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和他的理想政治体系2020-03-17

   西汉末期,外戚王莽被全天下人识字的人推上了皇位;新朝刚15年,王莽被杀死于长安宫中,杀死他的正好是当初推举他的人。

一、遵守规则的王莽

1、初涉政坛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从家庭、幼儿园开始,就要面对规则,每一个家庭,都有秩序,秩序背后就是规则。一个人,要想人生活出精彩,是不是要这样?

    西汉时期,做官还是“举孝廉”。“中国文化十分早熟,传统思维过于简单化、一元化。古代中国人看来,孝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依靠这个逻辑,中国人创立了幼稚的社会赏罚机制,把官位作为“德行”的报答。”--摘自张宏杰《坐天下》

    王莽是外戚,但王莽从小却没有锦衣玉食。因为王莽父亲早逝,作为姑姑的皇太后王政君忘记了这个侄子。他有母亲抚养长大,读书,待人接物非常客气、拘谨。王莽身上有一股“复古风”,礼节、克己复礼等,这些经典盘身使他的脚步充满力量。西汉末年,人心还很古朴(比如和明朝相比,海瑞招来的是全天下官员的围攻),王莽的真诚和单纯一目了然。在那个十分关注人品行、品质的年代,他年纪轻轻,就确立的优良的社会形象。

    阳朔三年,大司马(相当于宰相)王凤病重,王莽作为至亲在旁服侍,尽心竭力。疾病让王凤感觉到异常的虚弱和无助,而平时自己不关注的王莽却给了他需要的亲情。那些自己娇生惯养的子侄,谁也不会受这份苦。弥留之际,王凤就把王莽托给皇太后照顾。

   王莽从此入仕途,这次不同的是,和那些其它王氏子弟入仕招来的风言风语相比,王莽获得的是由衷的欢迎。这样的影响力,使王政君看到了王莽“挽回王氏家族名声”的价值。不久,就进入中级官员行列。

2、遵守“德行”规则,达到权力顶峰

   正如和其它王氏子弟不同,王莽给浑浊的官场带来一股新鲜空气。他洁身自好,不结交权贵,所以官位升迁很慢。但他是外戚,从来不愁升官,王莽的叔叔王商上书,要求把自己的封地分给王莽。王莽这年30岁,刚好是而立之年,被皇帝封为新都侯。他把封地上的贡赋全部资助儒生和名仕,自己依旧简朴度日。38岁时,王莽接替了退休的叔叔王根,成为大司马,到达了作为人臣权力的顶峰

 3、大司马的政绩

  西汉末期,贫富分化达到了社会不能承受的极点。王莽张扬在脸上的自信,深藏在心底的善良,更有融入于血液的骨气,印刻在生命中的坚强。贵族拥有土地动辄几十万亩,常年有数百万流民无家可归。王莽第一步就以自己为表率,扭转社会上层奢靡的风气;第二步即动员政府通过“”限田令”,禁止豪强大户占有过多土地。还是以自己为表率,宣布把王家土地全部捐给贫民。

   不凑巧的是,汉成帝这个大靠山驾崩了,王家一下地位一落千丈。新上任的汉哀帝扶植自己的外戚势力,39岁,王莽被免去大司马的职位,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王莽在政坛上奋斗了20年,已经有了政治家的坚韧,自此做出明智之举,离开政治中心。政治生涯让他在刚强中加入一丝阴柔,他知道了等待,知道了利用他人的弱点。

   要确保自己不出错,耐心等待其他人出错,获得胜利

   一如既往,王莽维持着他的道德形象,他明白这是他政治生命的基础。他必须倾尽全力,把自己打扮的毫无瑕疵,不得不矫饰自己,道德于他,已经是一种手段,而不再是目的。这时的一件事:他的二儿子王获失手打死了一个仆役,虽然当时打死奴隶不算什么大事,但王莽认为“生命平等”。经过权衡,他让王获自杀谢罪了。王莽习惯于在情感和礼法之间倒想礼法,在感情和理性之间倒想理性,是优秀政治家的必备素质。王莽的事迹在当时是一盏明灯,人们痛恨的上流社会奢靡、大搞裙带,而王莽恰恰节俭,恰恰大义灭亲。所有人的心都成了他的俘虏。

  哀帝元寿元年(前2), 古人认为日食就是上天明确无误的警告,大臣纷纷认为这是上天在为王莽鸣不平,哀帝只好以侍候王政君的名义召王莽重返京师。恰巧这年,汉哀帝驾崩了,王政君作为资深政治家,立刻采取行动,收取皇帝印绶,罢免大司马董贤,召王莽入宫,重新控制了政权。

   王莽重新当上大司马,就继续执行原来的“限田令”,还在全国建立仓储制度,储备谷物;还大兴教育,在各地建学校。在王莽的治理下,西汉政治、经济蒸蒸日上,从王公贵族到农民都认为王莽是自己利益的代言人,是他们的领袖。

   人们都刘姓子孙都失去信心,汉朝百姓知道“黄天无亲,惟德是辅”,他们千方百计提高王莽地位,在人民呼吁下,王莽达到了人生的顶峰。汉平帝娶了他的女儿,加封他宰衡;王莽当政5年之后,朝廷受到四十八万多万份的上书,建议他加封“九锡”,大汉几乎每个人都希望把最好的给王莽。

   “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浮命出现了,王莽为“摄皇帝”;“刘邦信”的符命出现了,他得到了皇帝位。百姓们想给他最好的,他就登上了最高的位置。

    一个人要活的精彩,就要看清时代,懂得时代规则,像王莽,始终都遵从着道德规则,理性为规则服务,理性战胜情感。王莽似乎并不是篡位者,农民自发地结束了大汉,开始成为“新朝”。新朝臣民的意志,似乎是他遵守规则的补偿,也是他不遵守规则的索取。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民选皇帝”诞生了。

二、不遵守历史大势的“大新”皇帝

  1、历史的惯性

 历史是有惯性的,向前就不能往后了。楚霸王项羽想回到战国时代,失败了;王莽也想回到尧舜时代,也失败了。

   百姓们对于这次改朝换代,没有遭到兵乱,反而是一片喜气洋洋,比什么时候都高兴。王莽的登记,是每个人的功劳。

  从政接近30年的王莽,长期的忍耐、奋斗,牺牲了儿子、牺牲了家庭快乐,终于到了即位这一天,手握最高权力,来改变万恶的现状,实现复古的最高理想。王莽想使混乱的世界恢复到有秩序的上古时代,这也是老百姓的最高理想。

   他从来没怀疑恢复《周礼》的现实性,就去做了,每天工作二十几个小时,去思考、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经过周密的思考,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似乎百姓们的福祉快来到了。

2、复古的政策

(1)恢复井田制,均分天下土地。  (2)禁止奴隶买卖

(3)由政府垄断经营盐、酒、铸钱和冶铁。建立国家银行,百姓可申请国家贷款。

(4)由皇帝待百官,都实行浮动工资制。

(5)一套币制改革方案。

    这些制度今天看起来非常棒!然而均分土地和奴隶买卖触动了天下贵族的利益,他们无法和王莽一样,消灭私心,一心为公,把到手的土地交出去。这样铁腕执行,天下又全是罪犯、和炼狱一样。

   无限的权力让任何明智的人变成疯子,王莽已不再理性,他把帝国当成他头脑中的试验场,他的天才构想太超前了。

  3、国破身亡

   终于,各地豪强大户讨伐了,农民起来揭竿了,“新汉之争”,主要是社会上层因利益调整而导致的内部斗争。叛军势如破竹,杀进长安。皇宫内着火,火势蔓延很大,叛军杀掉了68岁的王莽,和杀项羽时一样,疯抢他身体的每一部分。他们把王莽的头颅当成球踢,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解除心里的愤恨。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忘记,当初他们把这个人送上皇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篡逆的罪恶感中解脱出来。

   上层有上层的规则,下层有下层的规则。王莽把贵族想象和他一样。最后时刻,他才意识到自己错了,下令不再均分土地,不再禁止奴隶买卖,这一切都太晚了。贵族的土地、权力,农民的土地,财产和权力到手了就很难再想交出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莽和他的理想政治体系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