐容易的多! 虽然很少人去走,宁愿在原地痛苦, 但让自己走向“成熟”之路才是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导正自己 ,为自己负责。
改变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
让我们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