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页:进击的1++
专栏链接:【1++的C++进阶】
C++11带来了哪些变化?
相比于C++98/03,C++11则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变化,其中包含了约140个新特性,以及对C++03标准中约600个缺陷的修正,这使得C++11更像是从C++98/03中孕育出的一种新语言。相比较而言,C++11能更好地用于系统开发和库开发、语法更加泛华和简单化、更加稳定和安全,不仅功能更强大,而且能提升程序员的开发效率,公司实际项目开发中也用得比较多。
在C++11之前,我们使用花括号{ }对数组或者结构体进行列表初始值设定。在C++11中,扩到了花括号的使用范围,使其可以用于所有的内置类型,也可以用于自定义类型,并且可以省略’='。
示例代码如下:
//C++11之前
int arr[] = { 1,2,3,4 };
struct A
{
int a;
int b;
};
A a = { 1,2 };
Date d1(2033, 9, 11);
//C++11
int a = { 2 };
int b{ 3 };
int arr2[]{ 1,2,3,4 };
int* p = new int[4]{ 1,2,3,4 };
Date d2{ 2023,9,11 };//使用列表初始化方式调用构造函数
std::initializer_list
std::initializer_list是一种类型,其一般作为构造函数的参数,这样使用花括号初始化对象就更方便了
下面是在vector中使用inittializer_list进行构造的模拟实现:
vector(initializer_list<T> il)
{
_start = new T[il.size()];
_finish = _start + il.size();
end_of_storage = _start + il.size();
iterator val = _start;
typename initializer_list<T>::iterator it = il.begin();
while (it != il.end())//利用迭代器进行赋值
{
*val = *it;
it++;
++val;
}
}
auto可以根据我们初始化的值自动类型推断,可以简化我们的代码,但其前提是必须对变量进行初始化。如自动推断迭代器类型。。。
vector<int> v;
auto it = v.begin();
auto a = 1;
但是,要注意的是其不能用在数组,参数列表,模板参数中。
decltype关键字可以将变量的类型声明为表达式的类型。
如下:
int a =1;
double b = 2;
decltype(a * b) ret;
template<class T1, class T2>
void Func(T1 t1, T2 t2)
{
decltype(t1 * t2)ret;
cout << typeid(ret).name() << endl;
}
在C++中NULL被定义为字面量0,由于0既能表示空指针,又能表示整型,所以会有歧义,因此,有了nullptr来表示空指针。
什么叫右值引用呢?
在了解右值引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左值引用。
我们之前所使用的引用就叫做左值引用,左值是一个表示数据的表达式,我们能够获取它的地址以及对其进行赋值。左值可以出现在赋值符号的左边,右值不能出现在赋值符号的左边。当左值有const修饰时,其不能赋值,但可以取地址。给左值取别名就是左值引用。
右值也是一个表示数据的表达式,右值可以出现在赋值符号的右边,不能出现在赋值符号的左边,而且右值不能取地址。
右值是不能取地址的,但是给右值取别名后,会导致右值被存储到特定位置,且可以取到该位置的地址。
左值引用只能引用左值,不能引用右值。
但是const左值引用既可引用左值,也可引用右值
int a = 0;
int& b = a;
int& c=10;
const int&& d = 10;
const int& e = a;
右值引用只能右值,不能引用左值。
但是右值引用可以move以后的左值
move()函数可以将左值强转换为右值
int a = 0;
int&& b = a;//不可以
int&& c = move(a);
为什么要有右值引用?
首先const左值引用是可以引用右值的,但左值引用是有缺点的。
当我们返回的对象是一个临时对象,或是一个局部对象,出了作用域就会销毁,这时就不能左值引用返回了,得要进行拷贝构造,所以,效率会比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便有了移动构造和移动赋值。
我们来看下面这段代码:
class string
{
public:
string(const char* str = "")
:_str(nullptr)
{
cout << "string(const char* str)" << endl;
}
//拷贝构造
string(const string& s)
:_str(nullptr)
{
string tmp(s._str);
std::swap(_str, tmp._str);
//....
cout << "string(const string& s)" << endl;
}
//移动构造
/*string(string&& s)
{
std::swap(s._str, _str);
cout << "string(string&& s)" << endl;
}*/
//赋值重载
string& operator=(string& s)
{
std::swap(s._str, _str);
cout << "string& operator=(string& s)" << endl;
return *this;
}
//移动赋值
string& operator=(string&& s)
{
std::swap(s._str, _str);
return *this;
}
string to_string()
{
string str;
///,.....
return str;
}
private:
char* _str;
};
void test6()
{
string s1("yetw");
//string s2(s1);
string s3(s1.to_string());
}
当我们将移动构造屏蔽后,我们来观察结果
我们发现其调用了三次构造函数,一次拷贝构造。
其中,三次构造函数分别是:s1,to_string中的str,拷贝构造中的tmp这三个对象取调用。每一次调用都需要进行深拷贝,所以效率就会比较低。
我们再来观察有移动构造时的结果:
(to_string的返回值是一个
其调用了两次构造函数和一次移动构造。这两次构造函数分别s1,to_string中的str这两个对象去调用。
对比我们发现。有了移动构造后,减少了深拷贝的次数,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接下来,我们就移动构造的原理进行剖析。
仍对于上述的操作来说,若没有移动构造,则to_string中的str由于是局部变量,因此不能引用返回,所以要拷贝构造出一个临时对象,再用临时对象对s3进行拷贝构造,在拷贝构造中,仍要进行一次构造,创建出临时对象tmp。由于编译器的优化,因此第一次拷贝构造被优化掉,就减少了一次拷贝构造。
当有移动构造时,to_string中的str移动构造出一个临时对象,这个临时对象再进行移动构造,将资源转移给s3。由于编译器的优化,资源会直接由str转移给s3。因此就只有一次移动构造。
总结一下:移动构造与移动赋值其实就是资源的转移,对于一个将亡的对象,其自身对资源没有利用,会造成浪费,我们将其资源转移出去,进行利用,这样就可以减少深拷贝的次数,增加效率了。
来看以下代码:
void func(int& t)
{
cout << "左值引用" << endl;
}
void func(const int& t)
{
cout << "const 左值引用" << endl;
}
void func(int&& t)
{
cout << "右值引用" << endl;
}
void func(const int&& t)
{
cout << "const 右值引用" << endl;
}
template<class T>
void to_func(T&& t)
{
func(t);
}
/
hyp::to_func(1);
const int a = 3;
hyp::to_func(a);
hyp::to_func(move(a));
因此,为了保持它的左值,右值属性,我们便有了完美转发。
void func(int& t)
{
cout << "左值引用" << endl;
}
void func(const int& t)
{
cout << "const 左值引用" << endl;
}
void func(int&& t)
{
cout << "右值引用" << endl;
}
void func(const int&& t)
{
cout << "const 右值引用" << endl;
}
template<class T>
void to_func(T&& t)
{
func(std::forward<T>(t));
}
/
hyp::to_func(1);
const int a = 3;
hyp::to_func(a);
hyp::to_func(move(a));
完美转发在传参过程中保留对象原生类型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