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墨杨
纪伯伦曾说:善与恶犹如黑线和白线交织成的布,而真正善良的人不会问赤裸的人:“你的衣服呢?”也不会问没有家的人:“你的房子怎么了?”
善恶之间是否有答案?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回答如此大哲问,但与善恶有关的事件每天都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必须决定采纳何种道德观点、采取何种道德立场。
我们阅读这本书,《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必须要从开头说起。早在45年前,1977 年, 澳 大 利 亚 哲 学 家 约 翰·L. 麦 凯(John L. Mackie) 出版了他的名著《伦理学:发明对与错》(Ethics: Inventing Right and Wrong)。
在这本书里,他论证了我们所持有的道德价值只是社会的发明的观点:“我们必须决定采纳何种道德观点,采取何种道德立场。”本书的标题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既是对麦凯观点所具有的重要性的一种承认,也是对它的一种回应。
2005年,随着本书原作者路易斯·波伊曼(Louis Pojman)在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去世,哲学界蒙受了一个重大损失。他那卷帙浩繁的作品,三十多本著作和一百多篇文章——因其高超的学识和洞见而受到一致的赞扬,无数哲学系的学生和教师从中受益。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是路易斯•波伊曼和詹姆斯•菲泽,他们的专业都与哲学相关,并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译者王江伟也同样不简单,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伦理学,不仅是哲学博士,还是北京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讲师。对伦理学的研究也是驾轻就熟,有一定的权威性。
《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一书始终关注着伦理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在这一版中就包含着与以下十四个主题有关的章节:首先从最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是什么、伦理相对主义、道德客观主义、道德价值、社会契约论与道德的动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这些更具理论性的问题入手;接着关注效用主义、康德主义与道义论、德性论这些具有影响力的规范性理论;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围绕着生物学与伦理学、性别与伦理学、宗教与伦理学、事实—价值问题、道德实在论与怀疑主义这些问题更具时代感的理论争论。
道德哲学经典第八版全新修订。《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首次出版于1990年,很快就被认定是对伦理学权威而又通俗易懂地介绍。在之前的一篇序言中,路易斯表达了他对这一学科的热爱以及对读者的承诺。
本书作者路易斯·波伊曼是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的哲学博士,撰写、主编了三十多本著作。詹姆斯·泽菲是田纳西大学马丁分校哲学教授。撰写、主编以及与人合著了十部教材,其中包括《西方哲学史》,在国内多次再版。本书的出版社与多次修订收获了大量学生的喜爱。历经多次修订,内容严谨可靠。第八版修订还对各种立场进行了更广泛的介绍,增添了女权主义和多元文化观点,讨论了道德理论的最新发展,包括“生物学与伦理学”这一议题。
什么是伦理学?
作者在文中,对伦理学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车轮的发明是为了以最小的摩擦力来加快物体的运输,道德的构建是为了服务于人的需要和欲求。理想的道德是达到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平衡。”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探讨的是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善的观点以及“正当的”与“错误地”这样的概念。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不以为意,“我长这么大了什么对什么错还分不清吗?那不就成了不识好歹了么?”事实证明,现实情况的复杂的远远超出一般想象力的,甚至连人类最优秀的大脑也不敢保证能解决“所有”的道德困境,于是道德像是人类本身一样,也开始了漫长的“进化”之路。在路上,“观念”和“实践”不断“左右互搏”,推动着进步。
主观伦理相对主义与约定伦理相对主义
“观念”:主观伦理相对主义认为所有道德原则都是由于它们获得了个体行为者的认可而被证明是合理的。看起来很有道理,特别是在个人主义盛行的今天,“我结不结婚管你什么事?”
“实践”:在图书馆里遇到大声喧哗的人,其他人(非管理员)就没有资格提出异议了,因为“可以在图书馆里喧哗”可能是获得他本人认可并认为合理。
“观念”:约定伦理相对主义认为所有道德原则都是由于它们得到文化的认可而被证明是合理的。
“实践”:张三和三五损友在大学里成立了一个“作弊无罪”的社团,于是“作弊”得到他们的肯定,变成“道德的”。无论是主观伦理相对主义还是约定伦理相对主义,都是无法自洽的,本质都是“割裂的”,将个人或集体与其他可能产生影响的对象(图书馆中被吵到的人,其他认真复习不作弊的同学等)割裂开,让可能收到损害的对象无法提出异议。
双重效应学说
“观念”:双重效应学说认为为了带来好结果而去做坏事情一定是错的,但尽管知道好行为可能带来坏结果而仍然去做是允许的。听起来有点绕,大意是说你不能故意使坏,不管目的多么高尚,但是如果你想做好事的时候“不小心”带来了坏的结果,那也没办法。
“实践”:孕妇生命垂危,需要立刻堕胎进行治疗,这是不允许的,因为不能为了好结果(拯救孕妇生命)而去做坏事情(伤害胎儿生命);但是如果孕妇子宫发生了癌变,需要进行摘除子宫的手术,显而易见是手术后胎儿无法存活,这是允许的,因为好行为(摘出子宫)是为了好目的(拯救孕妇生命),而只是带来了可以预见的坏影响(伤害胎儿生命)。在双重效应学说下,“拥有一个癌变的子宫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手动狗头保命)。”
展现主流理论流变,把握全局视角,走出日常困境。大道理随处可见,但却不能适用于每一个人。只有了解道德判断背后的立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何为好?何为坏?这本书不是灌输某种善恶、正误观念,而是教会我们思辨。
《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这本书完整地呈现了主流道德哲学理论的流变,给我们分辨是是非非的视角,让我们不再像走迷宫般面对生活中的困惑,而是拥有了迷宫图纸般凭借全局视角,走出日常困境。
与我们息息相关,触动心弦的哲学著作。安乐死是否应该得到法律许可?堕胎是道德的吗?是否应该认可同性婚姻?盈利还是诚信更应该被重视?本书结合新闻实际案例、日常围绕着我们的道德难题,探讨道德法则在生活的实际应用。本书的语言凸显了詹姆斯·泽菲作为畅销书作者的深厚笔力,为我们呈现了毫不晦涩、触动心弦的哲学著作。
路易斯·波伊曼说:我是本着追求真理和理解的精神写作这本书,希望激起你们对伦理学价值的关注。这是一门我所钟爱的学科,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要如何生活,关系到那种最好的生活。我希望你们会分享我对这一学科的热爱,并在此过程中孕育出你们自己的想法。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