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矛盾点组成的宋江,虽然能在梁山称魁,但却不能善终

宋江是《水浒传》里塑造的一个性格复杂的英雄,血肉丰满,真实可信。宋江对父母百般孝顺,这对他来说是一贯的。即便是戴罪之身,在听到父亲身体不行的消息,便毅然决然要回家尽孝,完全不顾自身安危,也因此被官府抓去。

能坐上梁山的头把交椅,仅有孝义和谦卑是不够的,还得有过人的谋略。宋江也是饱读诗书、文韬武略之人。在梁山,宋江求贤若渴,知人善任,平易待人以诚待人,讲理有信。杨雄与石秀投奔梁山,晁盖大怒,宋江却引而不发,等待晁盖消气之后才解释,说不管什么身份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可以为梁山所用。宋江有出色的指挥才能,三打祝家庄、江州攻打无为军、大败刘梦龙、大败高俅,剿灭方腊等等,都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宋江最后决定招安。后人因此骂宋江没出息,是个投降派,但是,想没想过单凭梁山那些人马和朝廷对峙,吃亏的是谁。朝廷军队再腐败无能,梁山人马也不是其对手啊,对抗的结局无非就是梁山好汉一个个被当做贼寇被杀掉。再说,与朝廷对峙,天下必血流成河,社稷混乱,受难的还是百姓,我们现在说稳定压倒一切,宋江那个时候就懂这个道理。不管是为梁山好汉还是为社稷民生,诏安选择没错,这不是英雄的韬略是什么。

一、宋江的人设特点

(一)对家人的孝道

《水浒传》里的宋江虽然是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但如果单就孝义来说,他配得上这两个字。宋江有两个响亮的绰号:孝义黑三郎和及时雨。咱们就从这两个绰号来分析一下宋江的孝和义。自古以来,人们都会把忠孝仁义作为衡量一个英雄的标准,而孝更是体现了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宋江在孝这方面堪称楷模。

其实宋江顺天护国的招安思想,与其说源于他的功名利禄之心,不如说来自其老父宋太公的言传身教。宋江去江州服刑路过梁山时,众人邀请他上山,宋江一直秉承父训,就是去坐牢,也不愿上山当盗贼。体现了古人“从父”的孝道。不仅听从父亲的教诲,宋江对父亲的孝还体现在他明知危险也要回去奔丧这件事儿上。

当时刚打下清风寨杀了黄文炳报仇雪恨,却得石勇送家信告知父亲病亡。宋江大哭,以头撞墙,酒饭不进,连夜下山回去奔丧。须知此时的宋江已经和盗贼一起杀了朝廷命官,是被严加通缉的重犯。单枪匹马回去,后果可想而知。但宋江根本就没做考虑,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为了尽孝,毅然踏上回家的路。这是用生命尽孝,其心之诚,日月可鉴。同时也深刻诠释了“孝义黑三郎”这个绰号的含义。

(二)对兄弟的义气

“义”是宋江人物性格特点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在江湖行走,讲义气尤为重要,宋江也正是因为讲义气才能集聚人心,受众人推举,成为“大哥”,顺理成章坐上第一把交椅。曾经舍身救晁盖,在智取生辰纲事发后,晁盖有难,宋江冒死送信,因此也赢得了晁盖一众的信任,成为宋江人生中尤其重要的一步,宋江为朋友两肋插刀、舍生取义,也为他后来上梁山,受众人推崇坐上第一把交椅积累了强大的人气。

宋江仗义疏财也是人尽皆知,对兄弟慷慨解囊、解人之急、扶人之困,不少梁山好汉都曾接受过宋江的救济,比如武松、李达等人,他的这份乐于助人不仅赢得了受他帮助的兄弟的感激,同时也为宋江在梁山的事业赢得了很大的号召力,“呼保义及时雨”的大好名声也是由此而来。宋江的仗义还表现在他的守信,宋江做事很少食言,为了兑现自己对他人的承诺,也是花尽心思,尽心尽力,如完成了把扈三娘嫁给王英的许诺,顺理成章、合乎礼法,不仅使王英今后忠心耿耿,更是赢得了梁山好汉的人心。

(三)对朝廷的忠心

宋江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是表示对朝廷的忠心,为的是希望梁山泊义军受朝廷招安。小说《水浒传》里,晁盖为首的梁山起义,是围绕一个“义”字为核心思想的。晁盖等人劫取了梁中书的不义之财十万贯珍珠宝贝,反上梁山泊,共聚大义,是为了与大宋皇帝做个对头。核心思想,是反贪官也反皇帝的。而宋江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就使起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共聚大义,报效朝廷,为弟兄们谋得个封妻荫子,以光宗耀祖。

宋江上了梁山,就竖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宋江所谓替天行道的“天”,就是宋朝的皇帝。是替朝廷效力,铲除奸佞。也就是说,宋江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与他的“替天行道”都是与他后来说的“盼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一脉相承的。宋江的做法就是为了被朝廷招安。为了招安他与晁盖一直面和心不和,也受到武松、李逵、阮氏三雄等好汉的极力反对。为了招安他费尽心机,硬逼卢俊义等上山以为臂助,他还不惜找宋徽宗的相好李师师表明心迹。

二、宋江形象的矛盾点

(一)与自己言行不符

《水浒传》围绕宋江“忠”和“义”的矛盾这一主线展开,宋江本人是山东郓城县的一名押司,作为政府官员,深谙法律,明知晁盖劫走生辰纲所犯的罪行是灭九族的大罪,但却知法犯法,嘴上说要效忠朝廷,但为了江湖义气依然选择放走晁盖,他认为自己主观上并不是为了对抗朝廷,而是认为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且晁盖又是其与江湖中结交的义气之士。一方面标榜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另一方面又为了江湖义气知法犯法,实在矛盾。与此同时,宋江作为封建官府的官员,犯故意杀害罪杀害阎婆惜,他的动机就是为了掩盖自己与梁山的关系,又与自己所标榜的效忠朝廷、不对抗朝廷所矛盾。

(二)与领袖形象不符

仅以水浒传来说,宋江是一个性格分裂的人。首先,宋江这一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当官,一直往上做公务员。宋江如若没有发生杀害阎婆惜,他很有可能在县衙做一辈子的押司,或者发展得好的话做个县令甚至更高的职位,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在政府的公职系统中安安分分地发展下去了,也不会发生有后面的一系列事情,这种设想也不是不无可能。那我们是何从得知的呢?

第一,宋江上了梁山之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看似一字之差,实则意义不同,最初叫聚义堂是各路讲义气的英雄好汉聚在一起起义,而改成忠义堂,强调了“忠”,那么是对谁忠呢,这个“忠”显然也是忠于北宋皇帝的封建皇权,那么又为什么要强调“忠”,说明在宋江心中始终坚定不移地还是忠心,也就是对北宋朝廷的忠心。

第二,即使宋江上了梁山,他打出的旗帜是替天行道,那么这个天是谁?无疑还是北宋封建王朝的皇帝陛下。他认为自己当初是迫不得已才上的梁山,如果公职系统还能走下去,相信他绝不会走这条起义的道路,那他又何必他玩弄权术,架空晁盖,赢得众心坐上第一把交椅你呢?在他内心深处这条道路的选择也无非是曲线救国,因为我们从后面宋江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并且不惜为之利用,替朝廷剿灭了田虎、王庆、方腊三股义军,为朝廷扫除了障碍,这些都充分地说明宋江的愚忠。

因此,不论是他玩弄权谋、不择手段,还是笼络人心、黑白通吃,为自己赢得好名声,他都是为实现自己再次走上仕途的理想目标而铺的路。而且还是踩在梁山兄弟们的尸体上,最终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安抚使的官帽。但高俅、童贯等人又岂能容他?耍个伎俩就要了他的命,直落个可叹可悲的下场。

(三)与英雄形象不符

在宋江还是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时候,他是位君子,此时他满腔抱负,堪称在世的孟尝君,不过说一句诛心之论,此时的宋江更像是在前期投资,不过温柔认为此时宋江肯定没有谋划到后期的上梁山,一切的转折点都在生辰纲事件之后,才发生了质的转变,宋江开始笼络巩固自己的势力;所以此时的宋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仗义疏财,让自己名扬四海。

在宋江被刺配江州之后,这是宋江的转折点,也是宋江蜕变的关键节点,这个时候宋江依然对朝廷抱有一线希望,但是在最后法场马上要被砍头的时候他放弃了,他想到了另一个方法,那就是想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从这里开始宋江就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小人。宋江小人的面孔,力量足了带够了人,这才上了梁山,然后晁盖推送梁山之主,宋江假意不要,其实是怕众多的人不服,但是后期却一点一点把晁盖架空,又提议招安把林冲气走,林冲之所以在后期病亡,其中愿意一大部分来自宋江,因为他最信任的宋江哥哥阻止他杀了高俅那个老贼。所以这一个阶段宋江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

宋江这个人物贯穿《水浒传》全书,可以说整部著作都是围绕他展开的,正是因为他对“忠”和“义”的不同做派以及矛盾之处,所以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议不断,尤其是招安这一环节更是招人诟病。

三、宋江矛盾形象的成因

(一)未上梁山时侠义作风过浓

《水浒传》中,作者对宋江的描写既体现了忠,又表现了义。这就是作者给宋江的一个定义,“忠义”。当然,整部书也是围绕着宋江的忠与义的碰撞来写的。

宋江这个人物在未上梁山之前,仗义疏财,宋江乐于助人也是人尽皆知,对兄弟慷慨解囊、解人之急、扶人之困,不少梁山好汉都曾接受过宋江的救济,比如武松、李达等人,他的这份乐于助人不仅赢得了受他帮助的兄弟的感激,同时也为宋江在梁山的事业赢得了很大的号召力,“及时雨”的大好名声也是由此而来。但他的这个人物性格也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利的方面,如若不是当时对阎婆惜的慷慨相助,阎婆惜也不会因为感恩戴德嫁给他,也就可能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

(二)落草为寇时报国之心过重

纵观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性格大多是从故事开头就被交代得很清楚,直至小说结束都不会在性格上产生多大的变化。像施耐庵这样的写作手法,去形容宋江的复杂而渐变的人物性格,在当时应该是很难得的。比如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其奸雄性格确实复杂多变,但是从开始到结束并无变化,一直在意料之中的。再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开始到结束性格变化也很大,但都是简单性格,意料之中,起伏不大。与《水浒传》中作者对宋江的描绘,均无法相比。古话常说:自古“忠”“义”难两全,可在《水浒传》中,对宋江的描绘既体现了义,又表现了忠。这就是作者给宋江的一个定义,“忠义”。当然,整部书也是围绕着宋江的忠与义的碰撞来写的。

(三)朝廷对梁山并不感兴趣但宋江“不解风情”

正是由于招安对朝廷好处很多,招安后的盗匪往往能够加官进爵,后来招安就成了很多人升官发财的捷径。当时,走上仕途的捷径就是做盗匪,到了一定规模,朝廷就会来招安,招安不仅免除罪责,还能够封官。所以便有了“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说法。最后,具有大宋特色的封建主义造反之路就这样形成了——“造反——招安——做官”。这么说,有可能做了很多年公务员的宋江看到自己升职无望,出此下策上得梁山。宋江招安和朝廷腐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如果朝廷不腐败,宋江多半是被剿灭的,根本没有条件和朝廷谈招安。

宋江的命运,貌似是从怒杀阎婆惜开始改变的,原著中的阎婆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但是奇怪的是近几年这个婆娘居然被一群人大肆洗白,令人费解,我们明年见。

祝大家新的一年继续赚得盆满钵满~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矛盾点组成的宋江,虽然能在梁山称魁,但却不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