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 中秋夜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海薇阁单月征文」第一期【乡村】

上午看到天文台发布预告说,今晚的月亮会是八月里最圆的,这将改变以往多年来十五的月亮不太圆的遗憾,我当时着实兴奋了一下。但是到了下午,天色却转阴了,空中布满了乌云,转念一想,也罢,人在闹市里呆久了,身处于鳞次节比的钢筋水泥森林里,到处都还有疫情,如此状况之下,过中秋主要节目就是做几个好菜慰劳一下家人,看看电视节目,跟妈妈视频通话二十分钟,没其他娱乐。

城市里的家周围没有亲戚乡邻,没有故乡的远黛青山,没有爱玩有趣的伙伴,也没有慈祥的奶奶和家门口那几棵果树。这让我很难从中找到中秋节的感觉,于是又怀念起故乡的中秋之夜来。

故乡的中秋夜充满了各种仪式感。每当太阳下了山暮色临近的时候,站在家门口能看见对面黑黝黝的山峦延绵起伏的轮廓,家家户户的炊烟开始袅袅升起,只要烟囱冒出了做饭的青烟,整个村庄便鲜活了起来。我们家的大门口挂上了两个红纸糊的大灯笼,用红绳系好蝴蝶结的竹竿或树枝,已经高高插在露台和瓦楞上。早上外出觅食的鸡鸭牛羊等家畜全部陆陆续续回笼了,从田间地头收工回来的父母和奶奶,刚刚放下锄头镰刀又匆匆地投入到准备丰盛晚餐的家务中去了,什么白切鸡、红烧肉狮子头、煎鱼、蛋鱼粉条和荷包肉等等,全是我们喜欢吃的好菜。做好菜之后,我们全家逐个有序飞快地洗完澡,换上干净整齐的衣服,然后由我和妹妹去请隔壁的曾祖母和二爷等长辈来家里吃饭喝酒。

大家人到齐了就围着一个小桌子站着,先举行祭祀仪式——怀念祖先,敬请逝去的先人来“吃饭”。我们围绕一张特制的小饭桌摆上一个香炉、若干个酒杯和几双碗筷,在香炉插上几根蜡烛。此时,红烛高烧,香烟缭绕,桌上摆满了佳果好菜和饼食,然后叫一个年轻的小辈双手捧着酒壶往酒杯里慢慢倒酒,同时口中要念念有词——说词就是请太太公、太太婆回家来吃中秋团圆饭之类的话。小辈一共围绕饭桌倒三次酒。这些祭祀先人的好菜大家都不可以吃掉的。我们小孩子经常看得嘴馋吞咽口水。村里有些人神秘地说:这时你仔细观察杯中酒,会发现酒越来越少,祖先肯定喝过了。我总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看待这件事。祭祀完毕,大家开始入座。长辈先坐在上席,小辈坐下席或者不坐。

开始吃饭了。年纪最大的长辈先动筷子,她老人家开始吃了我们才可以吃,而且那几个好吃的菜如鸡鸭鱼猪肉也要让长辈先吃。小辈们要看着长辈酒杯里酒,酒少了还要适时不断给长辈添酒、敬酒。虽然中秋的晚餐很好吃,但是大家不会吃得很饱,要留一点空肚子等会儿吃月饼和点心呢。

大家很快就把晚饭吃完了。我们的把碗筷往厨房一放拔腿就往外走,想着外面有很多好玩的节目等着我们参与呢,热闹的中秋聚会开始了!

这时一轮明月像个大玉盘一样挂在门口的树梢上了,开始是红色,慢慢变成了白色,偶尔有几朵云飘过。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就像把整个村庄和田野镀上了一层银色。我们三家人(还有二爷、三爷)一起聚在院子里那颗桂花树下,摆好桌子凳子,泡好清茶和桂花茶,切好月饼,将门口柚子树、枣树和橘子树上摘下来的果子用盘子端上来,大家闻着桂花树飘下来的香味,一边聊天讲故事 ,一边品尝月饼水果。月饼是用牛皮纸包装外面贴一张红色标签的那种手工饼,有五仁、豆沙、冬蓉馅料的。老人们说,吃月饼的时候眼睛要看着月亮,这样你的眼睛会更加明亮。我每次抬头仰望月亮的时候,总是好奇仔细地打量月球那黑色的部分,就像月亮不小心被黑色墨水渲染了一下。曾祖母和奶奶总是坐在一张水竹制作的靠椅里,手里摇着一把蒲扇,跟我们说天上的故事,说那是嫦娥在追赶玉兔,她从地上成仙到了那边一直回不来了。天上的神仙还养了一只天狗,天狗长大了有时不听话,会把月亮咬掉一部分,这样月亮就有圆缺了。那时我老是想,那只天狗真够大的啊。奶奶还给我们讲孙悟空偷了天宫里的长寿蟠桃给唐僧吃的故事,我对天上的事情充满了好奇,经常在梦里遇见那些神话人物。长大了以后再看过书,我才知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完整故事。


中秋的火塔

吃过月饼听过故事,我们成群结队地去村里到处浪去,到人多的地方去玩。首先吸引我们的是烧塔玩火把。有动手能力强的邻居在天黑之前就做好了准备:在一个空旷一点的地方(通常在秋收后的田地里)用瓦片和砖块堆砌叠成一个塔,大概是一米多那么高,塔四周用泥巴糊着不留缝隙,中间是空心的,塔顶留一个出口。用一只旧铁桶(或油漆罐子)盛上几升煤油或汽油放在瓦片塔中央。一起准备就绪后,大家围着瓦塔,看着那个牵头的人拿起一根点燃的火柴从塔顶口扔进去,随之而来的是“嘭嘭嘭”几声,从塔顶冒出长长的火苗来,那火焰照亮了周围每一张兴奋的脸。如果口含冷水往塔顶上喷,往塔顶抛木屑和谷壳等,每次助燃动作都会引起火焰呼呼地上窜,我们用葵花秸秆甚至甘蔗等长秆,绑上稻草、烂布条、以及废旧的自行车轮胎、塑料等助燃物,用手握住杆伸到塔顶去点燃,这就是硬火把。此外还有软火把,就是用稻草绳捆上稻草也行。就这样,中秋之夜,大家相约一起到田野里烧瓦塔、燃火把,一边说说笑笑或唱歌,一边挥动燃烧的火把,四周一片通红,火花火星四溅飘飞,场面十分热烈壮观,整个稻田或操坪变成了欢笑的海洋!可惜现在城市的孩子很难感受到这种乡野乐趣了,玩火把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的记忆,其主要的象征意义就是驱瘟疫、求平安祈福——日子越过越火红。


中秋夜之火把

玩过烧塔与火把之后 ,我们又跑去其他人多扎堆的地方,那边还有一个好玩的节目——拜月请月亮姑。在家门口地面上放一个大一点的脸盆,里面盛一点水(可以润滑手掌),脸盆前面用一个碟子盛着月饼盒水果置于小凳子上。游戏中的主角是平时我们去田间地头用来带水喝的大竹筒,它由两节饭碗大的竹子制作而成,中间挖空了可以盛茶水,竹筒两边各有一个用来提水的把手。在脸盆两边各放一只小板凳,上面分别坐着两个姐姐(注意不能是男的,风俗习惯)。她俩每个人抓住一只竹筒把手,让竹筒头重脚轻地倒立起来,用一件小花衣将竹筒盖住,然后两人就开始吆喝请月亮姑姑下来凡间了——两个姐姐开始用客家话异口同声地念念有词:

月亮姑姑亮堂堂

请你下来聊一趟

月饼由你吃、柚子随你尝

衣服随你捡、兔子随便养

锁匙归你带、家由你来当……

这顺口溜用客家话念出来语调是抑扬顿挫的,娓娓道来,有的字句发音故意拉长,充满呵护和感情,就像儿歌一样好听。

假如一个家所有门和抽屉的钥匙都归你管,说明你是大当家的。以上说词是想办法笼络人心,诱惑月亮姑小姐姐下来人间。这两人不停地说着说着,念了几分钟后突然那个穿衣的竹筒开始上下摇动起来了,就像鸡啄米似的,说明月亮姑姑已经“进入”竹筒里面了。我开始还以为是她俩故意用手把“她”按下去,我们总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她们说不是自己操纵的,不相信你可以换一个人试试,于是换上旁边观看的另一个女的去扶,她也说是竹筒自己在点头(鞠躬),手已经不听使唤了,大家哈哈大笑。然后就开始叫月亮姑姑预测各位的人生大事,比如很多人问 “我家狗蛋快毕业了,问问明年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或大学)?”、“我家桂兰这两年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老公?” 或者“我家英娣明年能否生个儿子?”等等这样的重大问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月亮姑姑就点头,答案是否定的,你月亮姑姑就摇头或岿然不动;结果很多人被预测中了,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人玩这个游戏(其实她猜中的概率是50%)。现在想起来感到有点好笑,所有问题回答对了的,只不过是巧合而已,哪有什么科学依据。虽然如此,它仍然给我们童年带来了不少乐趣,给乡村里的中秋节添上了月亮姑姑跟人互动的神话色彩。

除了以上节目,大家还有访客聊天、互换食品、跟人玩躲猫猫的等活动,整个村庄就像白天的集市一样连续热闹了几个小时,大家吃够了玩够了聊够了才各自回到家。看一下墙上的挂钟快要深夜十二点了,我们关了灯躺在奶奶房间毛竹做的宽大凉席上,奶奶在旁边摇着蒲扇,微笑着问我们玩了些什么,又哼起催眠曲,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了......

此时皎洁的月光从房间的窗棂间投射进来,照在奶奶那张历史悠久的红漆雕花木床上,照在我们兄妹疲惫的小肚腩上,大家不知不觉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村 | 中秋夜)